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水产养殖技术与科学管理

2018-01-04 19:01王桂红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水产养殖科学管理

王桂红

【摘要】:水产养殖技术是组成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应用情况对养殖者的收益有着直接影响,然而,水产养殖者缺乏科技知识、技术推广者素质不高、基层水产站缺乏推广资金和水产养殖者缺乏营销经验等问题限制了水产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

【关键词】:水产养殖; 科学管理; 健康模式

1、 环境要求

1.1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1.2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1.3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1.4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2、 科学投喂

2.1注水管理。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

2.2投喂管理。充足的饵料,可促进草、鳊、鲤等吃食性鱼类的粪便肥水可带动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生长。一般每l00公斤草鱼和鳊鱼每天要投喂鲜嫩饲草20~30公斤、精饵料3~5公斤。另外,还要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类生长情况,实行“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原则。投饵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和鱼摄食情况灵活掌握,遵循“少量多次、勤投勤喂”的投饵施肥原则,让鱼吃饱吃好。同时还要根据不同鱼类的食性及营养需求合理投喂饵料。要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积累过冬所需能量。

2.3巡塘管理。每天坚持早晨巡视鱼塘,观察塘内水质,鱼儿活动和摄食情况。如果日出前鲢、鳙鱼群集于水中央,人走进塘边即潜入水中,这样的“浮头”属正常现象,不需要抢救。如果草鱼“浮头”,体色变黄不集群,不怕人,须立即抢救。同时要及时打捞死鱼,清除草渣杂物,尽量保持鱼塘清洁。

2.4水质管理。及时注换水或调节水质。如河(湖)水源水质较好,可定期(10至15天)注换1次,每次20厘米左右;如水源水质较差,可以选择晴好天气,每15至20天使用一次复合微生物制剂,也可用生石灰(每亩12至15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注意用完微生物制剂后,不要马上使用消毒杀菌剂。适时使用增氧设备,坚持晴天中午开,傍晚不开;阴天清晨开,白天不开;浮头以前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的原则。同时备好急救“增氧灵”,预防缺氧浮头发生。无活水源的水池,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含量30%左右的漂白粉1克兑水浇泼,同时早晚适量泼施人粪尿。如是肥水塘或以投喂精饲料为主的鱼塘和配套禽畜场的池塘,水质容易富营养化,最好每亩塘用竹竿栏圈50~60平方米的水面,种上水浮莲和水花生等。

2.5施肥管理。秋初气温较高,施肥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如果是肥水塘,则施少量化肥(一般亩施尿素2.5公斤,过磷酸钙5公斤,以使池水保持油绿色或茶绿色为宜)。如果是清水半瘦塘,则以施发过酵的禽畜人粪为主(亩施400~500公斤,间隔7~10天施1次)。秋末水温下降,应以施有机肥为主。

2.6越冬准备。未达上市规格或不能出售的苗种、成鱼及亲鱼,宜在秋季的前期即水温15℃~12℃期间按照常规程序并塘,或分品种、分规格专塘养殖过冬,凶猛性、肉食性鱼类如甲鱼、鳜鱼、革胡子鲶等,不要大小混杂养殖过多。越冬池要清塘消毒,池塘要深灌水,一般水深为2~3米。

2.7轮捕轮放。一般采用捕大留小、捕大补小的方法,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鱼适时应用诱捕网将其捕捞上市,同时视养殖要求补放小鱼种。捕捞要选在水温较低、池水溶氧量较高时进行。一般宜在黎明捕鱼,以供早市。如鱼有浮头现象,严禁拉网捕鱼。先将诱捕网沉于食场水底,举后开食将鱼引到食区,再缓慢提起网的四角,将网内的商品鱼捕获上市。因此,必须立即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使回池的鱼种有一段顶水时间,以冲洗过多粘液,增加溶氧量,防止鱼浮头。待池水和鱼群恢复正常状态后,再按养殖要求补放小鱼种。

3、 病防工作

3.1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3.2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進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结束语

水产养殖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有关基础理论如遗传育种和遗传工程等的研究和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产量和增加养殖种类;人工繁殖和阶段发育理论的应用可为养殖业稳定供应大量苗种;对水生经济动植物生理、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可为养殖对象提供具全价营养的配合饵料和最适生长环境;连同高密度流水养鱼、混养、综合养鱼等综合性先进技术的运用,将为养殖业的大幅度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沈水娥.浙江省德清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2015(3).

[2]印杰.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泥鳅技术推广应用实践[J].渔业致富指南,2015(17).

猜你喜欢
水产养殖科学管理
泰罗科学管理思想对社区治理的启示
水产养殖水体UV254和COD值相关性研究
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带来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试析我国高校的科学管理与院校研究
浅谈公路养护的科学管理
评标专家量化管理研究及应用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