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不应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2018-01-04 05:52
教育家 2017年4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德育班主任

德育,不应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文 | 本刊记者 吴爽

2017年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市高三学生罗某刺死47岁的班主任,这令很多人震惊不已。该案中学生是学校的尖子生,老师是市级优秀教师,何以酿成如此悲剧?事发地益阳沅江三中校长刘坤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学校已经很多年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席,为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如何发挥引导作用?学校德育工作又该如何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就此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学校班主任、德育主任、研究员等。

重视班会课,要重内容轻形式

“同学们,在你们生活中都有哪些节俭榜样呢?”11月15日上午,北京市首届中小学主题班会观摩展示活动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举行,来自北京史家胡同小学五年级(九)班的王建云老师在《零米粒背后——节俭美德我践行》展示课中,以班级的两组同学对“班级面巾纸使用情况调查”“班级用水情况调查”导入,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节俭,引导学生制定节俭计划。现场学生讨论激烈,观点多样,引发了现场观摩教师的热烈掌声。

这节主题班会课的设计,正是源于班主任王建云老师对学生心理状态变化的体察。

此前,北京市东城区评选十佳少先队员,学校利用广播、班队会,反复跟孩子们宣传十名候选少先队员的先进事迹,冰球小将赛场上的英姿飒爽,参加科技表演的无人机操控……引得孩子们连连称赞:“哇,好棒!”然而,当视频播放到地坛小学的王子涵勤俭事迹时,王建云观察到班里学生失去了赞叹的目光,“这个有什么好的呢?”大多数学生没觉得她的勤俭美德多么值得称道,王建云意识到这是个教育的契机。王建云说:“孩子们对比较炫的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所以在十个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中,王子涵的投票并不高。”

像王建云这样,善于观察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并利用班会课适时地引导,将学校德育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化解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的老师,还有很多。

北京171中学初三班主任王本喆曾经给初一学生开过“今天你欺凌了吗”的主题班会,令学生印象深刻。班上有一个女生又胖又黑,弯腰驼背,很不招同学喜欢,甚至不愿意跟她同桌,还给她起绰号。王本喆在班会课上适时引导,试图让学生在自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班会课上,一个女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们不仅要重视身体的欺凌,更应该重视心理层面的欺凌。我们班有的男生故意疏远有的女同学,给同学起外号,我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

王本喆说:“班会课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阵地。通过班会让我们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些东西都是不能从成绩量化出来的。”他告诉记者,“我们班同学肢体欺凌很少,我就想通过班会把这种心理欺凌现象引出来。我想帮助这位同学,而不是命令式的强迫某位同学必须跟她坐同桌。学生自省式的自我教育,效果显著。”这正是王本喆开展这节班会课的初衷。课后,这几个男生纷纷向这位女生道歉。

史家小学德育主任李娟认为,班会课需要教育的契机,发现班级问题,及时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微班会”更能高效发挥教育功能。

尊重个体差异,评价标准多元化

湖南益阳弑师案中,一位是平日老师眼里的“优秀”学生,一位是益阳市优秀教师,两个“优秀”的人之间发生如此惨剧,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我们不禁反思,“优秀”的标准是不是出了问题?

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保护与犯罪预防研究中心主任袁林认为,不能将未成年人犯罪的责任简单归咎于社会外因。“内因的重要性在于它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不一样。”袁林表示,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体察入微,尽量和受教育者成为朋友,去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而非管理与被管理者的角色设定。

王建云结合她多年的班主任经历,认为学生暴力的成因一般有两个:一是习得的,“我见过别人这样,我也这样”;另一个就是习惯。习得的,可以用换位的思考来帮助学生扭转,以此帮助孩子思考和体验。如果学生暴力行为成为习惯了,那就要从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着手,对他的情感和认知进行调整和长期性的辅导。

北京市教科院德育处主任谢春风说:“我们对‘优秀’的定义早就错了,如果不明晰优秀的标准,我们依然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如果师生关系被扭曲,成为敌对关系,社会就没希望了。这两个本来最温暖的关系被弄得如此冷漠,很可怕。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是改善师生关系的关键法门。”

不久前,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系列正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北京史家七条小学的班主任万平因为德育工作突出,作为报选正高级教师职务资格认定的教师之一。提及万平,一些老师对她的德育工作赞不绝口。几年前,她所带五年级班上,一个男生因为拒绝写作业将她推搡在地,胳膊摔得瘀青。史家小学德育主任李娟回忆道,“万老师在这种尴尬时刻,不仅没有爆发情绪,反而反思自己的问题,不指责、不推责。特别是在同学都去指责这个男生的时候,万老师及时引导,没有导致二次矛盾爆发。后来推倒老师的学生很自责,很忏悔,我们挺感动的。看待优秀,无论是班主任管理还是学校评价,要给他们很人文的评价。一个老师的优秀在于自省,把矛盾及时遏制在爆发前。我们对好老师、好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元化的,教育是30%的唤醒和70%的等待。”

