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 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新形势下地质调查新的定额体系建设
■ 罗 淦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 101149)
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要求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国土资源预算定额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通过基础定额野外数据采集体系建设、技术经济参数数据支撑体系建设、现行预算标准使用情况跟踪评估体系建设、概(预)算标准体系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地质调查新的定额体系基本形成。这将逐步解决由于社会技术经济因素发展造成概(预)算标准的适应性问题,为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地质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地质调查;定额体系;概(预)算标准;采集点建设
预算管理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设计预算的编制、审查和执行等。定额标准是为满足预算管理需要,在对预算项目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项目的资产配置量、资产消耗量或业务工作内容为主要对象确定的预算支出标准(《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管理暂行办法》财预﹝2009﹞403号)。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使预算管理真正起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作用,是项目管理的基础。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是部门预算管理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重要支撑(《关于加快推进中央本级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通知》财预﹝2015﹞132号)。在此背景下,加强地质调查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是保证政策衔接、保持基础数据采集和信息沟通渠道畅通、提高地质调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地质调查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
20世纪80年代,原地质矿产部的“部、局、队”“三级定额体系”在计划经济时期受到高度重视。部管定额是全国性定额,起宏观调控作用;局管定额是地区性定额,是各省局编审计划的依据;基层队定额是考核班组生产管理水平的尺度。通过不断完善三级定额体系,确保定额工作有人抓,基础定额数据有来源,对当时地勘单位核定地质事业费、提效降本等工作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1]。90年代末,随着国土资源部成立,地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勘队伍属地化改革使原有的“部、局、队”“三级定额体系”不复存在,给地质勘查定额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地质调查定额体系建设形势,国土资源预算价格中心(原地质矿产部定额队)作为国土资源系统唯一专门从事地质调查定额标准研究的专业团队,经过长期努力,在地质调查定额体系建设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2]。2007年启动运行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局属大区中心为联系的预算标准使用情况跟踪评估组织体系和预算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与动态调整年度测算报告制度,对于适时、适势修订完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奠定了扎实基础,使预算标准更加适合于地质工作管理需要,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编制、评审及预算安排提供支撑,新的预算定额体系雏形显现[3]。
《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 号)明确提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新形势下,对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国土资源预算定额中心既在项目资金管理的宏观与微观层面上建立了概预算标准体系,也在现行概预算标准使用方面建立了跟踪评估组织体系,疏通了动态调整的定、管、用渠道。既通过“双轨制”夯实了工资、物价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数据基础,同时建立了野外一线基础定额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了技术方法设备进步和地质环境影响因素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预算定额中心于2016年正式启动地质调查野外一线基础定额数据采集工作。以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为依托,在不同地区、按不同专项选择典型项目,建立预算定额基础信息采集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基础数据资料。梳理出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定额中心、地调局大区中心、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组、作业组等采集点建设涉及到的组织形式、协议共建、业务联系、劳务关系(图1)。2016年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62个采集点,共覆盖19个省(区、市),涵盖地质测量、物化探、钻探、水工环等32种地质调查工作手段。野外一线信息采集人员通过定额采集APP软件[4]分析手段进行定额信息采集与报送工作。截止到2017年10月,采集包含工作日志、车辆使用、人员、设备、材料购置与消耗、资料等基础数据信息累计4.2万项,配套图片资料累计1.6万余项,数据信息量累计达2.2G。
地质调查野外一线基础定额数据采集点建设是新形势下新的定额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着解决现行地质工作体制机制下,采集野外一线基础定额数据的组织形式,为地质调查概(预)算标准制修订提供基础支撑[4]。
图1 新形势下定额标准组织管理体系关系图
工资津贴和材料价格是预算标准水平的最主要和最直接影响因素。多年来,国土资源预算定额中心逐步建立了工资、物价基础数据的“双轨制”跟踪获取方式体系,即:官方数据渠道和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数据渠道相结合,官方数据收集基本覆盖了国家层面的专业统计部门,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数据收集覆盖了几乎所有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并由专人负责整理归纳入库,应用于每年的“预算标准调整完善建议稿”测算之中。截止到2016年底,通过“双轨制”数据获取方式,仅工资及津贴、物价数据已累计获取10万余项。
