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差距与路径

2018-01-05 00:12赵其勉王军福
职教论坛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赵其勉+王军福

摘 要:“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有责任与义务提供重要的服务与支撑,这是国家战略赋予的历史使命。“一带一路”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空间巨大,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外输、结构升级及品牌塑造,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服务与支撑“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着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模堪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内在结构失调、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及职业院校学生参与融入前景待明等困境,需要科学判断,综合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不断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大服务与支撑能力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质量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国际化

作者简介:赵其勉(1987-),女,天津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王军福(1967-),男,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1-0067-06

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在各国之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国家也出台了大量的技术移民政策,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朗。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落后,但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在理念、思想、模式、行动等方面加速推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目前教育部也正组织力量编制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将对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我国职业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参与其中,不仅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沟通与合作,而且要服务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主导及参与的重大合作项目、合作工程等提供优质技术技能人才。我国职业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推进国际化进程,不仅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而且也是其内在价值与目标导向,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优化发展的应有之義。

一、“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迎来重大机遇

(一)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空间巨大

“一带一路”将欧洲经济圈与亚太经济圈进行了连接,涉及70多个国家约44亿人,目前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在沿线20个国家已经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打造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平台,引导中国企业“集群式”往外走,目前累计投资超过了180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0亿美元的税收,还有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仅2016年一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就达到了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相关61个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预计未来,中国将向丝路基金增加1000亿人民币,国内金融机构将向海外基金增加约3000亿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也将分别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等领域增加2500亿和1300亿等值人民币的专项贷款;将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在科技人文交流、共建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等领域开展专项合作;再将与“一带一路”60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发起贸易合作倡议,同30多个国家签署贸易合作协议,促进经贸的深度合作[1]。未来1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经贸合作,将给海运、交通、通信、能源、电力等多领域带来巨大发展,“中国制造”与“中国人才”也将逐渐输入到这些国家,而在这些人才之中,不仅要有高端装备制造的专业顶尖人才,也要有大量具有一线操作能力与执行能力的中低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作为这些人才的主要输出来源,拥有着广阔的服务与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供给空间。职业教育必须要积极谋划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功能定位,积极与相关部门、企业进行沟通与联络,充分掌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于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模、种类、规格等要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准备。

(二)职业教育对接“一带一路”经验外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且仍然在不断深化改革之中。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拥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超过2800万人,每年向各行业输送超过1000万技术技能人才,年均实施各类培训超过2亿人次[2],基本满足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世界职业教育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对全球经济与教育发达国家所进行的排名,中国职业教育竞争力排名第26位,处于世界中等水平。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很多国家长期经受着战乱、政治波动、贫困、经济与教育落后等多重困扰,其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与发展能力相对有限,对于支撑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稍弱,有着较为强烈的职业教育发展学习与借鉴渴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也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渐壮大的,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推进模式上所形成的经验对这些国家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与借鉴价值,中国职业教育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不仅能给这些国家带来先进的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办学经验,促进其更快地建构职业教育体系,而且能够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实现与“一带一路”诸国家在职业教育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

(三)职业教育支撑“一带一路”结构升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集群,虽然其有不同层面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特点,但总体上发展程度仍然处于世界各国的中后端,中国牵头的“一带一路”战略,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交流、沟通与合作的同时,更多的是中国将帮扶这些国家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不仅仅有天量的资本输出,更多的是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及大量产能的输出转移,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劳务输出也在其行列。“中国制造”及大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为我国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参与到境外的工程、项目之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这些产能输出与装备制造的应用,大部分有着先进规格与技术标准的要求,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要能够匹配操作,必须要大幅度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使毕业生能够适应境外岗位工作需要。更深层次地讲,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发展,相关高铁、能源、海事、先进装备等领域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这将促使我国职业院校必须要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结构重塑。

(四)职业教育融入“一带一路”造就品牌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密切,两者之间也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伴随中国装备制造全面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与各有关国家之间的产能合作、企业合作、技术合作将日益扩大与紧密,也将会促进这些国家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规模与结构的变动。但总的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总体的基础设施、发展能力、发展质量还不足以支撑这些合作,对于高质量职业教育的发展愿望强烈。中国职业教育与当地职业教育开展合作,既可以依托中国走出去企业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共同成立有关培训中心,对接当地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需求;还可以结合当地办学实际情况设立职业教育中心或分校,循序渐进地输出我国职业教育资源;亦可以通过师资派遣、招收留学生、课程融合等方式为其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优质的援助资源,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吸引力与影响力,而且能够塑造中国职业教育品牌形象,增强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的现实差距

