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 40事

2018-01-04 01:30
军工文化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研制直升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四个大字,将改革开放与“中国命运”“中华复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开放是风,改革为浪。

航空工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的改革浪潮,

波涛汹涌,锐意迸取。

我们虽然无法还原航空工业40年的整体面貌,

但在时间年轮上截取的片段,

是或漫长、或艰辛、或辉煌历程中的不忘记忆,

为的是,不忘初心的建设航空强国。

1979年3月3日,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成立。初闯国际航空贸易市场,中航技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以出口为中心”的总体战略,以区区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起步,迅速发展壮大。随着迈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大,中国航空工业开始需要登上世界舞台展现自己。

1979年,中国航空出口第一单,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军贸第一单,中国向埃及空军销售了44架J6歼击机和6架同类型双座教练机,以及部分航空发动机,总价1.3亿美元。另外,埃及空军还付出3000万美元,请中国修理一些从前苏联购进的航空器材,两项合计1.6亿美元。这是新中国改变军事装备对外无偿援助,开创军贸出口新局面的一件大事,不仅对于缓解当时中国美元外汇紧张有着重要意义,还成为中国航空出口第一单,并且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军贸第一单。

1979年,中国航空工业转包生产第一份合同诞生。1979年,上飞厂为美国原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加工生产DC-9飞机主起落架舱门带料加工,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级航空制造企业合作转包生产的先河,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向国际航空市场迈进。经过4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部件生产”发展到“大部件生产”直到“整机生产”,中国航空工业逐步实现了从“来料加工”到“供应商承包”再到“风险合作伙伴”的跨越。

1982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航空工业紧随国家政策变化,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优化、提升、壮大,一次次革故鼎新的体制变革影响重大:1982年5月25日第三机械工业部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1988年7月5日,遵照国务院关于“转变职能、下放权力、调整机构、精简人员”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正式宣告成立;1993年6月26日,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宣告诞生,彻底实现政企分开;1999年7月1日,为改革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加速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国航空工业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分立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以此为起点,我国航空工业正式告别计划经济时代,航空企业开始自负盈亏;20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的重新整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从新航空奔向强航空的路上,中国航空工业从整合到融合,一步一步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中心。2017年,中国航空工业营业收入增长到3712亿元,利润总额增长到168亿元。

1986年8月,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参加英国范堡罗航展,这是航空工业首次走出国门参展国际重要航展,亮相国际舞台。之后30多年,中国航空工业陆续参加了20余个国家的航展,足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一方面充分展示了自身成果和国际形象,也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世界最新航空技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合作交流。如果说1986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国际航展争取了方寸之地,那么现在的中国航空工业展区在国际舞台上无疑已是一片沃土。

1990年11月,中巴联合研制K-8飞机首飞。K-8飞机是中国、巴基斯坦两国共同合作开发的第三代教练机,也是我国第一批与外国合作、以外销为主的喷气式教练机。采用了以市场为导向,引进外资,走国际合作道路研制的方式。从1994年首批6架飞机出口巴基斯坦开始,K-8飞机在K-8基本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开发了K-8E、K-8P、K-8S、K-8W等系列产品,曾经一度达到国际市场同类飞机70%份额的机型。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打响了航空工业的品牌。

1993年5月,我国航空制造领域的首个中外合资公司成立。1979年《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通过,中国航空工业紧跟国家对外开放的步伐,陆续开展多种模式国际合资合作的项目。1993年5月,我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第一个中外合资公司上海太平洋航空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投资签约……目前,50对50联合研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层次正在不断深入,航空工业国际合作开始更加注重合作的质量、对自身研发能力的带动和促进,同时更加着眼于面对未来的市场机遇。

1993年6月,航空工业第一只股票深圳飞亚达(S2000026)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使航空人对市场化改革有了初步认识。1979年以来,航空工业在深圳特区创办了一些生产非航空产品的企业,先后筹建了飞亚达手表、深天马微电子、天虹商场、深南光等合资合作公司。产融结合是航空工业布局金融产业的意义所在,60多年来,航空工业“产”的一“翼”逐渐实现了与国际巨擘同台竞技;近二十年来,航空工业在投资金融业方面的努力将“融”的一“翼”也补上了。而中航投资的成功上市,被誉为我国“集军工实业和金融控股双重概念的第一股”。

