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阳一句“搁置争议,先干起来看看”,就创造出我国航空工业全新的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
2012年11月25日12时48分,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于“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罗阳,这位歼一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沈飞集团公司掌舵人,突发心脏病,猝然离世。这一刻,距中国首批舰载机成功着舰起飞仅仅十多小时,距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入列整整两个月。来不及与亲人道别,来不及拥抱等他凯旋的战友,来不及再看一眼机库里那整装待发的战机。国之栋梁,如星陨落。蓝天碧海中,“辽宁舰”鸣笛为英雄送行。
罗阳出生于军人家庭,长在部队大院。“报国”“忠诚”“奉献”,他早早融入这样的文化。1978年高考,他本可以报考名气更大的院校,但最终在志愿栏里填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名字。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届大学生,在那个“科学的春天”里,他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很快成为班里多门功课满分的优秀生。
1982年,罗阳毕业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所第九设计室。没过多久,赶上歼-8Ⅱ研制,他被吸收到设计团队,从事座舱盖研发。钻到地下室里,他一干就是好几个月。设计出图后,要到沈飞跟产。那时没有汽车,自行车也凑不齐,他和同事们每天早晨列队跑步十几里路到沈飞。
罗阳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我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被誉为中国“战斗机设计研究的基地,航空英才的摇篮”。1982年夏天,罗阳大学毕业分配到这里,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员。那时,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二代战机——歼-8Ⅱ型飞机正处于设计攻关阶段,而苏-27、F-16等三代机已在有的国家服役多年。
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的罗阳,在全所率先开始用计算机替代手动方法计算。当时,手动计算已非常成熟,用计算机程序替代手工运算只有大学和一些研究机构在尝试。但罗阳“固执”地认为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于是不光自己钻研,还鼓励周围的人一起研究。罗阳参加工作时,中国和国外顶尖航空制造企业的差距,曾让出国考察的同事灰心得直想哭。现在,中国则在不断创造奇迹,一步步缩短差距。
干航空,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清贫,是没事干。航空工业曾有过近10年的低谷期,几年等不来一个新型号,没有几项新任务。从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国国防工业再次腾飞,经历长长的等待,当担子忽然压上来时,不难想象他有多兴奋,他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型号任务中。
2002年,他调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数个重点型号同时研制,他一天比一天忙。10年间,他在沈飞担任了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总指挥,他和班子成员一道,带领沈飞实现了歼击机从二代机到四代机的跨越,他以飞行般速度去履行航空报国的使命。
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5个型号首飞。他们每年为客户交付的战机从最少时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3亿元……
半个多世纪里,航空制造业的零件加工生产能力大都得到提升,但装配领域,手工为主的局面并没有太大变化。罗阳就任沈飞总经理后随即推行严格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数字化管理。罗阳说,研制战机,要么是零分,要么是一百分,没有中间分!
2011年,按照航空工业发展战略,罗阳着手组建快速试制队伍,以提高新机研制、装配的效率。这一创新在沈飞引起一些争议。罗阳一句“搁置争议,先干起来看看”,就创造出我国航空工业全新的快速反应的生产方式。
罗阳担任沈飞董事长、总经理的5年,是沈飞新型号飞机任务最多、最重的5年。难关难度,难题难点,好像排着队一样。罗阳善于解决问题,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研制进度,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2012年1月,罗阳担任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没有经验,也没有现成的关键技术可以借鉴,航空制造大国对技术的封锁,逼着航空人只有自主创新一条路可以走。重重考验摆在罗阳面前,可是他就有这么一股不服输、不懈怠的劲头。人们形容罗阳“是在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舰载机项目启动时,国内完全是空白。获取国外现成的技术,想都别想,即使是资料也搞不到。造出来、飞起来、落得下,成千上万个环节,都是未知领域,都要绞尽脑汁去钻研。许多行业,搞不出精品,可以降低标准搞个普通的。航空不行,要么是满分,要么就是零分。作为总指挥的他必须“接招”。调集资源、组织攻关、寻求兄弟单位帮助,不知调了多少次、试了多少次,终于拿下核心工艺。那段日子,他吃住在厂部,常常就站在员工身后。
一个歼-15累不垮罗阳,这只是近年罗阳作为研制现场总指挥多个重点型号中的一个。任务太紧迫,不抓紧时间、倾力投入,就会拖后腿。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他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试验一线。工作节奏最初是“711”,每周干7天,每天干11个小时;在最后冲刺的1个月,他也冲到极限,变成“720”,几乎每天工作达到20个小时。
从设计员到董事长,再到我國歼-15舰载机研发项目总负责人、歼-15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30年,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大段,罗阳志在航空报国,他将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心血奉献给了航空事业。罗阳当然是英雄。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的一生奔跑在航空报国的跑道上,取得一项项历史性突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以罗阳为代表的航空人,对于工作岗位有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坚守精神,正是他们的敬业,筑起了航空工业振兴的牢固基石;仰之弥高、持之弥坚,以罗阳为代表的专家型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对于攀登科技高峰有着坚强的毅力,是他们的攻坚克难,托起了中国科技的进步;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以罗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对强国富民有着迫切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正是他们追求卓越、管理创新的理念,助推了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审时度势、锐意进取,以罗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他们的鞠躬尽瘁,书写了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奇迹。
如果你没有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再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