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夜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2018-01-05 11:04张璐
新一代 2017年12期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张璐

摘 要:娜夜是“甘肃诗歌八骏”中的代表作家,她的诗歌呈现了各类女性形象,表达了自己独特的女性意识:通过成年女性形象,指出了现代女性在生活和婚姻里的困境;从母性角度出发,发掘了现代女性在母性、母亲等身份和角色方面的反叛和变异。

关键词:娜夜诗歌;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甘肃诗歌八骏”之一的娜夜,作為新一代女性诗人,用鲜明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独特的女性意识。“女性意识(Feminist Consciousness)最初是来自西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一个概念,普遍指女性自身的价值体验,是女性对自身的认知、对自身的生存和情感体验以及相对于男性的独立特点。”[1]中国本土的女性文学起源于1983年朱虹的《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后在90年代时女性创作达到高潮,但这一时间的创作并不成熟,更多的是用“躯体写作”来作为甄别女性性别意识觉醒的例证。娜夜的诗歌用语言和感情对现代女性精神生活做出了透析,呈现出来的是在新的时代下,女性面对新的挑战时表现出的新的女性意识。

一、现代生存的困境

“我照常来到某地/泡温泉/吃鱼虾/海洋陆地的闲逛/躺在阳台的摇椅里看书/看旧书/看秋水共长天一色/把眼前的什么山/看成马丁·路德·金梦想里佐治亚的红山”。这首《某地》写了一位物质生活充裕,过着小资生活的现代女性,但这种现代与美好只是表面和外在的,“看旧书”以及由此引起的联想似乎暗示了她内里的守旧和由社会、文化的不合理引起的对自主、平等的渴望。“感觉自己从没这么像个女人”意味着现代女性在现代社会里性别角色的隐藏,也暗示出在她们内心深处的无法自我主宰的被动、惶恐与无奈。这样的感受与中国传统女子何其相似!现代社会带给女性解放的同时,也异化了她们。在这种现实和理想的矛盾里,诗人却又顿悟了:“一场爱情解决不了人类的孤独”[2]。如此,娜夜放大了常人关注不够的细节,让诗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女子大写的惆怅感,来凸显出现代女性在婚恋世界里的精神困境和危机。

米兰·昆德拉将人与人疏离和隔膜的根源总结为“无知”,即“政治原因、亲情的缺失、以及语言交流的失败等”,尤其认为“语言不只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深刻的说,它是人类存在的家,人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感觉的存在,对语言交流感觉的不舒服,别扭,自然会导致相互之间的隔膜”[3]。在《回避》中这样写一对恋人的交流:“阳光温暖的时候/松鼠完成了一次晴朗的跳跃/你打了一个盹/呼吸平稳/均匀/不像有什么心事/也不像漫长的婚姻已经出现了问题”。虽然这种语言的交流看起来是舒服的、无障碍的,但却是短暂的、无家无根的,表面的甜蜜掩饰着内里婚恋关系的破裂,他们用表面的美好来掩盖内里貌合神离,原本甜美的婚恋在作者笔下是如此的虚伪,从中透视出的作者对现代人面对现代婚姻而自欺欺人、虚与委蛇的暴露。

二、母性的变异

母性是女子与生俱以来的特质,母亲也是女性必不可少的角色。娜夜的诗歌也刻画了与此相关的母爱的悠长、细腻、温暖,诗中也多次赞美母爱的伟大,“母亲”这一形象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折射女性的生活,同时表达着女性对自己未来生活的畅想。但是,现代女性已打破了传统的子嗣观念,她们的人生理想是享受自己的独立空间和时间,自食其力,谈论宗教和哲学,在晚年时回忆年轻时候的爱情和梦,传统的“儿孙膝下,天伦之乐”的追求在现代女性的精神世界里已经不再重要,在现代社会里,母性已经出现了变异。她们甚至可以放弃母亲的身份和角色:“你这一生/注定欠自己一个称谓:母亲”(《阳光照旧了世界》)。现代女性,走出家庭,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接受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重重压力,同时要平衡内心,并与种种诱惑相抗衡,“以合理的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4]。这也透视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以及对男权社会下传统价值的背叛,“她们不再是婚姻中男性的附庸,她们对生育有自己的选择权,不再将自己置身于繁重的家务和子女抚养上,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工作和想要的生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5]与传统女性相比,她们更看重的是内心精神的满足,而不是道德感、责任感的束缚。现代女性对母性的变异,也是对以往男权社会的巨大冲击。

娜夜诗歌中的现代女性形象,一方面能够有更多独立空间和时间来提升自身能力、完善自身人格,淡化了对外物的依赖。另一方面,她们也有着与传统女性隐秘、忧郁情感相似的脆弱、孤独等。这固然与男权社会的遗留有关,但在更深层面上,这也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使然。这也表明:在新的时代环境里,女性意识已经突破了男女对立的思维模式,它站在人类的高度,思考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诸多问题。在此意义上,娜夜的诗歌显示出了自己的深度和特色。

参考文献:

[1]魏巍.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206).

[2]娜夜.个人简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99).

[3]米兰·昆德拉.无知[M].徐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8).

[4]陆维玲.谈女性主体意识在美国女性诗人诗歌中的具体体现[J]赤峰学院学报,2016(157-159).

[5]陈建伟.从多子多福到丁克的转变看我国生育观念变迁[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28-30).

猜你喜欢
女性意识女性形象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掩隐于革命与爱情冲突中的女性意识:重读《红豆》
《红楼梦》宝黛诗词与女性意识研究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从女性主义视角比较研究《名利场》两个汉译本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