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对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2018-01-05 05:38王瑞华唐碧波李如伟黎明杰黄国强
重庆医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降钙素

王瑞华,唐碧波,李如伟,黎明杰,黄国强

(海南省儋州市西部中心医院儿科 571700)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白细胞检测对脑膜炎患儿的诊断价值

王瑞华,唐碧波,李如伟,黎明杰,黄国强

(海南省儋州市西部中心医院儿科 57170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脑膜炎患儿(感染组)及56例结缔组织疾病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将感染组患儿分为化脓性脑膜炎组(n=72例)、病毒性脑膜炎组(n=96),对各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脑脊液PCT、WBC、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血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WBC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结合WBC和CRP的水平变化及治疗过程中PCT水平的变化可对早期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进行鉴别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脑膜炎;降钙素;诊断,鉴别

脑膜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其中尤其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发病率最高。由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在发病早期均以头痛、恶心、呕吐、发热及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大多需要通过脑脊液检查,并结合头颅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进行诊断[1-3]。但腰椎穿刺术作为需要受检者高度配合的有创性操作,一方面患儿配合度低,表现痛苦,另一方面也大多不易被患儿家属所接受,因此一定程度上给临床确诊造成障碍。由于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治疗方案有所不同,若不能及时尽早地加以鉴别和确诊,不仅可能给患儿造成智力障碍、偏瘫等后遗症,甚至可能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因此寻求操作易、接受度高,并且具有较高鉴别价值的诊断方法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目前用于鉴别细菌性和非细菌性感染的新兴感染性炎性标志物,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液和脑脊液PCT水平及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探讨联合检测对上述两种类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68例脑膜炎患儿(感染组)及56例无脑和脊髓感染的患儿(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病毒性脑膜炎96例,化脓性脑膜炎72例。所有入选患儿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检查,具有明确脑电图、脑脊液检查报告,排除合并有其他系统感染、手足口病患儿。将感染组患儿分为病毒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研究标准的患儿资料进行筛选,使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性别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年龄1个月至11岁,平均(3.01±2.67)岁,男51例,女45例;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年龄5个月至14岁,平均(2.97±3.11)岁,男39例,女33例;对照组患儿年龄3个月至12岁,平均(3.19±2.87)岁,男32例,女24例,其中红斑狼疮23例,过敏性紫癜14例,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6例,皮肌炎4例,风湿热4例,儿童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病毒性脑膜炎诊断标准:(1)病发时间在24 h内,临床症状见发热、头痛、呕吐等,并伴有嗜睡、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2)脑脊液检查正常或WBC升高;(3)细菌培养结果阴性。化脓性脑膜炎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见高热、意识障碍或伴抽搐;(2)脑脊液检查WBC升高;(3)细菌培养结果阳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给予抗病毒、抗惊厥、降低颅内压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则根据病原体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敏感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惊厥、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氨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防治感染及对症治疗。

1.2.2研究方法 将感染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进行比较,对明确诊断的病毒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及对照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抽取静脉血和脑脊液,对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及治疗前的WBC、CRP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并根据血清PCT、WBC及CRP检测结果设定临界值,并以此为依据对感染组患儿进行临床诊断。

2 结 果

2.1感染和非感染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比较 感染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3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2 h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并无明显差异(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均明显升高,治疗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相比治疗前、治疗72 h以及治疗1周后的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PCT、WBC、CRP水平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病毒性脑膜炎组血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血WB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WBC及CRP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感染和非感染患儿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比较

表2 3组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

表3 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WBC、CRP水平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病毒性脑膜炎组比较

3 讨 论

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作为最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入侵脑或脊髓引发感染,并以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急性症状为表现的一类急重症,多发于儿童,因其具有发生偏瘫、癫痫等严重后遗症的特点,给患儿和家长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对于儿童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因具有较为相似的临床表现,因此单纯通过临床症状无法进行鉴别,而目前常用的脑电图、脑脊液病原体检查等也因耗时长、阳性率低或儿童配合度低等原因无法指导早期诊断和用药[4-6]。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显示,PCT、CRP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表现出显著增高的特点,可提示脑脊膜组织炎症损伤的发生,为临床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提供依据[7-10]。生理状态下,人体内的PCT<0.1 ng/mL,几乎检测不到,但当机体发生感染后PCT水平会迅速升高,目前认为这一现象的发生与感染后细菌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等因子水平的变化有密切关系[11-12]。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类型脑膜炎患儿不同阶段血清和脑脊液PCT水平的变化发现,脑膜炎的患儿其整体血清和脑脊液水平均有明显升高,治疗前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和非感染炎症性疾病患儿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且在短期治疗过程中PCT水平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下降速度较为缓慢,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前则表现为较高的PCT水平,与病毒性脑膜炎和非感染炎症性疾病患儿相比均具有显著的差异,且在短期治疗过程中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改变。因此本研究综合了血清WBC和CRP两种与感染密切相关的血液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与无中枢神经感染的患儿相比,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仅有CRP水平明显升高,而PCT和WBC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则表现为PCT、WBC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因此提示若在相似临床症状基础上,血液中PCT、WBC及CRP同时升高则提示可能为化脓性脑膜炎,若血液中仅CRP增长幅度较高,则提示病毒性脑膜炎的可能性更大。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临床鉴别病毒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时可将PCT联合WBC及CRP血液指标作为辅助观察指标,对于血PCT、WBC及CRP同时增长幅度较大或给予化脓性脑膜炎治疗后血PCT水平短期内明显下降的患儿则提示为化脓性脑膜炎,若血PCT、WBC水平增长幅度不大,而CRP水平增长更加突出或病毒性脑膜炎治疗后短期内PCT水平逐步降低则提示为病毒性脑膜炎。对于无上述血液检测特点的患儿则须选择脑脊液检查进行确诊。

[1]陈莎,黄永国,李长振,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免疫学检测、脑电图及影像学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1):1677-1678.

[2]高文勇.血、脑脊液常规及 MRI 对脑膜炎鉴别诊断的意义[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35(3):213-215.

[3]王焕荣.脑脊液CRP、NSE及IFN-γ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5):1256-1257,1258.

[4]王艳萍,徐晓华,华颖,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脑脊液 MMP-9和 IL-1β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58(39):23-26.

[5]矫淑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血清及脑脊液中IL-1β和MMP-9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178-181.

[6]徐仁荣,张慧华,朱华丽,等.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腺苷脱氨酶检测在小儿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检验医学,2015,(12):1203-1205.

[7]武静,于瑞杰.儿童脑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血 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11):1872-1874.

[8]王立崚,钟志强,李雪松,等.脑脊液中部分酶活性、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测定在不同脑膜炎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1):1852-1853.

[9]任磊,周启立,刘霞,等.血降钙素原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中的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5):497-499.

[10]孙兴元,石寒冰,赵焕,等.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8):1502-1504.

[11]罗卉丽,王刚,陈光治,等.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2):209-210.

[12]徐宏斌,盛小娟,马建党,等.不同类型脑膜炎感染患儿脑脊液C-反应蛋白与乳酸相关指标变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96-2598.

王瑞华(1971-),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儿科工作。

10.3969/j.issn.1671-8348.2017.34.032

R722.13

B

1671-8348(2017)34-4846-03

2017-08-08

2017-09-18)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降钙素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聊聊猩红热与化脓性扁桃体炎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婴幼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研究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