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本科口译笔记技能课堂训练

2018-01-05 08:17曹敏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技能训练

曹敏

摘 要:随着口译教学与研究的快速发展,口译相关课程普遍成为英语本科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口译笔记技能的训练也随之受到重视。本文论述了口译笔记技能训练在本科口译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三种口译笔记训练方法:三步练习法、模仿法、关键词提示法。同时,本文提出,在训练笔记技能的同时,教师应兼顾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在练习初期不纠结于笔记字词,优先注重译语产出;教师应引导学生每天固定练习,以期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个人笔记系统。

关键词:英语本科 口译笔记 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004-02

1 口译笔记技能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口译教学在高等教育语言学习中的普遍开展,口译笔记法作为口译译员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普遍成为英语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一门课程。遍览高校本科口译教材,笔记技巧与训练几乎被列在所有的口译教材之中。除了口译教材之外,市面上也不乏口译笔记专项讲解书籍,供有志在口译方向有所进展的学生学习使用。毕竟,要做好口译,口译笔记技能不可或缺。

笔记技能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在口译过程中,译员的記忆是有局限性的。

口译过程中,译员要启动的记忆类型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而译员在口译当下所运用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又被称为译员的工作记忆。

在交替传译中,发言者说话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分钟,其语速通常为一分钟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个单词。心理学研究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个信息组块,即译员在听取信息的时候,只能记下7个左右有意义的信息单元,其贮存时间大约为一分钟左右。长时记忆是贮存在大脑中的永久记忆,如对某个单词或句型的记忆。

在口译工作中,译员需要现场准确听译发言者的说话内容,短时记忆成为口译中的记忆难题。口译笔记技能也应运而生。

2 口译笔记技能课堂训练方法

2.1 交替传译笔记

如上所述,在口译听音环节,译员无法单靠记忆记住说话者所说的所有信息。口译笔记可以有效帮助译员缓解记忆压力,记录细节信息,如数字、专用词等,增加口译的准确性。

口译笔记一般具有简短、个性化的特点。

由于口译受时间限制,源语理解、分析、记忆及译语产出同时占用译员有限的脑力资源,因此,口译笔记只能是简短的。吴钟明提出笔记的简化原则,即信息有主次之分,笔记不必记下所有的信息点,而需要进行简化,记录要点。仲伟合提出,笔记的符号必须能够沟通,口译员应避免使用不熟悉的符号。口译笔记应该简短、清晰、易辨(2006:51)。

同时,口译笔记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这是因为每位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往往采用不同的文字、符号等记录所听到的信息。

尽管如此,遍观口译教材,我们发现,交替传译笔记的记录格式有其共有规律。比如笔记结构采取纵向阶梯式排列、缩进结构等,笔记过程多用箭头、单斜线等。而笔记符号也大都具有相通性。除了英语的缩略词、数学符号等通用符号之外,各种笔记教材中所列笔记符号也很类似。总体来说,口译笔记的共性多于个性,这就使得口译笔记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

2.2 口译笔记训练方法

2.2.1 三步练习法

在口译笔记课堂实践中,练习方法可以采用“三步练习法”(刘慧,2008)。

第一步是不间断地放一段音频给学生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记笔记,然后引导学生尽量较为流利、完整地完成口译任务。第二步,以句子为单位,放同一段音频给学生听。学生重新开始记笔记。完成后,教师与学生一起逐句分析笔记,帮助学生改进。最后一步,学生再听一次音频内容,重新做笔记,并再做一次完整的口译。

需要强调的是,在第二步练习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供学习、较为标准的参考笔记。在笔记学习的初级阶段,学生在记录笔记时会使用过多的汉字或英文单词。通过对同一内容或相似内容的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步学会用最少的汉字笔画表示完整地意义,并在英语做笔记时遵循拼写缩略原则。

经过三步反复练习,特别是第二步笔记分析、第三步强化练习,学生能对练习过程中所学到的笔记符号、逻辑线条等达到即时反应的程度,在笔记中学会再现源语的逻辑结构。再碰到类似主题的口译内容时,学生能较为快速地做出反应,记录笔记。

在练习过程中,对同一练习内容,有些同学需要重复练习第二步、第三步,才能熟练掌握相关笔记方法。这时,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持续练习所学内容,直到能够对其熟练记笔记、做口译。

2.2.2 模仿法

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班杜拉)指出学习的两种机制:实验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社会中的个体在学习时,可以通过个体的实践来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别人的经验或做法来学习。后者是替代性学习,也称为模仿学习。

实际上,模仿练习在各种技能性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比如一位钢琴家必须从练习基本指法起步,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成长为钢琴家。在基本指法练习阶段,他实际上是在模仿前人,对前人的指法总结进行练习。又比如一位书法家,习得书法之初,也需要进行大量的临摹。

