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麻江县苗拳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1-04 16:00程纪香关文涛
体育师友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承现状对策

程纪香 关文涛

摘  要:黔东南麻江县有一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是苗族武术,在当地被称为“苗拳”。麻江苗拳于1998年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江县苗拳发展至今,共有套路72套。由苗族武术传承人潘友森以龙山中学为传承基地,完成校内传承。文章对麻江县苗拳传承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以其为麻江县苗拳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关键词:苗拳;传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5.028

黔东南州是苗侗聚集地,麻江县居民以苗族人民居多,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发明与传承,为我们留下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苗族武术中以苗拳最为有名。如今正在流传的苗拳套路共有72套,其中包含了刀、枪、棍、棒、拳、剑、耙、板凳等。现如今麻江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展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挖掘和抢救工作。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9】30号文件)将麻江县龙山苗拳列为全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麻江县苗族武术创始人潘志成之孙潘有森被麻江县人民政府聘请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项目是“苗族武术-苗拳”。 本文对现今苗拳传承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其为麻江县苗拳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黔东南麻江县苗拳传承现状。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查阅各大期刊,同时查阅麻江县县志,获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文献,尤其是苗族武术-苗拳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1.2.2访谈法

对麻江县第一批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项目传承人、麻江县龙山中学苗拳老师、麻江县苗拳练习者、麻江县龙山中学学生等进行访谈,从不同角度获取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同时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家、教授进行请教咨询,完善研究结果。

1.2.3实地考察法

根据论文需要,笔者对麻江县龙山镇村寨,龙山中学及大密度苗拳练习地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现今政府及学校对苗拳的经费投入、发展措施、长远规划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麻江苗拳的历史

2.1.1麻江苗拳的起源

“苗拳”是麻江县龙山镇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于2009年被列为贵州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拳的创始人是麻江县龙山镇乡秧塘村潘志成先生。他年少时为人正义,喜好运动,乐于打抱不平。眼见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恃强凌弱的社会陋习,心中愤懑不平,为强身自卫,既拜四川拳师向吉全为师,又拜湖南拳师刘少成为师,习武近10年。学成归来,苦心钻研,探索武术之奥妙,同时将师傅所授与自己所创相结合,创编了这后世流传的即能健身又能防身的拳术锻炼套路即为苗家拳。苗家拳讲究以“德”立身、以“武”健身,武德高于武技。因此在收徒授藝方面要求都很严格,传承规矩也特别严格。基本上以家族传承为主,随着武术的进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及苗拳传承面临的困境,潘家才开门收徒,在社会上招募一些武术爱好者,也有一些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

2.1.2麻江苗拳内容

苗拳是古老的拳种之一,开始于蚩尤,流传于近代。起源于生活,传承于日常。共有72套,包含拳、棍、刀、枪等。苗拳的练习讲究“练习打桩,拳击不晃”,主要步法有“马步马步,一马两步; 箭桩,攻击有方;前弓后箭,发劲顺强”;练习时要求身正颈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俯仰吞吐,崩而旋转,手脚灵活,上下一致,用劲要顺。其关键要诀:“一打心沉,二打勇气”。苗拳拳型古老,拳击紧凑,进攻防守丰富,有“拳打卧牛之地”之说。

2.1.3麻江苗拳发展历史

上个世纪70年代,麻江县经济贫穷落后,且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与外界鲜有交流,大量青壮年赋闲在家,社会矛盾多,社会治安差,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人们对武术的练习欲望和需求增加。这一时期,麻江县苗拳的发展迎来了最佳时期。同时由于苗拳讲究以“德”立身、以“武”健身,尽管学员重多,基础广泛,但龙山苗拳受到人们的一致好评,在当地极富盛名。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各项政策都由封建保守趋向于开放包容。各地交通条件也日益完善,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大有改变,以前赋闲在家的青年劳动力开始离开家乡外出务工,与外界交流日益增多频繁,社会秩序得到完善,社会治安与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人们生活日益安定和谐,人们需要苗拳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持秩序的需要越来越少,这使得大量的苗拳修习人员减少流失,苗拳传承失去了良好的学员基础。苗拳传承的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苗拳慢慢淡出普通人的视野,唯有苗拳传承人和以习武授艺为谋生手段的民间拳师还会坚持练习。苗拳的发展由盛转衰。

近年来,城镇化和新城镇化快速发展,原有的村落、苗寨都被城市高楼所代替,城市里的高楼耸立,邻里之间沟通较少,更不会在一起练习苗拳,甚至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苗拳 ,苗拳进入衰亡阶段。因此国家出台政策对苗拳进行保护,采取各种传承手段。如进校园,麻江县龙山中学就是一所以苗拳为体育特色的中学。大面积的学生又见到苗拳的踪影。同时苗拳传承规矩也开始改革,以增加交流为主,相关的演出比赛也经常举办,民间还有很多传承人进行苗拳的传承。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已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

2.1.4麻江县苗拳的社会价值

民族民间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一种群众性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源泉和社会基础。麻江县龙山中学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引进校园是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一种新的模式,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在现今社会大环境下这种模式不仅是一种创新而且是一个范例。不仅为民族文化传承而弘扬,而且打造出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有利于青年对祖国的优秀文化的认可和认识,提升广大青年民族的自豪感。使得校园课程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更具传统文化气息。扩大学校教育资源的来源,开展本地特色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重点支持教育事业,是对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一次考验。有助于教师发散思维,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督促教育工作者优化课堂课外教学体系,有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广泛综合发展,真正实现百年教育。

