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华
[摘要]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文言文的难度相对较大,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致使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理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1801
文言文属于高中语文学科中的一项基础学习内容,也是学生在各种类型的考试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部分内容。新课改之后,高中文言文教学受到更多关注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方面,要强化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精髓的领悟。文言文是古人创作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我国五千多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学内容,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悟,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文言文,其实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高中阶段的众多文言文作品都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蕴藏着古人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实现对学生自身审美情操和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的对策
1.知人论世,增加兴趣
文言文教学中,通常都会有一小部分关于作者的介绍,但是局限在作者的年龄、字号等方面,关于文章的背景介绍比较少。人们常说,作品是作者个人情感的真实反映,古代文人经常通过诗词作品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因此,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字词句的意思,还应当向学生介绍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比如,在讲解杜牧的《阿房宫赋》时,教师介绍创作背景:作品作于宝历元年(825年),当时杜牧23岁,敬宗皇帝无德无能,还荒淫无度,闹得朝野疑惧,无不怀有危机感,杜牧借助秦始皇的失败教训来警告最高统治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理解作品就更容易了。
2.文字讲解,加强理解
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学习文言文对学生造成障碍最大的是字词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介绍完文章的作者及其背景知识之后,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记,待讲解过程中认真听讲。以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大义凛然、蹈死不顾对比;英勇就義,谈笑以死;“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等句中字词的意思,理解整句话,进而提升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3.反复朗读,领悟内涵
文言文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必须要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而这恰恰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体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朗读,以对文章形成一个初步的理解。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获得提升,对文章脉络的把握自然而然会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解韩愈的《师说》时,学生初次接触韩愈的文言文,对其行文结构和表述方法等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此时,教师应当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读整篇文章,在读的过程中做好标记,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4.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学习一篇忘一篇的情况,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没有对文言文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缺少对照理解。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知识迁移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某篇文章的知识内容,还能够使学生加深对相关文章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语句中字和词的不同理解,将差异归结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2016年高考浙江语文卷文言部分《琅嬛福地记》为例,其中有一句为“春秋问蟪蛄”。其实,必修五教材《逍遥游》中的“蟪蛄不知春秋”也有“蟪蛄”一词,这是非常典型的知识迁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局限于单篇文章或者某一课堂,而应当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今后若是碰到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很好地进行知识“转接”。
总之,文言文在高中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文言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精髓的领悟,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结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