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软件人才需求与培养的探究

2018-01-04 12:02王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9期
关键词:教育思考人才培养

王萍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对技术变革的促进,使得越来越多的软件服务需求被激发并涌现出来,社会、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强,但高校计算机类、软件技术类的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工作,导致出现软件人才短缺与软件知识结构不合理之间的矛盾。因而如何解决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进一搞好人才培养方式、教育结构改革,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

关键词:软件服务需求;人才培养;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95-02

我们知道,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促进和推动下,市场促使IT产业软硬件开发、升级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这不仅导致了软件人才需求的紧缺,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软件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问题。

当前,信息软件产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实践性非常强;二是创新速度快。因此软件人才培养也必须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要面向信息与软件产业需求,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二是针对创新速度快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能够面对新问题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总之,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产业需求。

1 互联网+时代对软件人才的需求

这几年,"互联网+"概念早以深入人心,成为全球共识。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已經成为IT行业热议的话题。

现阶段,信息时代下的计算机软件行业,是目前较热门的行业之一,社会、企业界对软件工程、程序开发等类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打造在线支付的金融平台,实现智能手机点餐、打车的应用APP,甚至是微信小程序、自媒体、直播平台,以及智能校园、智能监控、先进制造、无人机、物联网等行业都离不开程序开发、软件工程师。随着这些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功能的愈加复杂,需要的技术团队便越来越庞大。

据有关数据称,国内市场每年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高达80万以上,且这个数据随着国内软件市场的普及应用而快速递增。基于此,在IT人才市场,我们发现软件人才需求巨大,要求更加趋于专业性、复合性。

以移动互联网为例,我国大部分智能手机用户通过安卓端进入到智能手机市场,所以安卓前景很看好,但是优秀的Android开发人才缺屈指可数,许多企业还是感觉招不到软件人才。有份数据统计,目前热招的Android技术相关岗位、职位特别多,需要的人才需求更加细分,比如,Android开发工程师、Android软件工程师、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系统驱动工程师、软件测试和Android系统测试人员,Android手机游戏开发、Android程序员、Android游戏应用版本管理、人机交互分析工程师、Android中间层开发工程师等等,由于专业分工更加细致,要求人才的知识结构更加细化,对技术的全面性、专业性要求更明确,反而往往却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这些人才的流动问题、储备、培养问题非常突出。

从Android人才需求类型来看,需求较大的是偏向硬件驱动的人才和偏向软件应用的人才,其中软件的人才需求更大,集中体现在对手机游戏、手机APP应用软件开发方面。此外,软件认证、软件测评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人才也比较缺乏。面对android开发人才严重缺乏,国家紧急启动了移动互联网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为社会、企业培养更多的IT精英,缓解市场用人紧缺的压力。

2 互联网+时代对软件人才的培养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行业分类大,软件应用上的差别很大,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公司对软件开发要求的功能深度是不一样的,如:金融行业需要软件高端人才、大型企业需要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跨国集团需要国际化软件人才、大量存在的中小微企业则需要低端软件人才,这就是目前我国软件人才缺乏的不同层次,给软件人才培养也带来一定的难度。

2.1 问题表现

当前,国内的软件人才培养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脱节,所学与所需难以契合。高校按照自身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软件人才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知识老旧、不全面,而且对国际标准、工程和技术规范多不熟悉。(2)大学毕业的软件人才,普遍需要回炉训练或者参加专项IT培训,虽然一些学生在校已经取得相关等级证书、资格证书,但其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有待回炉再造,或者经过师傅带徒弟般的训练后,开发能力和工作能力才能发挥出来,总体上实践能力需要锻炼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工作。(3)国内软件人才的培训结构和层次不尽合理,软件培养模式比较单一,约80%的软件人才来自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过于依靠正规院校培养,造成人才培养机构失衡。其实,目前的软件应用,尤其是手机终端应用,已经脱离了传统消费、娱乐的概念,更加趋于互联网思维下的新模式,所以,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应做出调整和改变,那种课堂教学+实验室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唯一的软件教学模式,应该积极拓展以实训基地、研究开发中心、模拟实验室、虚拟工厂等的软件教学创新模式。(4)国内软件人才培训认证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内的软件标准系列建设严重滞后,对软件技术相关的标准发布不全、认定不科学和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软件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此外,由于缺少与国际规范接轨的高级编程人员,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与提升,国际竞争优势不大。

2.2 对策建议

1)国家应拿出必要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软件人才的培养。从教育教学改革、师资培养、软件行业规范与发展指导、以及就业指导等多角度,把软件人才培养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从学历教育上,要加速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的改革步伐,加快教材建设、实践环节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和硬件投入,促进教育模式与产业结合、渗透;同时,坚持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工程型人才。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也更有利于我们学习、了解和掌握世界上先进的软件工程教育的方法,参照国际标准来培养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实现软件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并逐步领先,切实提高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2)社会培训机构应加大投入和市场参与度,强化自身作为产业与教育“黏合剂”的作用。政府部门应该给予IT社会培训机构一定的鼓励和行业激励政策。鼓励国外的培训机构参与国内软件人才培训市场,扶持他们与国内一些机构合作办学,共同培养软件技能型人才。如印度的NIIC等,这种按照企业需求“订单打造”的国际培养模式,应该给予鼓励、支持。3)发挥软件企业的能动性。企业作为人才的使用方,应该鼓励他们与学校开展更广泛的校企合作,反过来影响教学模式,保证人才供给,最终实现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对接。作为一个新兴学科,软件工程专业要尽快应对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众多挑战,探索一条既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科学问题,又要面向行业脚踏实地,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培养专业型、服务型人才的发展之路。这是新时期软件工程学科实现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完成的任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软件工程具有复杂性和交叉性的特点。为此,高校在软件工程科学研究方面,必须非常注重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性结合研究,充分把软件技术应用到其他学科,使软件技术成为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应用工具和方法。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方式,也改变了教育。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培养有具体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也有培养模式和教育制度的支持,甚至还包括高校的文化建设和教师素质培养。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具体我们建议:1)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度。由有经验的教授和专家做导师,从青年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及学科方向、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培养,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青年教师不仅能從导师那里学到教学经验,而且导师的思维方式、人格魅力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可以定期举办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选派青年教师到省内外高校盯课、学术交流、或参加软件竞赛活动等;有计划地选派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或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实践锻炼,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

此外,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注重打造校企合作建设的软件工程实践基地,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链接。有条件的可以共同建立入“嵌入式系统设计及应用”创新实验室、“Android平台仿真开发实验室”等实践基地或专业实验室,给软件方向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环境。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趋势下,各行各业都在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高校有必要反思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跟进IT行业技术发展,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在人才培养的供给端进行转型升级,满足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总之,高校应该紧跟“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以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开设好艺术设计、软件开发、网站开发、环境艺术、影视动漫、VR数字媒体、新媒体UI设计等热门专业的课程优化和教学改革,为我国的IT行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优秀IT人才,迎接日益成长和成熟起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参考文献:

[1] 李思莉,卿熠.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2] 中外专家.乌镇热议:“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4).

[3] 陈彬.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需“接地气”[N],中国科学报,2017-1-24.

[4] 董庆贺,何倩.“互联网+”时代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教育思考人才培养
关于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思考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议新时期中小学舞蹈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职业技术学校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如何做好职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重庆市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