(一)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规模堪忧

“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与实施,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涌入到沿线国家,中国同时还要与之开展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卫生、环保等领域的合作,而这些领域除需要高端人才之外,需求量最多的依然是能够在一线着手操作、执行、实施的技术技能人才,均需要我国职业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铁路、管道、公路、港口、电力、通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贸往来需要大量熟悉国际经贸规则、了解有关经济常识及财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企业在当地的落地与运营需要通晓当地语言、了解其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社会发展现状的综合性人才等等,再比如,“一带一路”对于海事人才的急需至2020年其缺口扩大到了300万,而目前全国80所航海类院校,每年培养的航运毕业生仅有2.1万人[3]。如此之多的技术技能人才,且是海外就业与跨语言作业,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一带一路”对于技术技能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规模需求,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内在结构失调

领英智库2016年发布的《“一带一路”人才白皮书》通过深入分析3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本现状,综合评估了高品质人才供给、中国企业海外市场竞争力、跨文化管理等多个维度,全方位解析跨区域人力资本与中国企业海外人才布局的匹配度,其中它选取了信息通信、交通运输、建筑、能源和金融五大代表性行业作了重点分析,分析结论中“一带一路”沿线人才招聘的相关技术工人需求分布为:44%为高级技术工、26%为普通技术工、12%为特殊技术工、21%为基层生产工,66%的企业表示难以找到高级别的人才,40%的企业寻找特殊技能人才困难,并且在吸引人才时薪酬福利竞争力不足,另外对于海外市场的双向陌生导致36%的企业缺乏找到合适候选人的渠道[4]。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结构上,面向海外就业的比例仍然偏低,在对接“一带一路”实现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的转变上,职业教育的快速转型与主动作为还不够,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办学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等变革上还未做好充分准备。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总体上来看,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办学能力与国际化办学程度还不够强,目前我国有27个省的386所高职院校与国外27个国家和地区的321个教育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合作项目近900个,在全国135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仅占比28%,且区域分布严重不均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如江苏、浙江、上海的合作项目数量排在前三位,分别达到196个、75个、59个,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合作项目明显偏少;而合作的国家则主要以发达国家为主,排在前列的是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美国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办学较少;合作的专业比较狭窄,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工学,分别有402个和319个,对于“一带一路”所涉及到的重点行业、重点人才需求既未做到全覆盖,合作的深度亦不高;国内高职院校招收的外国留学生总数偏少,目前只有10000多人,且主要集中于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区域,占到了总数的90%以上[5],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招收留学生的高职院校还不多。此外,国内职业院校缺乏“走出去”的经验,对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何合作、合作什么、怎么合作目前尚处于思考、探索阶段,未能建立长期、长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

(四)职业院校学生参与融入前景待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国情迥异、文化多元、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多样,涉及到50多种语言和几百个少数民族,有着非常复杂的情况。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要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不仅要求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综合能力与全面素质,而且要求学生在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和强烈的意愿,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复杂现状对于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从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总体面临的形势来看,主要表现为两个困境:一是职业院校在招生上处于末端选择,不管是中职还是高职,大部分进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在进入高中或本科无望而末次选择进入到职业教育,在主观性上很多学生并非是主动选择,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人才培养过程的顺畅性,学生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加大了对培养符合“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格的难度;二是当前学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的情况比较普遍,很多家长亦有着比较传统的就业观念,这导致学生在就业择向上往往容易求近舍远,对远赴他国进行就业有畏难情绪。

三、“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路径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及其国际化办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职业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时机与现实机遇,对当前我國职业教育对接“一带一路”的差距,要清醒认知、科学判断,综合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多种资源,制订合理的政策,逐步予以化解,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融合、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质量与效率。

(一)职业教育要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是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主导全球化的一个重大标志,是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推动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砝码,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坐标中,中国职业教育必须要迎合而上,在其中应有所作为、大可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不仅要关注、熟悉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新政策、项目、工程等的进展,找准适合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契合点和着力点,而且要眼光向外,积极与沿线国家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相关企业等进行接洽,深入谋划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操作规程与实施措施[6]。总体来看,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一是国家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国家相关部门、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政策、法律、行业、产业等比较熟悉,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规格、标准等较为了解,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国家需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其中,内容应涉及专业设置指导、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资金拨付等;二是增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通用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样要参与到全球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全球化一个重要的特征即是职业资格、课程、教学、技术等的国际通用,我国职业教育要深刻总结梳理业已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与模式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向沿线国家输出已被验证的有效措施与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参与国际通用职业标准的制定,将职业教育的资格证书标准和课程标准对接我国企业和“一带一路”合作地区或国家相应企业的技术标准体系;三是开展广泛合作。鼓励我国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研究、校企对接等,促进双方之间的经验互输与优势互补,尤其是西北、东北、西南等18个重点省和西安、兰州、重庆、成都、南昌等10个节点城市,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主动探求合作的可能性与合作领域,一方面增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信心与品牌,另一方面也拓展中国职业教育办学的国际空间。

