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欢
摘 要 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园林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型园林绿地中树木栽培和养护的专业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这一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优化实践课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增设实践课场地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 园林树木栽培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2-0132-03
1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型园林绿地建设中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设计是前提,栽植是基础,养护是保证。绿地的建设和后期若干年的维护,要求园林专业学生掌握园林树木栽培及养护的各个环节及技术,要学以致用而不是纸上谈兵,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动手能力。
园林树木栽培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园林树木的苗木培育、移栽定植和养护管理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服务于园林树木栽培实践,从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在调节、控制树体与环境之间发挥更好的作用[1]。本文以武汉设计工程学院园林专业为例,分析园林树木栽培学实践现状,对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以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实践课教学现状
实践课内容与实际应用衔接不够紧密 实践课内容由园林树木物候期观测、校园树木栽培养护现状调查、园林树木修剪、绿化施工实习和园林树木栽培现状分析等实验组成。绿化施工并不是每个年级都会有的课程,这个需要联系校外的绿地施工单位,并且刚好有工期合适的情况,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首先,这个实验对于学生提前了解绿地施工的现场状态及一般程序有很大的帮助,毕竟之前他们只在课堂上通过简短的问题和图片了解过相关的知识,并没有切身体会。其次,大树移栽这类综合性实验没有办法进行,而目前施工中为了能够尽快实现绿化效果,在主要的景观节点和主干道等处都会栽植大树。最后,近年来园林栽植养护技术有了较大进展,苗木容器化育苗为树木的移栽和在短时间内快速绿化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大树移栽的机械化作业,如新型移栽机可以和卡车安装在一起,就能在几分钟内挖出土球,并及时吊装和运输带土球的树木。这些新技术的出现,并没有办法在实践课上通过实物一一展示出来。
以上原因导致实践课不能根据需要全面开设,已开设的实践课不能够很好地与栽培养护的实际应用结合,学生的相关应用能力得不到充足的锻炼。
教学手段单一 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主要内容,现场先示范,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或是现场观摩教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项实践内容,基本可以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但是在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手段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照着重复操作一遍,自己思考的成分不足。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 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实践课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部分学生就经常是站着看。如在修剪课上,修剪的原则是“一知二看三拿四截五处理”,要求每个人都要动手修剪,修剪完成之后一起做好现场的清理和打扫工作。但是当教师指导其他组的时候,不在教师跟前的学生就开始聊天,剪下来的枝条就在地上扔着,没有主动清扫修剪现场。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脚泥”的绿地施工现场,也让学生提前感受到实践工作的“酸甜苦辣”。本来遇到施工方刚好在栽植树木就是很难得的,教师将各种安全注意事项和施工现场要求也提前让学生知悉,并要求学生都参与到栽植树木的活动中,仍然发现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此外,部分学生认为园林专业的学生只要懂规划懂设计,能用电脑完成相关的设计任务,毕业之后的就业意向就是去设计单位在办公室画图就行,所以对本课程教学过程,特别是对实践课产生轻视认识,学习动力不足。
实践课场地不够丰富 校园绿地是目前园林树木栽培学实践的主要场地之一,超过一半的实践课在这里进行;其次是武汉市内的公园,比如月湖公园、解放公园等;最后是武汉市内其他绿化施工现场,地点不固定。受距离远近或是工期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每个年级开课都可以去施工现场。由于缺乏固定的花木公司栽培基地及相关的树木苗圃地等,导致有些实践课受到场地限制而没有办法安排。
3 实践课教学改革措施
结合理论教学及校园绿地现场,优化实验内容 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具有技术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特点,实践课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能快速地把实践课中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点有效地结合起来。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课程的相关性,避免雷同或特别相似的实验内容出现。在树木修剪实验中,要求學生首先是观察树木分枝结构和在不同绿地条件下的生长状态,这样逐渐引导他们在掌握树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的基础上,掌握该种树木的修剪方法。
外出去施工现场的实践课,任课教师必须提前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考察施工现场的进度,根据现有进度整理好相关的知识内容及施工现场需要特别注意的安全事项,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并熟悉相关知识,熟练应对施工现场各项具体的施工工序及措施。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的校园绿化情况较好,已有的各种用途的园林树种较多,其中应用较多的树木分别是银杏、山杜英、朴树、紫藤、小蜡、冬青卫矛、红花檵木、红叶石楠、南天竹、紫薇、垂丝海棠、紫荆、梅花、金钟花等。校园绿树成荫,大规模移栽和植树已经不具备条件。结合校园树木生长及养护现状,结合理论课充分发掘,可进行的实验内容如表1所示。
校园的绿化养护由学校后勤绿化科管理,每次修剪课程之前,教师需提前一个月与绿化科协商修剪的具体位置、修剪的要求等,以便于后勤提前预留出该处树木。
教学手段改革 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运用于实践课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可以增加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新模式。通过提前给学生抛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让他们能够在课前进行准备,在实践课课堂上进行有效思考,并且通过课堂提问与回答,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也要让学生多提问,特别是他们根据现场观察到的具体情况有不明白的地方,或是课前准备过程中没法弄明白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互动和提问,给予解答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学生,平时成绩可以加分,带动和鼓励其他学生主动加入课堂互动,积极主动学习。另外,教材中一些难以实施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实地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
应重视多媒体课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各种资料,或是通过校企合作,在进入相关企业参加项目过程中,拍摄相应的照片或是视频。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演示,以弥补不能实地考察的遗憾,辅助实践课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堂内外,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积极的沟通与了解机制,让学生重视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的教学工作,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即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设计,掌握好栽培学的知识,对设计能力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主动关心学生,课堂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调整教学进度,吸引学生主动投入课堂学习[3]。
2)实践课程内容要设置丰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课程内容,并留启发式问题,带动学生进入好的状态。
3)通过后续的课程,观察自己修剪的树木长势。比如对观花灌木紫薇的修剪,可以在园林专题调研这个实习课程中设置调研修剪结果,以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实践课中,而不是修剪完成,再和自己没有关系。
联系校外园林苗圃和绿地施工现场,丰富实践场地 园林苗圃中树木的栽植是对实践课很好的补充和完善,故应该积极寻找和联系学校周边或是江夏区的树木苗圃,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其纳入园林树木栽培学的实习基地范围,就可以改善和充实不同树木的日常养护和苗木的起苗、打包、运输、移栽等程序和技能方面的实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很有好处。通过各种途径联系绿化施工现场,确保每年的课程都可以安排相关的实践内容,让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机会看看园林施工现场并参与其中的部分工作,这也是培养相关应用能力最佳的途径。
4 结语
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会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4]。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关注行业内新技术和新手段的运用,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尽快在相应的岗位上胜任他的工作;也需要在课程中间邀请园林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或是技术主管为学生作一些讲座,或是深入課堂进行实验指导;或是让任课教师能深入施工单位的现场进行学习,以及时了解最新的绿化施工技术、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的现状,为后期的教学做好更加充裕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叶要妹,包满珠.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学[M].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2-5.
[2]袁涛.“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以“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管理”现场教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3,31(1):56-58.
[3]刘威,张璐,闫永庆,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39-41.
[4]杨凤军,景艳丽.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