2.2麻江县苗拳传承现状与措施

2.2.1麻江县苗拳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了加强苗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认知,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维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生态平衡,使现存的文化遗产之间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同时加强对民族民间文化的积极保护,经过麻江县各级政府的积极发掘与努力申报之下,2009年9月30日贵州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出版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47项,其中体育有13项,麻江县苗族武术位在其列。麻江县苗族武术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度成为当地苗族人们引以为豪的项目。政府积极地采取各种政策来解决苗拳发展的现实问题,对苗拳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如每年进行苗拳汇演、比赛,进入校园动态传承等等。

2.2.2麻江县苗拳进校园现状

为了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培育和提高青年民间文化保护意识,政府紧密围绕项目学校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动员师生的积极性,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学校投入等手段,在龙山中学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麻江县龙山中学从2009年开始引进“苗拳”进校园,聘请“苗族武术”苗拳项目传承人到校任教,2013年将“苗拳”正式纳入课堂教学,每周每班1 节“苗拳”文化课,课外活动时间还加强训练,经过两年的努力,510名学生全部熟练打了一套苗拳组合,在苗拳大演出时,场面壮观,宏伟,是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学校还购买了师生表演服装60套、苗家牛尾棍50根,武术表演刀80把等。在县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协调了县民族局每年支持专项经费2万元作为教材购买费用,学校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拨1万元作为专项经费。同时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学校这一特色教育工作,学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利用进修、讲座、研讨、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学校从事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教育培训,鼓励教师成为国家民俗文化教育的专家人才,特别是培养了一批管理水平较高,有深厚感悟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教师。目前,龙山中学有专任教师1名、兼职教师3名,确保了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校园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13年8月,麻江县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在龙山中学展开,全校500多名学生表演了“苗拳”武术,受到了参加学校的称赞,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之后,龙山“苗拳”唱响了全县,2014年学校组织参加全县中小学生艺术节的大课间比赛中,龙山中学“苗拳”荣获二等奖;2014年7月,学校组织参加中国凯里“苗族武术”演武大会,参加此次大会共有36个队,龙山中学获得组织奖和团体总分第三名,个人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 2014年10月,黔东南州中小学体育大课间观摩场在龙山中学,黔东南、黔南、铜仁地区等地中小学校到龙山中学参观学习大课间“苗拳”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州内外学校的好评。之后,县、州、省多家电视台相继采访报道龙山“苗拳”。龙山中学校长说:“龙山苗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自卫和健身,下一步就是将苗拳棍术,苗刀引进校园,进一步打造校园特色文化。

通过开展活动后,突出了校园文化气氛。为了体现国家特色,抢救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学校深入开展工作,奠定了省民间文化宣传基础,对于申报省级民族民间文化,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信息,营造了强烈的社会氛围。在这片充满民族气息的土地上,学校领导班子利用有利条件培育和发扬出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学校真正为少数民族学生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武术”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了基础。

2. 3 麻江县苗拳传承的影响因素

2.3.1经费投入欠缺

根据实地考察,和对麻江县苗族武术传承人潘师傅的访谈可知,目前麻江县苗拳的传承虽然也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有限,尽管县政府也有经费支持,但是仅用于器材的购置上就很紧张,没有多余经费来支持苗拳的科研,教材印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2.3.2师资力量不足

苗拳是特属于苗族人民的古老拳种,现在即能掌握苗拳技术又能掌握教学技能的师傅少之又少,加之苗拳自身传承问题导致会苗拳技术的师傅都数量不多。现在在学校任教的苗拳师傅,多是来自民间的拳师,这些拳师在任教过程中,技术的传授能够胜任,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设置不够专业,教学方法粗糙、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师资力量的短缺严重影响着苗拳的传承。

2.3.3苗拳实训基地匮乏

正规的实训基地是传承运动项目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麻江县苗拳没有一个合理完整的训练基地。受当前城镇化的影响,原有可传承苗拳的村寨也日益减少,不复存在,导致苗拳练习者减少,沟通也减少。这也是麻江县苗拳难以成规模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结论和对策

3.1结论

3.1.1苗拳起源于苗族人民日常生活,受到生活生产方式的影响。练习内容丰富,取材源于生活,经历了光辉历史年代,也面临消失危机。具有传承民族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的社会价值。

3.1.2麻江县苗拳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以后受到师生的欢迎。也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受到经费、师资力量及无实训基地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2对策

3.2.1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场地设施,增加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特色的学校的扶持力度,完善其科研、建设等需要。

3.2.2对于民间拳师进行专业的教育教学培训,改變教师教学理念,使他们端正态度,转变观念,开拓思维,积极创新,将民族体育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全面科学地向全体学生普及苗拳理论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苗拳技术动作兴趣。

3.3.3政府建立合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管理机构,制定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发展政策。积极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文化研究中心,构建完善的各级管理系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少数民族培训基地,有效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有效的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10).

[2] 余刚.贵州苗族体育的传统性与地域性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5).

[3] 欧仕柱,杨品杰.贵州黔东南苗拳套路运动产生和发展[J].凯里学院报,2009 (06).

[4] 张忠杰.苗族传统武术文化研究述评[J].浙江体育科学,2014(07).

[5] 杨胜章.青虎苗拳的传说[EB/OL].多彩贵州网,2016.(08).

猜你喜欢
传承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