万平在接受采访时说:“这名男生注意力缺损,对不同的孩子评价尺度要有所区别。让孩子在他不想写作业的时候强迫他写,无异于在他内心接近崩溃时,再压一根稻草,这就是毁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受教育者已日益多元化,不能再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路径去要求有不同追求的人。“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让受教育者在自然状态下发展就是最好的教育。”储朝晖说。

在北京史家小学,学校提倡“写一手好字,写一篇好文章,有一个好口才”的“三个一”评价标准,在给学生评价时,给孩子打造不同的展示平台,这样反馈给孩子的是不同的评价角度。学校在每个学期会记录学生学期始末的学习状况,每学期两个时间节点记录,六年就是“24点”,学生毕业会收到“大礼包”,反馈六年来学生的成长变化。

王本喆说:“一线的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就体现在平时的这种评价中。希望在评价班主任工作时,能把学生的品格发展纳入其中,把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纳入其中。除了大考以外,我平时更多的关注谁为班里做了好事。”据王本喆讲述,前不久,班级换完座位,一个女生换到了一个新的座位,她新座位的周围,有原来同学遗留的一些垃圾,这个女生就默默地拿起笤帚和簸箕把垃圾扫出去。他捕捉到这个信息后,就及时倡导大家学习这种奉献、合作的意识。

家校互动,关注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

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除了学校教育的引领,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加强家校互动,共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日益成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北京171中学的德育主任史臣飞说:“很多家长来学校开家长会,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学生的成绩排名。我们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和自己比有进步,学生健全的人格才是第一位的。学校每年会对学生进行心理筛查,通过系统软件和专业教师的介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指导。那些不显山不露水,隐藏在冰山下面的群体心理状态,尤其值得关注。”每两个月,171中学会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摸底,做调查问卷,给学生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年级组长会单独把心理排查结果发给班主任,比如成绩压力较大的、与家长关系紧张的,这样让班主任工作更有针对性。

李娟介绍,北京史家小学会定期开展“师者情怀”的班主任培训,邀请教育名家授课,告诉老师们遇到问题如何冷静地处理。全校489名教师均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每年对学生作心理问卷调查,对家长也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测试。学校设有专门的“青苹果”人格教育基地,定期给“个别生”——有医院证明的注意力缺损等特殊情况的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缓解班主任工作的压力,其中对一个孩子进行了98次心理状态测查,经过长期的监测和个案的矫正,该同学已经能较好地融入班集体。像这样的“个别生”在史家小学备案的有30多个,保护孩子隐私,个案存档,便于班主任在班集体进行差异化教育。学校定期给家长培训,定期有班级、年级的家委会,讨论开设跟心理健康相关的家长课程,然后由家长利用资源,聘请心理讲师专门给孩子讲课。每年学校给孩子出一本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小人书,发给全校孩子来看。比如,今年送给孩子的《心与心说》,就是教孩子认识自我,进行情绪的管理、家校沟通,人际关系的处理,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怎么克服。通过案例分析、心理老师的介入,家长的调研,聚焦一些问题,请心理专业老师出小妙招,召集孩子定期反馈,做小的专题研讨。星期六,学校开设家长课程,通过家长的参与,促进家长在孩子差异化的表现中参照、对比、修正、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北京171中学,初高三都设有专业心理指导教师,学校开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的班会,教师会给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王本喆老师的班上,期中考试后,会在班会时间开展团建活动。“一是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二是帮助学生缓解考试带来的压力。接下来,我们会在期中考试的第二周进行一个解压班会,邀请学校心理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帮学生化解压力。”此外,王本喆利用课间、放学后、午休时深入班级,观察学生状态。“学生心理活动状态平时都是‘挂像’的,及时地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找学生谈心,进行家庭关系指导,是班主任的一个基本功”。

作为班主任,王本喆不仅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引导,更积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心态。曾经有一个家长给他发了微信长文,请求他把孩子调到某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旁。王本喆意识到,家长的眼中只有分。为了扭转这些局面,他向家长建议:请您把我们班“坏”的学生拉一个名单。王本喆表示,这个“怀”就是一个伪命题,高分和高品格不是一回事,低分和低素质也不能画等号,他把这个问题抛给家长时候,家长就无言以对了。

同时,李娟认为,关注学生的品格,并不等同于“不提分”,正确的看待分数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优秀的学生应该是“品学兼优”的,和谐班集体需要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马金鹤副教授认为,只有班级和谐、教师内心的和谐,才能引领孩子更好地成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很少能通过一个孤立的活动,达成教育的目标。谢春风呼吁,关注分数更要关注学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应成为教育的主流,培养可持续生活和可持续学习的人,不能仅聚焦分数,厚此薄彼。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表示,《指南》体现了“大德育”“大心理”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德育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