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萍
2012年,由《新周刊》主办的年度汉字的评选中,“微”字脱颖而出。推委会认为,“微”字最能概括即将结束的一年,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 微小的力量不容小觑。2014年,在镇江教研室张晨晖特级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这群热爱儿童阅读、投身儿童阅读推广的“小语人”,将这不容小觑的微力量用在经典儿童文学阅读的指导上。我们身先士卒,读经典,品经典;我们潜心研究,探求儿童文学阅读生长点;我们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致的课外阅读微课,带领孩子们走进更多的经典佳作,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结合这几年制作、使用导读微课的实践,我觉得微课导读,给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外阅读指导注入了活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多元呈现,激兴趣于无形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课外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一线老师最为困惑的就是孩子们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因此,我们的阅读推广也就举步维艰,孩子的课外阅读也是走马观花。其实,儿童的天性、年龄特点都在告诫我们,纯文本的阅读有时的确有些枯燥,甚至会让人产生厌烦情绪,而课外阅读微课却能改变这一现状。
我们的课外阅读微课,可以说是电影精彩的预告片。有鲜活灵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介绍,有扣人心弦的音乐、夺人眼球的视频,还有调动思维的导图、激发想象的训练。总之,导读微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多元、立体地呈现在孩子眼前,充分调动孩子多方面的感官来欣赏经典佳作。比如我制作的《百万英镑》的导讀微课中,几幅幽默诙谐的作家图片就能让孩子走近作者,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再如我在设计金波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的微课时,教师优美的配乐诗歌诵读,一下子就能引发孩子阅读儿童诗歌的冲动。还有一些老师制作时,充分挖掘各种信息资源,将一些经典儿童文学拍成的影视作品节选收录在微课中,震撼的视频画面叩击着儿童的内心,使得孩子迫不及待地想去书中徜徉。
总之,短短几分钟的课外阅读导读微课,能将厚重的一本书精彩纷呈、妙趣横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在不知不觉的欣赏中,在无形中激发起孩子阅读的兴趣。
二、潜心设计,品精华于乾坤之间
每本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都有其存在的意义、独特的魅力,或是审美情趣的,或是价值取向的,或是言语表达的,或是精神引领的。不管是何种作品,都应该带着孩子在阅读中有所启发或收获。纵观我们之前传统的课外阅读指导,大多老师的操作都比较简单:最初的布置阅读,然后有读中的摘抄或随意的阅读批注;读完进行简单的交流,或是写写读后感。这样的阅读实践,孩子们的确也能在年级的不断升高中博览了群书,但收益呢?可谓甚小。
而微课导读,效果大不相同。就说学生读前的导读微课,在制作前,老师们都会反复阅读经典,从作家到情节,从内容到表达,一遍又一遍,用特级老师张晨晖的原话来说:书不读三四遍,绝不允许下手制作微课。老师们含英咀华,精挑细选,每部作品在微课中的品味点、生长点精彩纷呈。然后,我们再借助技术软件进行录制,或是精彩讲解,或是对比阅读,或是拓展延伸,引领孩子仔细品读文学作品。比如,我制作的《百万英镑》小说集的读前导读微课,就针对高年级孩子的特点,引领孩子在不断涵泳中,在对比阅读中感受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语言表达的生动具体、诙谐幽默。再比如低年级的绘本阅读微课,我们会带着孩子仔细观察图片,感受作品寓意;中年级的经典诗歌的阅读微课,我们会倡导孩子在反复的诵读积累中,感受诗意的表达。
三、润物无声,导方法于无痕之中
儿童阅读的指导,不仅仅是带领孩子感受儿童文学的魅力,获得成长的体验,更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孩子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获得阅读能力,学会独立阅读。
因此,在阅读微课的导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忘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各种阅读的方法。我们会利用教师的语言讲解指导孩子选择适合的版本阅读;会利用图片的呈现引导孩子读封面,读扉页,读封底;会借助文、图、视频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引导孩子采用对比、批注、写读后感的方式深入阅读,努力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比如在《百万英镑》的微课导读中,我引导孩子认真阅读了前言,学生既进一步走近了作者,也知道了读名家名著时前言不容小觑;还两次运用了对比阅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马克·吐温作品语言“描写细致,画面感强”“诙谐幽默,带有讽刺”的特点。总之,微课导读中润物无声的阅读方法的渗透,让孩子的阅读更高效,更深入。
微课导读,以一种新鲜的姿态,以一种先进的操作,将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开启了课外阅读指导的新时代,大大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实效,让课外阅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