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霞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其“人文性”的功能,教师应该用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而通过散文的教学恰好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人文性。散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多意义,能够使学生的词汇量增加,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散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接下来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初中现代散文的教学,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把握线索,摸清脉络
从形式上看,散文的结构是散的。在文章设计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广泛;在内容上,可简可繁,可多可少。线索对散文来说,它的作用很大,可是很多初中生对散文线索的把握能力并不强。所以,现代散文教学必须要引导学生厘清文章线索,摸清文章脉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艺术构思和文章内涵。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的《藤野先生》时,当我们开始读这篇文章时,觉得它是一篇很散的散文,全文开头描述了很多看似没有一点关系的事件,虽然这些内容看似“散”,但通篇来看却有它内在的文章脉络,有其思路可循。这篇短文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事件的描述是以作者自己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将烦琐的事件和生活琐事连起来,以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从而达到突出了文章中心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脉络,厘清文章线索,这对于更好地把握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广大语文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线索,帮助引导学生厘清全文的结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容易地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和思想情感,提高他们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赏析语言,知其特色
散文的语言历来以美著称,它灵活多样且富于变化,各种类型的散文,几乎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色。为了表现出散文的美,作者大多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来显现文章的韵味。所以,在散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鉴赏散文语言的能力,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散文的语言有其独特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赏析作者用到的排比、比喻、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让学生细细品味其表达的效果,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石榴》时,文章中多次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赏析。例如文章中这句话,“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在这句话中作者巧妙地连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仅将石榴花成长过程中色彩形态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又对它的秀美给予了贊扬,使读者对石榴花产生了喜爱与赞美之情,从而使文章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进行具体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种修辞手法与其表达效果。
在开展初中散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运用了拟人、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好处,修辞手法的运用给文章带来了哪些艺术效果,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学习,学生应该从中学习到什么,领会到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
三、分析意境,领悟内涵
优美的散文,作者会用一个或多个意境去渲染它的美,不同的散文作者会用不同的意境去渲染。例如,抒情散文,一般作者会将自己的真实感情融入到意境中,通过对意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叙事散文,往往作者会将事件融入到此情此景中,通过创设意境为所写之事提供必要的背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文章的意境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引导,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文章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春》时,作者依次给我们展开了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迎春图、春雨图这几个意境,由这些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盼春”“绘春”“颂春”三个层次构成了三大艺术境界,通过这些意境让我们领略了春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意境,通过带领学生分析这些意境的表达效果来达到体会文章内涵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对春的意境的描写,寄寓在其中的感情,这种寄情于景的表达技巧。
在现代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对学生进行文章意境的引导教学,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就寄寓在这些意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意境的探讨与分析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感情。
总之,散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对启发学生理解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一定的教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同时,要从文章线索、文章语言、文章意境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因为这三点对学生学习好散文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地、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悟文章,从而达到散文教学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中学语文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