模仿法对于口译中的笔记技能也是必要的。没有扎实的模仿,就不能形成准确、个性的笔记系统。

从笔记符号到笔记结构,口译笔记具有很强的模仿性。

模仿法对于刚开始接触口译笔记练习的同学来说尤为重要。以上所提“三步练习法”中,模仿法可以应用于第二步练习(笔记的分析与改进)中。教师在使用练习材料时,应该使用提供参考笔记的教材。有可模仿的参考笔记,学生在反复比较、模仿的练习中,才能准确把握笔记符号、结构。

有些笔记法教材,比较适合模仿练习。如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吴忠明编写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内含的参考笔记基本上能够对应到源语的每一个词。对于口译笔记初学者来说,有较强的借鉴性。endprint

2.2.3 关键词提示法

不同于吴忠明编写的《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有些笔记法教材比较强调关键词的记录,如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林超伦编写的《实战口译》。在这本教材中,我们发现,关键词的记录,不一定对应源语的每一个词。所记的关键词,在译员的口译过程中,主要起提示作用。

法国口译研究者吉尔(1995:179)把交替传译划分为两个阶段,并列出在两个阶段中口译译员的注意力分配模式。在第一阶段中,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听辨分析(listening and analysis)+记笔记(note-taking)+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协调(coordpination)。在第二阶段中,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回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口译表达(production)。

吉尔在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式”中指出,听辨、笔记处理和记忆的注意力分配,必须小于译员总的处理能力。由此看来,笔记不仅在交替传译过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反过来又与记忆“争容”。如果注意力分配不当,会引起信息过载,使译员顾此失彼,影响口译质量。

在笔记学习的初始阶段,学习者往往发现,由于没有熟练掌握正确的笔记方法,笔记占用的注意力过多,所记住的只是一些关键词,因而影响对所听内容整体意思的理解。

所以,笔记并不是越详细越好,而应该遵循简化原则。口译练习中应该鼓励学生“七分听(理解原文)、三分记(笔记记录)”。随着笔记法专项能力及口译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对注意力分配的各项,会越来越游刃有余。

3 口译笔记训练的注意事项

3.1 兼顾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就口译教学而言,课堂练习的侧重点一直是大家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口译教学应该以“技能训练”为主。如仲伟合提出,“口译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因此在口译训练与教学中应该以向学生传授‘口译技能为主要训练原则,辅以不同题材的语篇来强化口译技能的习得”(2007:6)。这种观点更适合已经具备较强听说能力的学生。如口译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另一种观点认为口译教学应该以“语言训练”为主,张吉良提出“在中国的各种口译课堂,外语能力的不足仍然是学生必须跨越的一个主要障碍”(2008:94)。对于全日制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大学本科口译笔记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外语能力。只有口译技能和英语综合能力双管齐下,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口译水平。

3.2 优先注重译语的产出

塞莱斯科维奇建议,口译训练最开始时应该是“不记笔记的交传”。学生在训练初期,应该更加注重“得意忘言”,即抓住讲话者想要传递的主要意思,而忘记其使用的外在语言形式。

在学习口译笔记之后,学生的练习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记笔记,然后不看笔记进行交替传译。此练习的目的是平衡笔记与记忆在口译中的作用。毕竟口译笔记只是工具,不是目的。学生应该养成把信息存储在大脑里的习惯,增强记忆力,而不过分依赖笔记。

第二步,训练以笔记为辅助工具进行交替传译。如果没有大量的笔记训练,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笔记系统,甚至对笔记符号不熟悉,笔记就不能发挥其对口译应有的促进作用。

3.3 每天固定练习

口译笔记因其对注意力的占用,在口译练习初期会对整体口译质量形成一种阻碍。记笔记要求学生学会“分脑”,即学会分散注意力。只有经过一定时间的持续练习,当学生对口译笔记的认知转化为自主应用阶段时,学生能做到一心多用、熟练掌握,才能应用自如。

就像所有的技能训练一样,笔记练习应当每天进行。为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笔记练习还应该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比如可以每天从17:00练习到17:30。学生应该每隔一个月对比自己的笔记程度。只有经过初级阶段量的积累,才可以完成质的飞跃。

刘慧(2008)建议,如果能够坚持每天练习,具备一定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学生,可以在三个月左右基本形成自己的笔记系统,六个月以后可以达到笔记娴熟、自成一体。

参考文献:

[1] Daniel Gile.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M]. US: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

[2] 班杜拉.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顿,王小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 刘慧.浅析口译笔记教学的系统训练方法[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110.

[5] 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闫素伟,邵炜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6]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7] 张吉良.ESIT模式与中国的口译教学[J].中国外语,2008(2):94.

[8] 仲伟合.英语口译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3):6.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能训练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如何提高钳工实习课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