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刍议

2018-01-05 00:41徐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新课程

徐瑾

[摘要]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新课程下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的问题,教师应着重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延伸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7803

在我们心中,理想课堂就是让学生经历和享受美好的课堂生活,其实在理想课堂的架构中,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教学的实效性也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的实效性主要在于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学生通过一节课45分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在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发展,是否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学生在课堂上收获越多,思维量越大,对知识点的掌握越清晰,这节课的教学实效性就越高,反之则是低效或无效的。总之,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实效的唯一指标。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可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仍旧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新课程改革以后,历史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考历史试题的灵活性逐渐加强,而历史学科的课时却在减少。因此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如何将教与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便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进行初步分析。

一、高效备课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成”于课堂,“劳”于课外。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材、课标,研究学生,研究教法。

1.教学目标科学、明确、可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有效的教学, 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含糊不清,以致难以测定教学效果;或将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多,设定了太多教学任务和教育职能,导致有限时间内难以完成;或是学生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被动地学习。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根据学年(学期)目标——单元(主题)目标——课时目标的层级关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定位,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简明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

如在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时,如果把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而没有将“了解”“识记”“理解”“运用”等教学目标有层次地区分开来,则教学目标就显得模棱两可,较难实现,而且也无法评价“培养民族精神”的目标到底实现了多少。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改为:了解日本侵华的有关史实及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及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这样的目標表述更具体,更具操作性,课后也能通过作业等来分析课堂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个人的发展,更多考虑学生参与、发现、体验、感悟历史的过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时,我们还应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每节课前将目标告诉学生,在结束该课时再和学生一起对照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可以用目标来激励自己,而且对自己的学习与目标的差距更加清楚,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提高学习质量。

2.以学定教

教是为了学,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接受和内化,因此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学习志向,才是决定历史教学操作性、可测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没有了这个前提支撑,谈历史教育也好,讲历史教学也罢,作为学科的历史不会有什么学习的价值。在这样的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备课应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展示自身的教学技巧转变为给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现实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同,学生在历史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也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布置课后习题前,都需要对生情和学情有足够的研究,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结合学生的差异特征和认知规律,选择学生真正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二、课堂教学实、活、有质量

正如在英国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所说的:“不存在满足各种教学目标的技巧,也就是说,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区别在课堂中哪些教学行为属于有效教学行为,哪些教学行为属于低效教学行为,所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教学是一门科学,它本身有着自己的普遍原理、规律和方法,因而,我们仍可以从有效教学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促使低效教学向有效教学转化。

1.教学内容简约有效

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潜心研究课标、分析教材,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筛选、整合、创新,切忌“贪多忽效”。

古人云:“大道至简。”至简是精要和超越,是一种大气度、大智慧!有所不为,才会有所为,当我们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明,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简洁后,换来的将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endprint

2.教学过程以生为本

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一直是历史教学的弊病。除体制原因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授课方式一直被认为是最容易操作、最高效的方式。其实高效的课堂应该是有魅力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如今新课程要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授课方式,将学生的高参与、高认知、高情意,视为课堂高效的特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看似老生常谈,非常简单的道理,想要真正去落实却是异常艰难,需要历史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付出更多的创意劳动。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提高课堂实性,有以下几种策略。

(1)引用史料,再现史实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多次强调了史料教学,明确提出“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让学生进行史料学习,不失为提高这种能力的较好办法。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史料拓展了历史知识,往往能够把学生带进历史的时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也不断提升,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从而印证了课本中的结论。

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的教学中,笔者引用了三则史料。

材料一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汉旧仪》

材料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公羊传·隐公九年》

材料三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左传·桓公二年》

要求学生回答:从材料看,西周统治者的继承人中最重要的是谁?这个人具有怎样的地位与特权?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什么原则?这种原则带来了怎样的政治影响?什么是大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什么?通过引用准确、生动的史料,再现、梳理史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目的。

