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晋恺
摘 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尝试在水平三快速跑单元教学中,从“效率”、“效果”、“效应”、“效能”、“效益”等五个方面去思考,深入地研究教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期能给同仁们借鉴。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质量;快速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8.05.00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已成为所有一线体育教师交流的重要话题。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1]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因此,研究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多年的快速跑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以下“五效”来进行探讨:
1效率
学生学习效率是指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按照教师的要求,在保证动作质量前提下,所完成动作的数量。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当然学生在体育课上完成教学任务的效率,可直接折射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智慧、思维的敏捷度以及其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教师教学效率即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成本,尽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效率的概念,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和身体素质水平,因材施教,要能有效率的传递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有效率的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快速跑单元途中跑技术时,学生如若想要想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需做到以下几点:课前对途中跑技术预习,做到心中有数;课中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仔细观摩教师或优秀同学的示范,使动作技术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象,为自己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练习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主动的学习;课后积极的有针对性的对自身的速度、灵敏、爆发力等身体素质进行训练。提高自己的步幅和步频,增强体能,为途中跑学习储备能量。以此达到课堂上短时间内学会并掌握途中跑技术的目的。教师在内容安排时要把握合适的强度与密度以此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安排100米跑,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来说,练习两组,每组2次,组间间隔2-3分钟,这样的学练切合实际,教学效率高。而不是练习次数很多,学生疲惫不堪;或者练习次数偏少,学生还没有感觉短跑内容的学习,就已经结束,这样都是低效率的表现。
2效果
效果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颖独特的,针对性较强的辅助手段、学练方法,而产生显而易见的结果。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掌握该技术,且能在比赛中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根据运动技术的特性,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快速地掌握并学会,以此达到学以致用之功效。
比如:在初一学生学习蹲踞式起跑教学单元,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为:蹬地有力,两臂积极摆动;教学难点为:蹬摆协调,反应迅速。教师即可以这样组织练习,全班40人,分为4组,每组10人,1、2两组和3、4两组相距10米面对面站立。教师组织学生分别进行以下几种身体姿势的起跑练习,如躺姿→坐姿→跪姿→站姿;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身体不同的姿势情况下,迅速离开原点时的反应时和动作协调能力,从而得出起跑最快的姿势是蹲踞式起跑(站立式起跑),不仅便于起动,而且便于发力,更有利于身体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离开原点。教师采用这些高效针对性强的辅助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充分挖掘其运动潜力,通过一节课的学练,学生起动时间明显缩短,学习效果明显。
3效应
说到效应人们最熟知的是“明星效應”,如田径项目的刘翔、篮球项目的姚明等。孰不知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其实也存在这种效应,更贴近学生,笔者把它称为“优生效应”。体育教师若能巧用这种效应抓住学生的心理,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优生效应”就是该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师生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的学生,它能够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这种印象会让其他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崇拜感、信服感。学生不断的模仿,内驱力被激发,潜能被挖掘,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大力培养。
比如:教师在进行途中跑教学时,请优秀学生做示范,教师请优生A示范动作。果不其然,A同学途中跑节奏感强,蹬地有力,小腿积极前摆,高重心,学生们惊叹不已,掌声不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欲望。其他学生通过观察该生的优美展示,就会主动地进行模仿;同学们观察到该生练习非常认真、投入,也都会以该生为榜样,积极投入到练习中去。以上现象,就是教师充分的利用了“优生效应”,并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另外,教师在体育教学分组时,也可选择优秀学生作为小组长,这样可对其他学生起到正面的辐射作用,为高效课堂提供保障。
4效能
效能指的是学生在学习一项运动技术时,对其生理和心理方面均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产生正迁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和优良品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效能的因素,有个人自身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暗示和情绪唤醒。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练习,能够让学生“跳一跳,够得到”;在教学中多用鼓励或者激情的言语暗示学生,提高自己的效能感等。
比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中,从生理方面看:学生不仅仅掌握了这项技术,通过不断的起跑练习,对前庭器官及肌肉产生刺激。通过练习学生自身的反应、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心肺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促进了人体机能的发展。从心理方面上看: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比赛中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其自信心,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也可磨练其意志,逐渐养成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从而为运动技术成绩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5效益
效益是指学生在通过体育课,既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在活动中获得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乐趣非凡。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全面,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情水平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多掌握与运动技术相关的知识,活学活用,运用到比赛中和生活中。效益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不仅仅关注于一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或者学生技能的掌握,更高的要求是对后续学习的乃至终身学习都有益处。
比如:教师在进行快速跑教学中,可教授学生步频与步幅之间的关系,如何跑得有弹性,而且有节奏。教师还可以在其中渗入“力学”相关知识以及测定脉搏的方法,监测自己的心率,控制运动负荷。这样的体育课学生会很感兴趣,从中受益匪浅,把所学方法运用到课后的健身中去,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或者能在生活中利用快速跑动处理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学效益高。
总之,教师要钻研学习,加强教材教法研究,因地制宜,因生而异,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的体质水平才会有突飞猛进;才会变得更加开朗、豁达,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全面发展的高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志勇.追求无痕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J].中国学校体育,2017(02).
[2] 赵超君.有的放矢 方能有效——略议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J].体育教学,2016,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