1995年6月9日,欧直法国公司、中航技和新加坡航宇公司合作研制的单发轻型民用/军用直升机EC-120首架原型机首飞。2001年8月15日,EC120“蜂鸟”直升机以进口形式向国内首家用户——首都通用航空公司交付。2003年11月20日,哈飞、中航技、法国欧洲直升机公司、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簽订合同。轻型直升机EC120在哈飞开辟总装生产线。

1995年11月25日,被誉为“亚洲第一台”连续气源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SB101)投入运行。SB101的正式运行使中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具备自行研制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的国家。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SB101至今已承担并完成在役、在研和预研共计约四十型上百台次发动机或核心机的高空模拟试验任务,为验证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调试发动机性能、暴露发动机问题、排除发动机使用故障等作出巨大贡献,对于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和社会效益。

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原型机01架横空出世,一飞冲天!歼-10飞机是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军工行业的智慧结晶,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创新典范,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以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谱写蓝天凯歌、报效祖国的伟大历程。

2000年2月25日,“新舟”60飞机首飞成功。“新舟”60飞机是我国第一个按照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适航规章CCAR -25部设计生产和试飞验证的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以“新舟”60为平台的多用途飞机改写了国内此类飞机全部依靠国外进口,常年受制于人的历史。截止2018年5月,“新舟”系列飞机累计交付100余架,在世界四大洲、18个国家的近300条航线上平稳运营,累计运送旅客突破1100万人次,实现了从输出“中国产品”走向输出“中国标准”的战略突破。

2003年4月29日,直-10武装直升机首飞成功。直-10从最初批复战机要求、拟定研制总方案开始,经过了先期攻关、国际合作、批准立项、列入“995”工程直至2010年11月设计定型,历经22年,最终使我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产直升机自主研发体系。直-10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扭转了我国直升机的落后局面,将我国直升机技术水平向前推进了20年,基本实现了我国直升机技术与世界先进直升机技术接轨,达到世界第三代直升机的先进水平。

2003航空工业通过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在资本市场上积极作为。2003年5月18日,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国际合作,自主开发,形成系列化产品格局。同年10月30日,中航科工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中航科工的上市使企业利用全球资源、参与全球竞争、占领全球市场的目标成为现实。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国际并购,并进行业务整合和技术引领,最后择机上市,使得并购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航空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2011年10月7日,中航国际北京公司控股75%的子公司中航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正式挂牌交易,这是航空工业旗下首只国外上市的股票,是航空工业“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之一。

2003年8月25日,枭龙飞机首飞成功。枭龙飞机项目从概念提出到正式签订研制合同,历经了15年时间。作为一个全新的先进的轻型多用途战斗机,枭龙飞机是我国航空工业军用外贸战斗机首例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多方联合投资经营,并参与国际合作开发研制的项目。它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技术引进,到利用外资实行整机技术输出,开拓国际军机市场的一次成功的尝试。目前枭龙飞机以合作生产模式完成了近百架的生产。

2005年4月23日,第一架国产民机“新舟”60民用飞机首次打进国际市场。这件事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向世人宣告,继支线飞机运-12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后,一种新型的、可载50~60人的中型涡轮螺桨支线飞机“新舟”60将加入出口序列。

2006年3月, “太行”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委批准设计定型。这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对于加强航空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太行”发动机为我军第三代主战飞机提供了国产动力装置,解决了我国第三代主战机种动力装置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提高了我军攻防兼备的能力,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航空工业技术和相关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l0年来,中国商飞公司按照“研制一代、生产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发展思路,统筹力量,稳步推进,客机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走出一条中国民机产业创新发展之路。经过10年探索实践,中国商飞公司已基本走过喷气式客机产品研制的全过程,初步掌握大飞机研制规律、方法和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中国商用飞机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2008年11月28日,ARJ21-700飞机实现工作首飞。通过ARJ21-700飞机的研制,我国走完了喷气支线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全过程,攻克了一大批重大试验课题,掌握了一大批关键试飞技术,以及一大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积累了重大创新工程的项目管理经验,初步探索了一条“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民机技术路线。如今,ARJ21新支线客机已具备适航规章要求的全部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运营能力,成为我国民机商业运营重要的探路者和先行者。