(2)活化历史知识,合理处理情境教学

历史具有一次性,逝去便不會回头。要让学生认识理解逝去的历史,我们需要创设一个个相对真实的历史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和互动中观察、思考、体验所学事物,得到启示。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情境十分必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曾指出:智能分布的概念认为仅仅依靠自己的大脑单独从事生产活动的情况是微乎其微的。与此相反,人类个体需要各种人、各种无生命的物体合作才能从事生产活动。

例如,在设计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中“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时,可以运用以下案例:卢修斯是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平凡的经营航运的小商人,他向放高利贷的大商人加图借贷5000枚金币,并立下了契约,半年后归还6000枚金币。可是卢修斯下半年经营不善,无力还钱,为此加图告上法庭要求占有卢修斯的家产,并让卢修斯家的20个奴隶成为他家的奴隶。请问,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官你会同意加图的要求吗?为什么?那么卢修斯可以随意安排或处置这些奴隶吗?这样原本死板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历史角色,进而产生历史体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的实效性自然也随之增强。

(3)加强历史与生活的联系

历史课程标准提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历史教学应加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教育回归生活”,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充分感悟和领会历史知识,培养学生总结历史经验并用于指导现实的能力。

如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的教学中,笔者就将近代以来我国轮船运输业的发展与家乡苏州相联系。“二三十年前轮船还是我们苏州人出门常选工具之一。但今天乘坐轮船出行的人越来越少,许多码头都已经荒废或改为汽车站,苏州轮船公司只剩下5条客船,一条苏杭航线在苦苦支撑。在这样的严峻局面下,苏州轮船公司找到了新的生命线,把轮船与旅游业相结合,开辟了环古城河水上游,扬长避短,这不失为一个好出路。” 这种与现实结合的情境,容易缩近与学生的思维距离,激发其主动探究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准确。

3.教学语言准确、简洁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语言组织相关。然而,很多教师的教学语言随意性大,课堂上喋喋不休,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长此以往,就留下一连串的后遗症:课后加班加点补课、补作业,不但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便要组织好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流畅性、针对性,做到简洁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简洁精辟的课堂语言需要教师去钻研教材,教材钻得深,悟出来的道理就透彻,讲起来就会简洁,做到一语中的。一句精辟的话,一个生动通俗的比喻常能使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教师还需要注意积累语言素材,积累词汇、典故、专业术语;把积累的语言素材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备课、上课、反思等环节中提高口才。

4.课堂多留“空白”

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充分利用宝贵的45分钟,而学生却抱怨节奏过快,密度过高,容量过大。同时焦虑、烦躁的情绪开始蔓延,教师也开始埋怨学生反应慢,浪费时间。

其实在讲究课堂效益的同时,我们更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节奏要适当,语速要放慢,并且自己要少说一点,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活动,去练习,去感悟。这种课堂“留白”符合了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学生可在“留白”中得到一些缓冲,一些放松,课堂也会因此有效并精彩。endprint

三、课后有效延伸

1.课后练习“轻负高效”

新课改的实施并非意味着作业要被摒弃。相反,要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作业这一环节。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做到不让学生把作业当成苦差事去应付。有人说,美国孩子的作业多而不累,作业任务重而没有负担。究其原因,他们的作业设计更具开放性、趣味性,注重的是孩子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去學习、借鉴。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认真筛选,把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气息、充满时代感的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陈旧过时的作业砍掉,力求少而精,力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能够“以一当十,举一反三”,做到质高量轻。这样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教育。

2.教学反思及时有效

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每位教师都需要不断地反思。反思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反思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科学合理;反思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否使学生的思维力、创造力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挥;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与学科特点及学生实践结合得是否紧密;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教学方式……除了自省,教学反思还应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细心观察记录学生对本课的反映,尽可能地多询问征求学生的听课感受与意见。

经常反思的教师会放弃一些不太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接受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教师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艺术的形成,教学效益的提高,常常就是在这种日积月累的反思中实现的。

总之,新课程下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需要教师从根本上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研究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把每一次的教育教学行为都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教师教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3]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5]宋运来.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6]钱理群.做教师真难,真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艾伦·韦伯.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新课程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