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渔”的新思考

2018-01-05 10:27庄婷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语病初稿同桌

庄婷

叶圣陶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

叶老可谓是一语破的。事实也正如此,老师认认真真地改出学生作文中的语病、错别字,甚至连一个错标点也不放过,精心地组织语言对学生的作文做出正确评价。可学生翻开作文本,关心的只是老师给自己的作文打的等第,填好该订正的错别字。至于那精确的批语则置之不理,更不会去揣摩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改,为什么要这么评价。显然老师的批改在学生面前就是“劳而无功”,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是一种幻想。此刻“授之以渔”就很有必要。教会学生自己去改作文,將使老师“不劳”却“有功”。

新课程标准中曾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为此,我在培养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上作了一些尝试。

一、着眼作文初稿,自我篇章修改

教学中,我观察到这么一个现象,学生在完成作文初稿后,往往本子一合,只等老师发下作文本,抄好就算,根本不去考虑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写作要求,选材是否恰当,有无明确的中心……此刻,老师指导学生认真修改初稿非常有必要。

对此,我要求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修改:首先,中心明确,文题相符;其次,选材恰当,突出重点;第三,写作有序,思路清晰;第四,文章要体现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有了明确的要求,学生必然要对照着思考一番。能达到这一要求的话,这篇作文也差不到哪儿去。长期训练下来,学生对作文练习的要求也渐入理性认识的阶段。

二、紧扣修改稿,同桌文字互改

在学生自我修改的基础上,同桌互换,进行字、词、句和标点方面的修改。旨在让他们相互检查语言文字的表达是否恰当。当局者迷,学生往往不易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同桌互改,效果截然不同,谁都想给对方多发现些错处。实践结果表明,平时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都能为同桌找到作文中的语病,进行恰当的修改。而且,同桌间的这一互动,也是他们互相学习的好时机,取长补短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双方都能得到借鉴,提高了写作质量。学生互改时,我一一巡视,视卷面情况为批改人打上等第,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批改能力,指出批改不当之处,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围绕修改文,分组佳作赏析

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在《小学作文教学论》中指出:“要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这一要求体现在作文修改过程中也很有必要,可激发学生自觉地修改好自己的作文。

根据班内学生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作文小组。让学生把经过两度修改的作文进行小组交流,而后推选出组内最佳作文和进步最大的作文。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在交流前又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作文,无疑又进行了修改。交流评议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又可以从组内同学那儿学到许多表达描写的好方法,自然也会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写作中加以运用。经过反复修改后的作文,誊写到作文本上,错误当然减少了许多。相应地教师的工作负担也减轻了许多,学生看到老师阅后的作文中少了那么多“伤痕”,自信心倍增,写作就不是他们的一种负担了。

四、关注批改文,优秀作文点评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不是说教师不用批改作文了。教师当好了引导者,更要当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的作文还得一本一本地批,只是改的工作量减少了,正确的评定绝对不能省。

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付出了诸多辛劳后开始重视老师的批语。拿到作文本后看得细了,也想得深了,有的还要眉飞色舞地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此时,进行优秀作文点评,就不再是流于形式的“作后讲评”了。每名学生都能参透写作方法,明确写作要求,为下一次写同类作文提供了依据。当然,在点评时我还结合该学生的作文草稿,及时肯定该学生的修改正确性,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认真修改作文是多么重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指导小学生习作之路上,我们教者真的需要躬下身子,充分调动起孩子们习作修改的积极性,每次作文后,都能驻足回眸,和孩子们一起在文字中走上几个“来回”,相信不仅孩子们能收获到曼妙的文字,老师们更能邂逅别样的精彩!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副校长,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语病初稿同桌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巴金《怀念萧珊》初稿初探
羡慕我同桌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