2009年7月8日,航空工业首次上榜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426位。这是中国航空制造高科技企业首次与波音、EADS等世界著名航空企业一起列入世界500强,同时航空工业也是首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军工企业。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规模和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7年再次上榜的中航工业位列世界500强第162名。

2009在全球经济向全球化、开放化发展的形式下,国际化并购也正在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2009年10月上旬,航空工业西飞收购奥地利最大波音飞机配件公司FACC。2015年4月11日,中航国际完成并购全球主要航空标准件集成供应商——Align Aerospace(艾联)。这是航空工业布局国际航空产业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收购,此前航空工业在国际上收购了美国Cirrus(西锐)、美国Continental Motors(大陸发动机)。2016年6月2日,中航国际宣布顺利完成对全球飞机客舱内饰主流供应商英国AIM Altitude公司的并购。

200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空中梯队列阵长空,空警-2000、空警-200惊艳世界。这两型机型是航空工业为打造先进的空中指挥控制平台而研制的,不仅打破了国外对预警机关键技术的封锁,使我国成为极少数具备预警机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而且将极大地提高我军对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是我国空军掌握未来作战信息权和制空权的重要“杀手锏”武器装备。

2010年11月8日,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制的国产轻型多用途直升机AC311在天津滨海新区成功首飞。AC系列直升机是航空工业直升机公司专为民用市场创建的品牌,品牌定位是“中国直升机安全、低成本、可信赖”,并以服务模式创新作为品牌核心竞争力。目前,现有的产品AC系列已拥有普通客运、普通货运、VIP客运、警用执法等多种构型,可以满足客户日益加深的多样化需求。在积极进行3吨级轻型民用双发直升机自主研发的同时,公司还对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改进,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

2011在非航空制造业的相关领域,航空工业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利用资本的力量进行海外并购,吸纳国外优质资本,促进了航空工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 2011年2月25日,中航国际在日本与NEC正式签约,购买其所持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NLT)的股权,进军高端显示领域。2011年4月8日,航空工业汽车控股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施“中国式突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016年4月20日,中航国际以联合收购的形式,完成了对ARITEX公司的并购。此次并购,对填补中国国内空白、补充飞机装配技术的短板、提升中国数字化装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1月11日,歼-20飞机首飞成功,2016年11月1日,歼-20飞机在珠海航展上的惊鸿一瞥无疑拉开了“威龙”出鞘的序幕。作为“踹门一脚”“一根针破一张网”的“典型武器”,中国航空工业在歼-20技术创新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成功实践,展现了创新发展的曙光,他肩负着40余万航空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希冀,代表着我国航空工业研发制造能力的最高水平。

2011年3月1日,航空工业通飞宣布收购美国西锐公司100%股权。这是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并购欧美发达国家飞机整机制造企业,是航空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锐品牌的加入成为了航空工业通飞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并购之后,西锐公司成为了通飞的一部分,快速提升了通飞的研发、制造、市场销售水平,使其进入全球通用飞机主流市场,同时从制造为主跨入到通用航空的全产业链。

2011年4月20日,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收购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这是中国航空企业第一次成功收购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也是中国航空工业“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航空工业进入美国航空制造和服务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3年7月22日,中航国际完成蒂勒特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的收购。通过对以上两家公司的收购,中航国际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系列航空汽油活塞发动机和全系列航空煤油活塞发动机的供应商,具备了满足通航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能力,将为中国通航发展增添动力。

2012年11月13日,翼龙l无人机系统首次亮相珠海航展。翼龙无人机系统是由航空工业成都所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研制的中低空、军民两用、长航时察打一体无人机,其总体性能已经达到了国际上同类型无人机的先进水平。2017年2月27日,翼龙Ⅱ无人机成功首飞代表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关键技术,进入全球一流行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翼龙”以及“鹞鹰”、AV200、AV500等为代表的军民用无人机逐步实现了对领先国家的追赶、并肩到引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2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交接入列两个月后,歼-15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并于当日顺利完成舰上滑跃起飞。这是我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歼-15首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一路走来,歼-15与“辽宁舰”跨过了一个又一个训练里程碑,初步形成了远海作战能力,有力支撑了中国海军由“近海防御”向“近海防御、远海防卫”战略转型建设的深入推进。

