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故事”入手提升教师评价幼儿的能力

2018-01-05 12:55吴越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习故事幼儿评价

吴越

摘 要: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了“学习故事”,让教师在学习评价的道路上又寻找到了一条捷径。学习故事是评价幼儿行为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将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的行为观察和记录下来。借助“学习故事”这一载体,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在幼儿发展评价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习故事 评价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22-01

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卡尔提出了“学习故事”,为教师在学习如何评价幼儿开辟了一条捷径。学习故事是评价幼儿的一种方法,教师将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产生的行为观察和记录下来。它倡导“评价不是测试,而是与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密切相关,是为了支持儿童进一步学习所形成的评价”。我们可以借助“学习故事”这一载体,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1 学会记录

要做評价,首先需要学会注意。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就是“注意”。就是要注意幼儿的兴趣特长、注意发生了什么。我们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故事,记录对幼儿的观察。

1.1 明确活动背景、语言表述清晰

在教师记录幼儿的活动行为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要交代清楚活动的时间背景等具体情况。比如有的老师在描述过程中写到“小芳在科学发现室研究哪些纸可以浮起来”,缺乏具体的时间、活动的形式。小芳是在什么活动中进行的研究,具体是什么时间?这些背景的交代常常会被教师所忽视。这些关键的时间、背景是记录故事发生的关键点。其次,在记录故事的过程中,因为行为发生比较复杂,教师记录时的语句有时较为零散,繁琐。

1.2 克服主观想法、尊重现实行为

在过去的很多记录观察中,教师的对幼儿的评价大部分总是会加上自己的主观想法,比如:小芳她心里一定很着急;小明的动手能力比较薄弱,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能把玩具拼搭成功。这写带有主观想法的记录和评价是不可取的。当我们以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去主导我们的观察的话,我们的注意力都在“幼儿不能做什么”。如果我们用开放式的态度去观察,观察幼儿“正在发生怎样的学习”,那我们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孩子可以做什么了”。

1.3 捕捉关键行为、细节描述到位

幼儿的学习随时在发生,但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记录。有的教师在记录幼儿的故事时,将幼儿的所有行为都一一做好记录,他自己也不太确定自己观察的重点在哪里,他需要观察哪些行为,只是以偏概全地将幼儿所有的观察行为都呈现在描述中。没有抓住幼儿行为的关键点。观察幼儿的行为需要细致、到位,这样会对幼儿的行为分析有影响,做出错误的评价。当你的第一天的观察没有发现精彩部分,那你可以试着和孩子互动,推动他主动的发生学习行为。

2 学会评价

当做好观察记录后,教师就要及时对幼儿所产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识别,什么学习有可能发生了。这也是整个学习故事中最难的部分,如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准确的分析,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

2.1 判断幼儿行为

分析和评价的基础是幼儿学习行为。我们对幼儿的行为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判断。比如以为老师观察到一个小朋友用长绳和滑板制作成了小拉车,邀请其他的小朋友一起来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持续的时间较长,教师评价这个幼儿有探索意识,愿意创新,坚持不懈。但其实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该幼儿可能只是单纯的实施游戏行为,他不是在学习如何创新。所以在观察后,需要对幼儿的行为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2.2 充实理论依据

我们教师在对幼儿的行为做出评价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发展的特点、规律来进行评价分析。这些专业的知识是我们教师工作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观察中,教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是不了解的,甚至做出与其年龄段所不符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知识,这就如无根的枯木一样,完全没有办法正常生长。而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值得我们参考的理论依据。《指南》中清晰地介绍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发展水平及要求。分不同领域对幼儿的行为做出了教育指导,为我们观察评价幼儿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3 基于原有水平

我们在观察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对幼儿的行为就事论事。看到了什么就如何评价,忽略了这个幼儿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如果没有基于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又怎么能够从幼儿的行为中判断出幼儿是否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所以在评价幼儿的时候,要以幼儿原有的水平出发,判断他的学习和发展有没有意义,真正有效的评价幼儿的发展。

3 学会回应

在观察、评价后,教师应该立即为幼儿制定进一步学习的计划。我们可以自我反思:对于孩子的学习,我还能做什么?教师在观察到幼儿可能获得新经验的时候,就应该联系他日常生活的表现和差异采取有效的回应策略。

3.1 提出策略

观察评价过后,教师应该帮助幼儿进一步的学习。比如在户外活动时,我观察到有小朋友在玩滚球游戏时将球掉在了洞里。发现孩子们对于怎么把球拿出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这时候教师就应及时做出回应。当我们发现孩子对这样的事情很感兴趣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集中来进行故事分享,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成一个集体性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也需要教师不断的反思,突破原来固有的课程。让孩子能够不断反思、不断突破,

3.2 实施策略

在观察行为提出相应的策略后,应给予充分的时间来“生成课程”。幼儿的课程大部分是原来就预设好的,时刻按照计划来进行,有时候在观察行为后,提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幼儿能力的策略也有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而无法得以实施。在设置课程的时候,也可将“生成课程”融入到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去。幼儿在这个生活环境中能够系统的、递进式的学习,能够根据获得的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当然这样的环境也不是一日而成,需要在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不断的调整。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转变是将注意力放在了观察幼儿“如何学”,而不是自己“如何教”。教师的心里要有善于挖掘幼儿真实想法的理念。教师需要主动的走进幼儿的心里,感受幼儿的想法和感悟。

参考文献:

[1] 陈少熙.以“学习故事”为载体,促进教师观察评价幼儿能力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故事幼儿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