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艳
【摘要】:在艺术创作中,画面氛围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要呈现给观众的视觉画面,最主要的就是画面所给人营造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或压抑或欢愉,都是作者的一种主观选择。
此次艺术实践活动中主要运用深蓝色调和三种意象元素进行创作表达,蓝色是一种情感化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往往爱呆在个人世界里并且对别人也存在戒备心理,并且蓝色令人想到孤独、沉思、独立和平静。这种颜色更好契合了所要表达的孤独感和自我反思。作品中镜子、太师椅、墓碑这三种意象元素是对自我的出走,对传统的出走,对死亡的出走。画面中的人物选用自己负片效果的人体,负片的颜色给人一种孤寂感,而人体又是一种赤裸裸的表达。
【关键词】:艺术氛围;情绪;反思;语言
《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语言研究》[1]一文中指出:“以当前我国油画创作的现状为切入点,系统的论述了主观色彩的作用性、目的性以及多种主观色彩语言的构成因素和主观色彩建构的情感、精神本质。”系统的分析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性与主观色彩形成的关系,揭示了油画创作中的艺术情感与艺术个性对主观色彩的影响,阐明了主观色彩在现代绘画中的发展历程。结合我国当前强调主观色彩建构的画家和作品,分析并论证了我国当代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新的艺术建构和发展思路。
《蒙古母亲-情感表现与技法探索协调》[2]一文中:分别从油画表现情感、表现情感对油画发展产生的影响、油画基本技法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油画创作中的表现情感与技法选择的关系这几个方面阐述创作的主观情感表现对画面意义表达的重要性。
在对画面气氛在艺术创作中的营造这一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禁想起老子讲的一句话:“复归于朴,复归于婴,复归于无极”。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一是,在我看来,一切艺术门类所谓的技巧技法,仅仅在一个熟练的状态是显然不够的,很幼稚的,只有当它达到一个单纯的、简约的、朴实的状态,才能称之为自然。而这个自然就是存在已久的不加人工雕琢的东西。二是,再尝试过许多主题方面的探索与形式方面的探索后,再次回到了对“人”的深层的思考与表达,那么从这一点上来讲,我的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应该说,世界上所有的依靠某一项技巧,尤其是以手上功夫生活生存和创造价值的人,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手艺人,从这一点上看,我就是个手艺人。庖丁解牛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技近乎道”,庖丁不是一个艺术家,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与摸索,已经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视觉的艺术。从这点来看,我的技法是不成熟的,但希望是无限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好在我在思想与认识上开始有所开拓,那就是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尤其是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极分化时代背景下的人的集体的麻木无知与孤独落寞。无疑这是一个可以无限挖掘的话题。
在艺术创作中,画面氛围是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所要呈现给观众的视觉画面,最主要的就是画面所给人营造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或压抑或欢愉,都是作者的一种主观选择。
在这一课题研究中着重运用深蓝色调和三种意象元素烘托表达一种“孤独”的气氛。之所以选择蓝色是因为蓝色是一种情感化的颜色,喜欢蓝色的人往往爱呆在个人世界里并且对别人也存在戒备心理,并且蓝色令人想到孤独、沉思、独立和平静。这种颜色更好契合了这一实验主题所要表达的孤独感和自我反思。另外选择镜子、太师椅、墓碑这三种意象元素是表达对自我的出走,对传统的出走,对死亡的出走。画面中的人物选用自己负片效果的人体,负片的颜色给人一种孤寂感,而人体又是一种赤裸裸的表达。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一种感受,一种对自我的反思,一种对深邃而有强度的孤独感的享受。这也引导我们去思考我们本身,我们是不是需要在这信息大爆炸的社会中突出重围,多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和机会。我们可能并不真正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总会有太多的欲望在诱惑着我们。
我们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走,是现实生活包裹了我们,在我们身上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最终失去了原有最本真的东西。传统的一些观念与习俗被一代一代的复制,觉得那就是一成不变的规矩,如果谁要是打破规矩,那就天理不容了。我觉得我们身上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支配着,因为不想循规蹈矩,所以要出走。面对死亡我们谁又能逃脱呢,就算是皇帝吃了灵丹妙药,也难免一劫。我们只能无奈的面对各种早已写下定局的结果。
人的成长就是在这孤独之后带来的心灵的豐富。希望在今后的艺术创作能够让读者读了作品之后会进入其所营造的氛围当中,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想法,产生一丝共鸣。
【参考文献】:
[1]. 石文化.杨少斌[M].上海: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0-50.
[2]. 唐林.毕加索传[M].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15-40.
[3]. 余徐刚.海子传[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45-56.
[4]. 海子.海子诗集[M].福建:鹭江出版社,2006:9-60.
[5]. 蒋勋.孤独六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陆兴华.当代艺术做什么?[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2.
[8]. 康定斯基,魏大海.艺术中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康定斯基,余敏玲译.点、线、面[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10].让-保尔·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于虚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1].《油画创作中的主观色彩语言研究》一文.芦甲川作.出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2].《蒙古母亲-情感表现与技法探索协调》一文.刘听泉作.出自《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