2013年1月26日,运-20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跻身世界少数能研制大型飞机的国家行列。从运-5到运-20,中国的运输机研制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运-20不仅填补了我国大型运输机研制的空白,在军事上提升了我军远程投送和快速机动的能力,同时在支援经济建设、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参与国际维和以及人道援助等方面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2016年7月6日,运-20正式列装空军航空兵。

2015年春节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登上轰-6K体验操作。2015年3月,轰-6K飞机飞越巴士海峡,突破第一岛链,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首次在西太平洋上空留下了中国空军的航迹,以实力维护了我国的核心利益。轰-6K飞机的批量列装,标志着我军空中远距精确打击能力逐步形成,我国轰炸机事业又提升一个高度。从轰-5、轰-6,到歼轰-7、轰-6K,中国航空工业在研制战略轰炸机的道路上从跟踪发展到自主研制,实现了重大跨越。

2016年12月20日,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352首飞成功。AC352由中国航空工业与空中客车直升机公司联合研制,开创了中国与国外“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研制、共享市场、共享收益”的共同研制直升机的历史先河,是完整意义上的国际对等合作。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民用直升机7吨级谱系的空白,使中航工业直升机的产品谱系更加完整。标志着我国直升机在设计制造领域实现了与国外直升机厂商并驾齐驱的重大跃升。

2016年11月1日,涡轴发动机首次亮相珠海航展。本次航展上,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研发的“玉龙”“金沙”和1600kW三型涡轴发动机首次以实物亮相并引发关注。“玉龙”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型自主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轴发动机。该涡轴发动机结构紧凑轻巧、性能优越,突破了制約直升机的最大瓶颈,扭转了核心能力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极大地提升了直升机部队体系作战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直升机产业发展。

2017年9月,中俄联合研制全新的重型直升机模型亮相。2015年5月8日,中航工业与俄罗斯直升机公司联合签署先进重型直升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此次合作研发的重型直升机具有装载能力强,运输效率高等突出优点,其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都是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制订的,不但填补中国在重型直升机领域的空白,更满足中国在抢险救灾、地震救援、高原运输等方面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

2017年5月5日,C919国产大型客机首架机成功完成首飞。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完全按照适航标准和主流市场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干线飞机,其研发制造涉及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包括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在内的70家企业成为C919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使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截至目前,C919国内外用户达到28家,订单总数达到815架。

2017年10月18日,航空工业“大国工匠”薛莹踏上十九大“党代表通道”。在2015年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獲得5枚金牌,其中航空工业负责的制造团队和数控铣项目占据两个席位,航空工业负责的制造团队项目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获得金牌。航空工业一直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随着型号井喷式的发展,航空工业的科研生产任务也急剧上升,加上新材料、新工艺技术的应用,相继涌现出了以鲁宏勋、王刚、方文墨、林春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

2018年1月12日,中航沈飞(股票代码600760)正式登陆A股市场。作为一家老军工企业,中航沈飞实现了核心军工资产整体上市,成为中国战机第一股。中航沈飞的成功上市,是航空工业对深化军民融合、混合经济所有制改革及核心军工资产证券化的一次积极探索,从而为沈飞公司转型升级提供发展新机遇、注入改革新动力。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沈飞的目标将是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017年12月24日,“鲲龙, AG600完成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完成水上首飞。AG600是由航空工业历经八年时间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在森林灭火、水上救援、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跨岛礁运输、海上航行安全保障等领域用途广泛,对完善我国应急救援体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它的研制成功是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乃至整个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填补了国内水陆两栖飞机的空白。

航空报国,航空杰出人才辈出。中国航空工业能够取得如今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几代航空人努力奋斗。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开拓者吴大观,在他93年的生命中,创下我国航空工业的九项第一,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立下卓越功勋;原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牺牲在了航母辽宁舰上,其他还有唐长红、杨伟、孙聪、赵霞……、他们与罗阳一样,都是中国航空工业人才的杰出代表。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研制直升机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简易光学显微镜的设计与研制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直升机很热等5则
纪念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五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