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8-01-05 00:52:18张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4期
关键词:顺应性源性尿路

张俊

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张俊

目的探究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90例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 按照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排尿期功能障碍组(A组)、储尿期功能障碍组(B组)和排尿期与储尿期混合功能障碍组(C组), 各30例。比较三组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估结果。结果A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90.00%)和膀胱感觉迟钝(60.00%);B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感觉敏感(均为100.00%);C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自主收缩(56.67%)、膀胱感觉敏感(33.33%)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33.33%)、膀胱顺应性下降(33.33%)。三组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无收缩、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膀胱感觉敏感、膀胱感觉迟钝、膀胱顺应性下降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 可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较为明确的区分和鉴别, 有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尿流动力学;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 由于机体各系统、器官以及机能的减退, 其中泌尿系统作为机制与功能最为复杂和重要的系统之一, 一旦出现功能障碍更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3]。为此本文特就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本院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展开了相关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90例来本院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排尿期功能障碍组(A组)、储尿期功能障碍组(B组)和排尿期与储尿期混合功能障碍组(C组), 各30例。储尿期障碍主要表现: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障碍主要表现:排尿费力或踌躇、尿液分叉、尿流间歇或缓慢、尿不尽等[4]。其中A组男1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48.8±12.4)岁;病程6个月~20年, 平均病程(1.4±6.2)年。B组男13例, 女17例;平均年龄(49.4±12.3)岁;病程6个月~19年, 平均病程(1.5±5.9)年。C组男14例, 女16例;平均年龄(49.1±12.0)岁;病程6个月~20年, 平均病程(1.3±6.3)年。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年龄>18周岁;病程>6个月;未进行其他治疗方案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严重精神类疾病患者;泌尿系统急性感染患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的患者;排斥或无法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5,6]。

1. 3方法三组患者均在检查前由医师进行详细病史的询问和记录, 对符合国际尿控协会(ICS)中尿流动力学技术规范[3]的患者才给予尿流动力学检查。仪器为加拿大莱博瑞(Laborie)医学科技公司的BONITO-Ⅱ型高级尿动力学检测仪, 检查前嘱患者以正常体位进行排尿以完成自由尿流率的测定;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后, 嘱其在检查床上取截石位, 并将F8号双孔测压管通过尿道缓慢插入膀胱以测量膀胱内压, 同时将直肠管缓慢插入肛门内以测量腹压。将膀胱内尿液抽取后测定残余尿量(PVR);再将37℃生理盐水(若冬季进行此项操作, 则需要加温至39~40℃以免对患者膀胱造成刺激, 影响测量结果)以30~50 ml/min的速度进行膀胱灌注, 待患者出现明显尿意感或出现漏尿后立即停止灌注, 仔细观察检测仪在此时间段内患者的膀胱内压、直肠压以及逼尿肌压的变化情况, 同时记录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压力-流率测定(Pdet-Qmax)、膀胱顺应性(BC)以及最大尿意膀胱容量 (VMCC)[4]。

1. 4 观察指标及诊断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①膀胱感觉功能障碍:患者的膀胱初始尿意>200 m l或膀胱容量>500 m l时仍无自觉尿意出现;②膀胱顺应性降低:进行膀胱灌注时其最大顺应性<20 m l/1.47 k P a,空虚静止压力>1.47 k P a, 或充盈静止压力减去空虚静止压力>1.47 k P a;③膀胱顺应性增加:进行膀胱灌注时, 患者膀胱内压力最大顺应性>40 m l/1.47 k P a;④不稳定性膀胱:储尿期间, 患者膀胱有间断性不自主收缩现象出现, 同时逼尿肌收缩压的上下幅度>1.47 k P a;⑤膀胱出口梗阻:观察检测仪的L i n P U R R图, 依据P d e t-Q m a x指标在L i n P U R R图中的梗阻区域、无梗阻区域及可疑梗阻区域进行出口梗阻的判定[7]。上述所有症状以及诊断都由本院2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共同完成, 所有仪器的操作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步骤完成。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90.00%)和膀胱感觉迟钝(60.00%);B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100.00%)和膀胱感觉敏感(100.00%);C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56.67%)、膀胱感觉敏感(33.33%)、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33.33%)、膀胱顺应性下降(33.33%)。三组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无收缩、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膀胱感觉敏感、膀胱感觉迟钝、膀胱顺应性下降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n(%)]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排尿期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逼尿肌无收缩(90.00%)和膀胱感觉迟钝(60.00%);储尿期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逼尿肌过度活动和膀胱感觉敏感(100.00%);而两个阶段均出现障碍的患者, 其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逼尿肌无自主收缩(56.67%)、膀胱感觉敏感(33.33%)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33.33%)等。三组患者逼尿肌过度活动、逼尿肌无收缩、逼尿肌-括约肌协同紊乱、膀胱感觉敏感、膀胱感觉迟钝、膀胱顺应性下降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利用尿流动力学可以轻松将神经源性下尿路障碍的患者进行区分, 这对于临床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价值。虽然理论上各种类型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的差异, 但实际诊断和治疗时发现单纯依靠患者的主诉, 非常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神经源性患者为中老年, 其身体机能的衰退以及神经系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的下降, 都会导致患者出现难以区分的症状表现[5], 因此临床上必须借助更加准确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才能制定符合个体化差异的治疗方案, 尿流动力学的出现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由于此项检查目前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主要是由于该检查技术在实施操作时, 本身就已经对患者的正常泌尿功能产生了影响, 干扰了其正常的排尿功能[8-10]。因此临床上还是要注意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以及详细病史,并结合完整的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等。

综上所述, 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 可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较为明确的区分和鉴别, 有助于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建立, 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丁强, 邹鲁佳. 老年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防治现状.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5, 21(4):197-199.

[2] 廖利民.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上/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全面分类标准.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5, 36(2):84-86.

[3] 张帆, 廖利民, 李鹏国, 等. 国际尿控协会第42届年会学术纪要.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 34(8):1101-1103.

[4] Soliman SA, Wadie BS, Ibrahimel HE, et al. Rotoresection versus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short-term evaluation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Urol, 2007, 177(3):1036-1039.

[5] 张万生, 于航, 郭彬彬, 等. 尿流动力学的临床应用评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28):82-83.

[6] 付锦高, 廖勇彬, 余新立, 等. 尿流动力学检查对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意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8):1041-1043.

[7] 沈峰. 尿流动力学分析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5, 35(3):384-386.

[8] 刘大伟. 尿流动力学设备临床应用.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7):00018.

[9] 吴新华, 陈敏, 陈朝晖, 等. 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像尿动力学评估.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6, 21(3):203-205.

[10] 杨波, 李珺, 祁国海.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宁夏医学杂志, 2016, 38(3):267-2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41

410000 长沙市三医院

2017-09-27]

猜你喜欢
顺应性源性尿路
最佳动脉顺应性肺复张应用于重症脑卒中合并肺不张或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要想不被“尿路”困扰 就要把它扼杀在摇篮里
基层中医药(2021年9期)2021-06-05 07:14:10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脊柱后路全麻手术患者肺顺应性及循环的影响
腔内隔绝术用覆膜支架顺应性的研究意义及进展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医研究(2014年8期)2014-03-11 20:29:17
清热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2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