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与管理

2018-01-05 16:18李水明赖运荣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李水明++赖运荣

摘 要:近年来,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兴起和普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本课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微媒体”的基本概况及对我校大学生的影响,探讨了“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应用及管理机制。

关键词: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2-0247-01

“微媒体”指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传播媒介为代表,以短小、精炼、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方式为特征,进行信息互动、文化传播及情感沟通的平台。相对于传统媒体,“微媒体”具有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平等性和集群性等特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日益发挥导向、教育、渗透等功能。

一、我校大学生应用“微媒体”的情况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笔者按各学院人数比在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4份,男生159人,女生185人。

(二)调查结果

第一,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的情况。首先,大学生接触“微媒体”的主要途径是电脑和手机。调查显示,61.4%的学生同时拥有电脑和手机,0.09%的学生只拥有电脑,4.63%的学生只拥有手机。说明手机和电脑在大学生群体中基本普及,这为通过“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条件。其次,调查显示,学生最常用的“微媒体”按使用时间长短排列依次是腾讯QQ、微信、微博、微小说、微电影、其它。

第二,大学生对“微媒体”及其思政功能的认知情况。首先,60.6%的学生认为“微媒体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57.7%的学生认为“‘微媒体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其次,学生对信息的鉴别能力需要加强,对理性发表想法需要进行引导。调查显示,43.8%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微媒体”传播的内容没有辨别力或不确定。大部分学生有接受过“微媒体”方面开展的思政教育,也愿意接受这种新的思政工具,61.2%的学生表示可以试试通过“微媒体”开展思政教育。其次,当问及“微媒体”应涵盖哪些思政内容时,排在前三的依次是时事、就业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微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

(一)“微媒体”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调查显示,在回答“当您需要获取信息时 ,64.3%的大学生选择“微媒体”,25.5%的大学生选择传统媒体。

2.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便捷性与自主性。在“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水平和进度进行学习,获取学习资源,41.2%的学生表示“经常学习”,51.3%的学生表示“偶尔学习”。

3.方便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扩大了交流圈。在“微媒体”环境下,不受时空、身份、年龄等限制,减少了沟通的障碍。在调查中显示,81.4%的学生经常性使用“微媒体”的添加好友功能。

4.缓解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方便了生活。 “微媒体”提供了一些娱乐功能,问卷数据显示,81.2%的学生认为“微媒体”可以“通过听音乐、打游戏释放压力”,71.3%的大学生有过“微媒体”购物经验。

(二)“微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微媒体”以其内容的新颖性、趣味性等特性吸引了大学生的眼球,很多大学生因此成为“低头族”,无形中消耗了大量时间。在调查中发现,87.0%的学生认为自己平均每天花1小时以上时间使用“微媒体”。

2.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对“微媒体”的依赖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时间,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在调查中发现,61.2%学生认为“微媒体”阻碍了自己的社交能力。78.9%的大学生表示在玩“微媒体”时忽略了周围发生的事情。

3.影响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微媒体”充斥大量的不良信息,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65.3%学生认为“微媒体”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三、“微媒体”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

1.充分利用腾讯QQ开展学生服务工作,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一是可以根据群体的性质组建各种类型的QQ群,如班级群、家长群等。二是根据教育需要深挖腾讯QQ功能,如组织在外实习生在QQ群进行签名点到。三是通过QQ群开展师生、家校交流、关注学生QQ空间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与前瞻性。

2.通过发挥微信功能,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人文性。首先,通过关注微信号,大学生可以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与建设,学校可以获知学生的诉求与思想,形成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与认同感。其次,通过构建“考研微信群”、“党员微信群”等微体系,为大学生扩大交往提供平台。再次,图文并茂地发表一些贴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有关的文章,或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活动的参与度。

3.充分利用微博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动性。一是发挥微博的“评论”功能,高校思政教育者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时事热点,以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形式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提高政治学习的生动性。二是发挥微博的“关注”功能,在重大节日来临之际,微博可以向学生们提出倡议举行各种活动,通过网络搜集意见,在线下组织执行。通过师生互粉,可以了解学生,拉近师生的感情。三是发挥微博的“博客”功能。一方面,通过思政教育工作者撰写思想、学习、情感、就业等方面的文章,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专业引导。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博文写作等活动,可以更深入了解学生。

4.通过“微视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增加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微视频”的制作及传播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發布信息、观点和意见的有效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重大传统文化节日通过给学生推送具有教育意义的“微电影”或组织大学生拍摄 “微视频”,不仅使参与拍摄的学生得到教育,也让更同龄人受到教育和启发。endprint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媒体”平台的管理

“微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教育管理者必须抢先占领,并全面加强建设管理,使之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1.建立“微媒体”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校园“微媒体”运行管理办法及预警机制,建议各学院成立专门的“微媒体”领导机构,负责本学院“微媒体”的日常管理与运行,对“微媒体”制定严格管理制度,严把关口,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为此,一要建立一套信息监管与舆情快速反应机制,对大学生热衷的网络舆情实时监测,重点关注学生点击率高、跟帖率高的新闻和话题,对虚假信息和谣言建立惩戒预警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制止。二要建立大学生媒介素质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创新形式,增强“微媒体”内容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形成以“红色网站”为旗帜, 以校园门户网站为主体, 以学术、资讯、服务类网站为补充的校园媒体文化阵地的格局。同时,“微媒体”除了宣传报道,应在信息共享、引导讨论、答疑解惑、培养兴趣、考评审核、方便生活等方面加强建设,使其内容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构筑大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3.坚持“三个结合”,充分发挥“微媒体”的功能。一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微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二是坚持日常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既要做好日常階段性工作,又要在过程中贯穿系统的人才培养理念。三是坚持服务性、教育性、管理性相结合。建立师生、生生、家校之间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正能量的发声机制、文件政策的宣传导向机制等。

五、结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微媒体”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把它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微媒体”的思政教育功能,开启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本课题[项目编号:2014RW035]系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宫磊.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J].消费导刊, 2015(08).

[2]潘丽娜,张倩.微媒体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4(01).

[3]杨洁.“微时代”背景下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方文学, 2013(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媒体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研究现状综述
微媒体与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探析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