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戬 张丽丽 兰振和
阜新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调查及诊治方案选择
孙志戬 张丽丽 兰振和
目的调查阜新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病率及探讨诊治方案的选择。方法对阜新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 观察问卷调查对象的PFD患病情况。129例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Ⅲ度及以上需手术的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 根据病情及需求分为A组、B组、C组, 各43例。A组予以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 B组行全盆底重建术, C组予以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治愈情况、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POP-Q分期及磁共振成像(MRI)分期。结果本研究发出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37份(93.7%)。PFD患病例数239例, 患病率为25.5%;其中POP患病例数129例, 患病率为13.8%;尿失禁(SUI)患病例数110例, 患病率为11.7%。POP-Q分期及MRI分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81.4%)高于C组(51.2%), 复发率(16.3%)和并发症发生率(2.3%)均显著低于C组(34.9%、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3.28±0.59)d显著短于B组(3.77±1.10)d和C组(5.69±1.28)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阜新地区女性PFD仍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MRI分期与POP-Q分期一致性较高, 有临床应用价值;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疗效确切, 且相对费用较低, 适合于本地区开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腔器官脱垂;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
女性PFD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 在中老年妇女中发病率较高,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POP和SUI两种类型, 虽不致命, 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PFD的发病可能与盆底支持组织结构、功能受损有关,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PFD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 关于PFD的影像学评估和手术治疗还没有形成标准方案。针对阜新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这一特点, 需手术治疗的PFD患者临床上还应另辟蹊径, 选择相对经济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调查阜新地区女性PFD发病率、联合MRI对PFD进行准确分度, 并选择经过改良的小网片进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 评价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PFD治疗中的价值,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1 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6年4月采用整体抽样法对阜新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及妇科检查, 研究对象年龄20~90岁, 均有过性行为, 且为非孕状态, 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此期间本院收治的129例POP-QⅢ度及以上需手术的PO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38~79岁;POP-Q分期:Ⅲ度106例, Ⅳ度23例。将患者根据病情及需求分为A组、B组、C组, 各4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
1. 2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接受动态MRI检查, 使用仪器为GE SIGNA-HD 1.5T MRI成像系统。嘱患者检查前排空膀胱, 检查患者模拟膀胱截石位, 做Valsalva动作, 成像3~5次。A组予以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 以不可吸收线将改良的L型网片的短臂固定于宫颈后方骶韧带处, 长臂无张力固定于骶前纵韧带上。B组行全盆底重建术。C组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记录患者PFD患病情况;比较POP患者POP-Q分期及MRI分期;统计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治愈情况、复发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标准[2]:治愈为术后POP-Q分期≤Ⅰ期, 并无需进一步治疗;复发为术后6周同一部位POP-Q分期≥Ⅱ期。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1 调查结果本研究发出问卷1000份, 回收有效问卷937份(93.7%)。PFD患病例数239例, 患病率为25.5%;其中POP患病例数129例, 患病率为13.8%;SUI患病例数110例, 患病率为11.7%。
2. 2 P O P-Q分期及M R I分期比较 P O P-Q分期及M R I分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三组治疗效果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A组与B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81.4%)高于C组(51.2%), 复发率(16.3%)和并发症发生率(2.3%)均显著低于C组(34.9%、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3.28±0.59)d显著短于B组(3.77±1.10)d和C组(5.69±1.28)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1129 例患者P O P-Q分期及M R I分期比较 [n(%)]
表2 三组治疗效果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表2 三组治疗效果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
注:与C组比较, aP<0.05;与B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治愈 复发 并发症 术后住院天数(d)A组 43 35(81.4)a 7(16.3)a 1(2.3)a 3.28±0.59ab B组 43 31(72.1) 10(23.3) 2(4.7) 3.77±1.10 C组 43 22(51.2) 15(34.9) 6(14.0) 5.69±1.28
PFD是常见的妇科疾病, 不会致命, 但危害患者健康,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PF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国内部分调查显示妇女PFD患病率在25%左右[3,4], 本研究结果显示PFD患病率为25.5%, 其中POP患病率为13.8%, SUI患病率为11.7%, 与上述调查结果相近, 但就诊率并不高, 可能与本地女性文化水平不高有关, 需要加强PFD宣传工作, 使妇女正确认识PFD的症状和危害, 早日得到有效治疗。
女性生殖器官生理位置的维持, 依赖于盆底肌肉、韧带和筋膜等结构功能的正常[5]。随着妇女年龄的增长, 盆底机能不断退化, 或是由于创伤、疾病或发育不良等原因, 使得盆底支持能力下降, 导致子宫、阴道前壁、后壁等POP[6]。MRI对PFD的诊断、分期和术前评估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是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7], 本研究结果显示, POP-Q分期及MRI分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一致性较好, 两者联用可提高分期的可信度。对于POP-Q Ⅲ度及以上并有明显症状的患者常建议手术治疗, 传统修补手术有着复发率高等缺点, 随着盆底整体论的推广, POP的手术已不再局限于对受损部位局部的修补, 而是更看重对盆底整体的重建和加强[8]。全盆底重建术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但由于大面积网膜的植入, 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影响了女性生殖器官功能的保留及术后生活质量[9]。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子宫-骶骨固定术由于其失血量少、恢复较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被许多患病女性所接受[10]。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与B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81.4%)高于C组(51.2%), 复发率(16.3%)和并发症发生率(2.3%)均显著低于C组(34.9%、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天数(3.28±0.59)d显著短于B组(3.77±1.10)d和C组(5.69±1.28)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其采用改良后的小网片, 一则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二则治疗费用相对较低, 更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应用。而其术后住院天数则低于传统手术组, 说明手术创伤小, 患者恢复较快, 也有利于减轻患者精神及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 阜新地区女性PFD仍需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MRI分期与POP-Q分期一致性较高, 有临床应用价值;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疗效确切, 复发率低, 且相对费用较低, 适合于本地区开展。
[1] 胡晓军, 刘玉玲, 党群, 等. 2913例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调查. 重庆医学, 2014, 43(17):2181-2183.
[2] 杜亚飞, 房桂英, 陈然, 等. 石家庄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22):3141-3142.
[3] 吴晓燕, 何名梅, 黄清, 等. 广西北流市育龄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广西医学, 2015, 37(4):535-537.
[4] 陈永康, 陆薇丹, 韩劲松, 等. 动态磁共振成像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31(7):653-656.
[5] Khan A, Alperin M, Wu N, et al. Comparative outcomes of 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sacrocolpopexy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 2013, 24(11):1883.
[6] 林忠, 赵军玲, 张政昌, 等. 广西地区壮族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状况调查.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5):342-344.
[7] 何英华, 袁德利. 2013年~2015年某市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121-122.
[8] 杨明明, 姚丽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和治疗. 医学信息, 2015(30):371-372.
[9] 禤晓岚.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2013, 20(8):168-169.
[10] 郭佳莉, 玉赞庆.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及治疗效果观察. 母婴世界, 2015(6):54-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4.035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阜新市妇产医院)
2017-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