(二)职业教育要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

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模是巨大的,但适应“一带一路”发展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规模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为解决这一困境,缩小需求与供给的差距,我国职业教育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是扩大国内职业教育适应“一带一路”的人才培养总量。面对“一带一路”发展人才供给不足、人才适配度低的双重挑战,我国职业教育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办学体制机制及办学方向上予以倾斜,具体表现为:首先,政校联合摸底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一带一路”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行业、种类、有关职业资格准入等内容,并对总体的规模在调研的基础上作出判断与预测,方便职业院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作准备;其次,基于我国职业院校大多数以行业性办学为主,鼓励参与“一带一路”有关企业以“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的模式提前向职业院校预订人才,便于职业院校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量与人才培养规格。二是“走出去”的职业院校扶持当地职业教育增加人才培养总量。通过与当地职业院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派遣师资等促使当地职业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大幅提升当地人力资源的质量,以契合我国在外企业能够在当地寻求到合适的技术技能人才,此举不仅能够节约劳动力成本,充分发挥其本地人的语言、文化优势,而且能够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带动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职业教育要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技术技能人才需要的重中之重,决定着我国职业教育是否具备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能力与水平,我国职业教育只有在专业建设能力、课程设置匹配能力、教学能力、师资队伍、实验实训等方面的核心要素逐步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才能向“一带一路”沿线回家输送优质的、符合企业预期的技术技能人才,才能在沿线国家及国际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而这从本质上讲都需要我国职业教育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岗位与行业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长期以来重技术技能弱综合素质培养,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中人才的海外作业,单纯培养具有较高的技术、技能、技艺的专业型人才还不足以适应岗位,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海外环境、新领域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服从纪律意识、现场应变能力等。二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更多的是针对人才的专用性,强调人岗匹配、订单培养,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人才的流动性必然很强,为适应这一趋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才的通用性,在目标、规格、类型、标准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调整,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我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的分布,培养具有国际化观念与全球视野的人才[7]。三是探索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人才需求所发生的微观变化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有所创新,要依据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差异,更加突出相关国情与风俗习惯的教育内容,更加注重信息化教学及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掌握未来海外就业的基本常识、信息。

(四)职业教育要加大服务与支撑能力

中国职业教育服务与支撑“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应该是多层次宽领域的,既涉及到基本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还包括相关的校企合作、产业协同、文化交流、技术扶持等等,要在参与“一带一路”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一是加大重点、紧缺人才供给力度。我国职业教育要具体掌握“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与形势变化,与国内“走出去”企业及沿线国家有关企业加强沟通与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与产学研合作,建立与之相适应与匹配的专业结构、教学结构、课程结构,重点培育当前发展紧缺的交通运输行业、建筑行业、能源行业、信息通信行业等专业技术人才,摸底未来人才需求趋势,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备案。二是加强联合培养与合作。“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涉及多方面主体,多行业内容,职业院校要在检视自身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过程中,与相关各主体加强协商与协作,努力将其引入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将“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背景、进度安排、规则标准及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经济现状、社会发展等内容渗透到课程体系之中,职业院校应主动与国家各部门、企业、沿线国家共同建立联合培养项目,建立各类联合培养平台,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建立职业教育“上门服务”机制。针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人才培养进展缓慢等困境,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将我国已经形成的有效职业教育发展經验向沿线国家进行输出,逐步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对接当地职业教育的机制,促进他们之间的办学交流与合作,并建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合发展数据库,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促进他们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五)职业教育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要使职业教育在其中发挥作用,提供应有之服务内容,促进更多的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投入到“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还必须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大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宣传与介绍,让所有参与职业教育的工作者都能够了解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与责任使命,增强他们参与的主动意识。一是要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研究。“一带一路”沿线70多个国家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研究比较透彻的并不多,今后要组织力量通过课题、项目等形式加强对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的研究力度,全面了解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现状、政策、制度、法律法规等,为与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比较、对接提供依据。二是要建立“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适时组建由我国牵头的“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以章程的方式确定职业教育发展、交流与合作的具体内容,确定举行“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的间隔时间与主办方规则,通过论坛促进各国之间职业教育经验的分享,促进职业教育各领域的深度合作。三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我国有关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我国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的宣传报道,加大对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介绍与采访力度,实现职业教育发展信息的互通有无,从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总之,我国职业教育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是势在必行的,职业院校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寻找合作的空间,与各方力量一道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各种难题,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地逐步融入其中,一方面为各参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也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中国职业教育在全球的影响力、竞争力与美誉度。

参考文献:

[1]周谷平,阚阅.“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支撑与教育路径[J].教育研究,2015(10):4-9.

[2][3][4]肖特.共赢的愿景和承诺,卡特彼勒发布“一带一路”白皮书[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6(12):15.

[5]王璐玲.“一带一路”人才发展新机遇[J].人力资源管理,2016(3):6-7.

[6]陈相芬.“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4):42-45.

[7]张兄武,谢冉.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工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1):96-99.

責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