叶宗奇
[摘 要] 近年来,绿色金融成为全球经济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将绿色金融体系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提升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能力和提升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当抓住机遇,通过树立绿色金融标准、加强环境风险管控和创新投融资服务模式与产品,以“绿色丝路”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以“中国标准”推进互联互通,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1-0152-02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在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增进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这就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金融体系。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社会的包容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如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弘扬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完备的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利于消除沿线国家环保顾虑,降低“一帶一路”倡议项目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有利于将绿色观念融入到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转型中,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发展。2017年4月发布的《绿色“一带一路”指导意见》指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的新要求。因此,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义
(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发展的基本要求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期,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金融机构在投融资时若不能推行绿色金融,不仅可能导致沿线国家生态环境恶化,降低国民生活质量,而且会制约重点项目建设,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为改善沿线国家脆弱生态现状,必须着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大多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仍属于粗放型,单位GDP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耗费的钢材、水泥、有色金属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自然环境过度开发导致森林覆盖率低、干旱地区广等问题层出不穷。但其国内绿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环境保护意识、生态控制能力还比较薄弱,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的形势日益严峻,亟需构建以绿色金融为重要方面的“绿色发展”格局。另一方面,构建完善顺畅的投融资机制是“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投融资的顺利推进。在“一带一路”项目投资阶段,金融机构若不能贯彻绿色金融理念引发环境污染风险,势必造成借款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从而抬高其偿债成本,引发资金链断裂风险,进而影响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等大规模投入建设,最终影响项目开展的各个环节,而金融机构也要吞下投资失策的苦果。
(二)提升全球绿色金融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问题的日益重视,绿色金融迎来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全球绿色金融正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绿色信贷标准化程度低、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一方面,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绿色金融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底,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2017年,中国境内外共发行绿色债券118只,合计2486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15%,我国已然成为全球绿色金融的支柱力量。中国金融机构资金雄厚、经验丰富,而“一带一路”沿线大量基建项目为发展跨境绿色金融提供了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树立国际绿色金融标准。2017年《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指出,缺乏明确标准体系是全球绿色金融面对的最大障碍。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沿线国家生态环境脆弱、社会和宗教问题复杂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必须树立严格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和创新绿色金融实践,有利于加速中国绿色金融与国际接轨,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增添动能。
(三)提升全球治理体系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在“赤道原则”成为世界共识后,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新型手段。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将中国绿色金融先进实践和标准体系推广到沿线国家,是构建全球金融格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推动“中国标准”成为“世界标准”,提升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着力发展绿色金融,是推进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推进器。中国正站在引领全球金融治理与区域金融治理的重大历史关口,中国有意愿有实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我国立足绿色金融优势,构建绿色金融标准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一环。另一方面,全球联动下的绿色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是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的重要措施。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着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其意义不仅仅在于带动沿线国家经济绿色发展,应对各类全球性环境挑战,而且事关为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定规则、定方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绿色金融,正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确义利观的重要体现,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各国利益,增加了我国同沿线各国利益的交汇点。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措施
(一)树立绿色金融标准
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目前还存在诸多障碍,最主要的就是对于“绿色金融”缺少一个清晰明确的概念界定,因此,必须探索创建一套适用性广、接受度高的绿色金融标准。
1.要制定有公信力的标准体系。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已经出台了有关绿色金融的标准和规定,要对比我国绿色债券支持目录与沿线国家绿色债券标准GBP、CBI的异同,借鉴国际通行的环境标准,探索我国与沿线国家公认的绿色金融标准,在此指导下结合各国实际情况探索灵活的方法和工具,构建一个具体的、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指南,形成东道国和投资国双赢局面,推动沿线绿色资本流动。
2.要制定并完善绿色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为推进沿线绿色金融标准能够有效施行提供法律保障。要明确“一带一路”倡议下保险公司、金融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在推进绿色金融中的角色与义务,同时构建绿色金融相关法律制度,推动和保障绿色金融的有效实施。
3.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循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提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时,要严格遵循制定的绿色金融标准,在投融资项目立项前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环保评估,坚决抵制高污染、高耗能、高资源耗费项目,对环保不达标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强环境风险管控
环境风险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主要障礙。当前,许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修复难度大、时间长,环境风险易发性高、破坏性大。必须强化金融机构环境风险管控能力,为推进沿线绿色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1.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构建“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绿色金融体系,需要建立有效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投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应当构建绿色评级和绿色指数体系,便于金融机构在进行投融资前充分了解被投资企业的历史环境保护情况、现行环境保护能力、环境保护方案和风险应对措施等信息。同时,要加强国与国之间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共享与合作,建立企业绿色金融数据库,公开公正公平评价企业相关意愿和能力,引导资金流入负责任的企业的绿色领域,切实提升环境风险预防能力。
2.培养一批专业风险应对团队与个人。为不同国家和行业项目的环境问题提供专家意见,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有效识别、评估、控制投融资活动中的环境风险,并在环境风险发生时及时作出应对措施。
3.鼓励“两行一金”等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地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融入项目管理生命周期,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环境压力测试。
(三)创新投融资模式和产品
构建“一带一路”沿线绿色金融体系,必须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不断搭建促进绿色项目落地的新型金融平台,将其灵活地运用于“一带一路”的项目建设中,为绿色金融提供持久强大的资金来源和发展动力。
1.应推进实施绿色PPP金融模式。绿色金融项目往往实施周期长、回收利益低,金融机构应探索以PPP模式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争取沿线政府在人财物及信用上的支持,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的建设运营效率,推进项目实施和风险管控。
2.应拓宽投融资渠道。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银行、丝路基金等机构专设部门整合绿色金融业务,推进绿色金融专业化运作。同时,要加大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力度,适度降低绿色资本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准入门槛,建立沿线绿色投资平台,引导商业性股权资本和社会资本助力沿线绿色产业发展。
3.应创新运用绿色金融工具。首先,要立足沿线国家环境现状和我国绿色债券先进实践,发展以环境权益为抵押的即保即审中长期绿色债券,并为其开设以环保为标准的绿色通道,同时创新开发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等全品类金融工具,以及丰富多样的绿色金融衍生产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企业、不同国家的各类绿色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文,陈熹.绿色金融中国标准建设及其国际化进路[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42-48.
[2]曹明弟.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相关主体行为要领[J].环境保护,2017,45(16):12-18.
[3]王会芝.绿色金融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0-12(001).
[4]王文,曹明弟.绿色金融的全球旗手[J].中国金融,2018(2):44-46.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