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8-01-05 23:17李雪梅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李雪梅

摘 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大量讲解,学生阅读不到位,缺乏自主探究,总是被动接受,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停留在对教师理解的简单认同上。本文从课前准备、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精选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大量讲解,学生阅读不到位,缺乏自主探究,总是被动接受,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停留在对教师理解的简单认同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运作的不良倾向,课堂上共性多、个性少,钳制多、自主性少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对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发展口头和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必须在准备上下功夫,准确深入解读文本,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

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认真准备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状况采取合适的应对之策。课堂的组织过程是形形色色的,课堂的发展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课堂教学的主要支撑材料——教材和学习主体——学生的群体属性是确定的,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就必须先从这些基础的准备工作上多下功夫,努力地“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而不是在编制具体的教学步骤上去花大力气。

在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时,学生在把握课文讲述英国发明家阿切尔受到一位先生用别针给邮票刺孔的启发从而发明带齿孔的邮票这一主要内容之后,开始细细地了解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老师希望学生从中获得生活的启示。老师提问:“文中的那位先生聪明吗?为什么发明带齿孔邮票的人不是他而是阿切尔?”学生在默读思考并小组自由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巡视指导。老师满以为学生会发现“那是因为阿切尔生活中有着处处留意、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可几乎每个小组在刚开始都认为“阿切尔发明带齿孔的邮票是因为他是发明家”。在学生看来,发明家当然就能发明东西,而老师则期待学生找到发明家发明各种东西的内在原因。看来,成人是不能想当然地站在自己的立场圈定学生的思想内容,必须站在“儿童立场”来看待问题。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学

定位教学目标首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各学段的教学目标,确定各学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其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定位各堂课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努力做到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关于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首先,“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背诵优秀篇(段)”“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喜欢阅读”[2],这些是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其次、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各学段的教学侧重点又有不同的体现。

第一、在词句理解方面,一二年级学段要求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大体了解课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三四年级学段要求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五六年级学段要求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进一步体会其表达效果。

第二、关于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情感体验方面,一二年级学段带领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三四年级学段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问;五六年级学段则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第三、关于阅读教学的能力目标,课标只要求一二年级学段学生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三四年级学段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五六年级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要求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在诵读优秀诗文时,一二年级学段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学段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五六年级学段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精选教学内容,构建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

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真的是太多太广了,比如字词的认读与理解、句段篇的朗读感悟与情感体验、标点符号的用法和语气体会、文章内容的把握与基本的表达顺序、表达方法的学习等等,任何一个目标都需要长时间的学习训练。如教学《左公柳》(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一文,紧抓课题“左公柳”来提问:左公柳是一棵什么样的柳树?左公柳这一树名是怎样得来的?教学《葡萄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一文,我们随着作者的描写,从不同角度认识葡萄沟这个好地方,课堂就可以围绕一个“好”字来走进文本,感受祖国大地的美丽!再如,教学《孔明借箭》(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时,紧扣“借”的原因、过程与智慧来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是个大课堂,它涵盖的内容较之其他的学科更加丰富。在丰富的内容面前,一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应该有取有舍,有主有次,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马荣菊.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J].学周刊,2011,02.

[2]李琳.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探微[J].江苏教育研究,2010,16.

[3]张淑荣.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尝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7.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