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娉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理念的转变要求教师角色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以适应改革需求,倡导生本主义观念,呼吁教育的民主与公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进步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作为改革潮流中的队伍,要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教师的角色认定。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师角色;转变
一、向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转变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资源辅助课堂,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师生共同努力开发学习资源,形成课堂教学的合作化状态。一直以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单一充当知识传授的身份角色,依据传统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解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在教学方法上也大多采用教师主导的讲授法,缺乏课堂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师讲解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运用的能力和方法。在初中数学学科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实施体验式教学,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二、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转变
在组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走下讲台,以合作者的身份和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根据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表见解,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学生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知识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和独立解题能力。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参与其中并给予支持与引导,充分发挥教师的协调组织能力。在学生合作交流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积极提供帮助,时刻把握学生的探讨进度和方向,以保证学生小组交流的环节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初中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知识积累做充分了解和掌握,以便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拓展解题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把学生的多种解题思路进行类比,寻找出每一种解题方法的特点,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很好。
三、向课程教学的引导者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是单一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进行背记。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要顺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由教材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
初中数学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主动为学生挖掘更多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遇到困难时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排列组合知识时,主动为学生提供情景设定:现在桌子上有8本不同学科的练习册,要分给8位同学,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这样学生就产生思考,进行交流,行动意识强的学生拿起书本试着开始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引导教学的机会,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了具象的认识和把握,在思考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本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学生学起来就会轻松。
四、向课程教学的研究者转变
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不只是学生是否掌握学科知识,还要看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是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造,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便没有完成课本教学内容,也不失为一节好课。教师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导者,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作为出发点,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程度和需求,以研究者的身份积极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与此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实时评价,完善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机制,并注重推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育教学改革潮流中,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设定进行深刻反思。教师要针对学生需求和社会期望,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与改变,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并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綜合素质,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1]叶桂坤.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定位[J].读与写,2015(21).
[2]拉巴次仁.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师观念及角色的转变[J].西藏教育,2015(10).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