技术经济参数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弥补了抽样调查数据代表性、准确性难以保障等缺陷,兼顾了基础数据的全面性、权威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预算标准跟踪评估工作是一项长期性、日常性的基础工作。通过预算标准使用情况跟踪评估,可以收集因技术进步、设备更新、环境变化对预算标准造成的影响,同时收集预算标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短缺方法手段预算标准的研制需求情况,从而建立预算标准管理者、制定测算者、使用者之间沟通渠道和管理平台。通过开展现行预算标准跟踪评估信息采集和报告制度建设,对预算标准跟踪评估工作的基本内容、组织分工、工作流程、数据指标等进行明确和规范,提交《地质调查预算标准年度水平评估报告》(“零报告”)以及年度《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建议稿,适时提出预算标准调整和补充建议。
现行预算标准使用情况跟踪评估体系建设,为建立健全预算定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奠定了基础,使预算标准更加切合现实技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适应财政制度改革和地质调查项目管理机制调整的需要,以地质调查技术规范为基础,及时增补、修订地质调查概(预)算标准。2017年5月印发的现行《地质调查项目概算标准》共划分25类,基本覆盖当前甲类地质调查项目类型。
建立科学合理、专业类别齐全的地质调查项目概(预)算标准体系,是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地质调查体制机制改革的需要,是推动预算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概(预)算标准的制定、颁布和使用,为国土资源规划、地质调查规划、计划与工程实施方案、地质调查项目年度计划和预算建议编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地质调查技术发展和设备仪器更新造成的标准短缺问题。随着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技术方法不断发展进步、仪器设备不断更新换代,需要针对短缺概预算标准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补充测算和修订完善工作。
二是预算标准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预算标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体系结构[5]、比价关系[6]、地区调整系数等方面,需要从基础定额做起,进一步加强研究并逐步完善。
地质调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时限性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业务建设工作。由于预算标准涉及面广、覆盖面宽,随着社会技术经济因素的不断变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所以需要依托新形势下建立起来的地质调查新的定额体系,建立长期、稳定、连续、全面的基础数据采集渠道,不断健全完善概预算标准体系,才能保证地质调查预算标准与时俱进,不断适应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地质工作发展需要,进而切实发挥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
[1]陈光升.地质调查定额体系建设的发展与探索实践[J].发展研究,2017(7):89-92.
[2]王国丰,李丹.推进地质勘查经费匹配公平公正:对健全地质勘查预算标准体系的思考和建议[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4-09(07).
[3]栾鹏,高永臻.新时期下地质调查预算定额体系研究与建设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5(6):58-60.
[4]李兴武,刘协伟.地质调查野外基础定额信息采集APP探索研发[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12): 65-68.
[5]刘涛.对完善地质调查预算标准调整机制的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8):25-28,42.
[6]刘丹,陈凯.探讨我国地质勘查预算标准体系现状[J].中国矿业,2015(S1):75-80.
New Quota System Construc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under New Situation
LUO Gan
(Chinese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Economics, Beijing 101149)
As the reform of the fi nancial system is deepening gradual, it calls for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fi xed standards for project expenditures. After many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the Research Center of Land and Resources Budget Quota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asic quota fi eld data collection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arameter data support systems, the track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urrent budget standard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tandard pre-budget system and so on. The new quota system of geological survey has basically been set up. It will gradually solve the adaptability issue of the pre-calculation standard which isn’t coordin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technical and economic factors, and it will provide escort for the rational use of fi nancial funds 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geological survey work.
geological survey; quota system; pre-calculation standard; collection point construction
F407.1;F062.1
A
1672-6995(2017)12-0063-03
2017-10-27;
2017-10-31
中国地质调查局二级项目“地质矿产调查评价预算标准制修订与跟踪调查”(121102000000150020)
罗淦(1988—),女,四川省资中县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主要从事国土资源预算定额、资源产业经济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