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校长”到教育集团领航者
文 | 本刊记者 嵇玲
姜秀山最近很忙。忙着接待来校交流的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代表团,忙着参加“STEAM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学术论坛,忙着拒绝千方百计要把自己的楼盘划进学区的房地产商。
很忙的姜秀山,西装总是笔挺得体,皮鞋总是一尘不染。他操着一口胶州普通话,自嘲“三无校长”:无级别,无头衔,无专著。
自嘲中又暗含着一份自信。从一所村级小学的校长,到山东省胶州市第一家教育集团的掌门人,姜秀山解决了当地十二分之一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在成绩面前,所谓头衔和级别已成浮云。
“以前到了招生季就头疼,学校条件不好,招不齐学生;现在我们成了胶州市条件最好的小学,也头疼,因为太多家长想把孩子送进来,学校盛不下。”姜秀山那股子“幸福的烦恼”丝毫没有因为隔着电话而减弱半分,“来新校址看看吧,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11月,当记者如约走进胶州市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泰州路校区时,虽有心理准备,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撼了:400米塑胶跑道环绕着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教室里给每个学生配置了储物柜,能容纳近千人的小礼堂堪比高校配置,装修风格小清新的学生发展中心宛如咖啡馆……
这还是曾经那所“碎石堆里走出冠军足球队”的中云小学吗?
从学校出来,姜秀山带记者去了已经废弃不用的扬州路小学:生锈的铁栅栏门,斑驳的墙壁,低矮的砖房,典型的上世纪末“村小”的样貌。
“我在兰州西路小学当校长的时候,学校的条件比这里还差。后来,这两所学校合并成立了中云小学,我成了第一任校长,也是唯一一任。”姜秀山说,经历再苦,留在回忆里的也都是美好。
2005年,姜秀山接到一纸调令,到兰州西路小学担任校长。彼时,34岁的他已经在振华小学干了七年,从一名普通教师一路升任为副校长。这次调动看上去是“升职”,但兰州西路小学只是一所村级小学,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振华小学则是胶州市的一所名校、大校,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留下,意味着一片坦途;离开,将面对可以预见的困难和难以预知的未来。
“最初我是不想去的,但领导找我谈了两次话,说你是党员,要服从安排。”就这样,天生乐观豁达的姜秀山走上了一条看似满是荆棘的教育之路,“如果留下,未来可能会顺利很多,比方说成为一所大校的校长,但我想肯定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
担任村小的校长,姜秀山是有经验的。22岁大学毕业的他,就曾担任过胶西大行小学的校长。这段经历让姜秀山清楚地知道,村小的发展面临着多少困难和压力,而最基本的,就是生存。
姜秀山接手时,兰州西路小学只有300多个学生,十几名老师,因为办学条件差,学生纷纷转走,老师也对学校发展失去信心,找机会想办法调走。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留住学生,让老师恢复信心。短时间内想在学习成绩上有所突破,难度太大。“那就发展特色”,姜秀山给学校确立了这一目标后,开始在学校里物色有特长的老师。
一次课间,两位年轻老师带着孩子踢球的场面启发了姜秀山。“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孩子们喜欢,老师有特长,何不从这里入手呢?”于是,“不务正业”的语文老师王少华和英语老师张振翔就成了学校的足球教练。
“姜校长非但没有批评我们不务正业,而且还鼓励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带队训练,因为学校的专职体育教师是位女老师,在教孩子踢球方面反而不如我们客串的在行。”王少华告诉记者,没想到作为球迷的自己,竟走上了足球教练之路。
“开展校园足球,本质上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这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同时,尊重孩子兴趣,挖掘教师潜力,令家长和老师们对学校恢复了信心。”为了组建更出色的校队,姜秀山鼓励教练们把选材范围扩大,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教练是客串的,场地是碎石堆铺成的,但艰苦的条件挡不住孩子们爱踢球的热情,他们的水平突飞猛进。
2008年,胶州市开展“亚洲展望胶州市校园足球联赛”,兰州西路小学足球队从8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8战全胜获得冠军。有了成绩,但名声还仅仅停留在胶州市内。
2010年,兰州西路小学和扬州路小学合并,以所在的中云街道办事处为名成立了中云小学。而姜秀山也迎来了人生的又一次重要选择:第一条路,继续担任中云小学的校长;第二条路,调到一所股级小学任校长,成为一名有级别的校长。后一条路似乎更光明,当中也包含着教育局领导对他当年被调任的一些补偿。
“我想了想,没走。”姜秀山知道,如果他走了,中云小学刚刚起步的“校园足球”很可能会戛然而止,“怕愧对孩子们的热爱和老师们的付出”。
姜秀山留下了。
就在他留任的这一年,中云小学搬到了振华小学的对面。老师们很高兴,终于进城了,离家近了。但是,五年前从振华走出来的姜秀山心里清楚,与这样一所近百年的老校面对面意味着什么。“对面的学校品牌大、地方小、学生多,而我们的学校是名气小、地方大、学生少,如果我们干不好,就将面临‘破产’的危险。”姜秀山说。
还是在这一年,中云小学获得了青岛市“市长杯”县区组冠军。在历史悠久的足球城,取得这样的荣誉难度相当大,一时间,“碎石堆里走出的冠军足球队”吸引了全国众多媒体的目光。
“媒体来了,市领导也来了。我告诉老师们,我们安全了。”姜秀山一边宽慰老师,一边规划着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校园足球”作为突破口,站稳脚跟之后,中云小学从特色发展转向全面发展。在2014年的最后一次学业测试中,学校获得了胶州市小学阶段总评第一名。
与振华小学面对面四年,中云小学没有被“吃掉”,反而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于2014年成立了胶州市中云振华教育集团。姜秀山成了胶州市第一家教育集团的领航者。
据中云教育委员办公室督学李志强回忆,成立教育集团的想法一直在姜秀山的计划中,“2006年和2010年,姜校长都跟我聊过成立教育集团的设想,当时更多的是出于学校发展规模的考虑。到2014年,结合国家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大背景,他的想法已经非常成熟了,刚好这时候胶州市也有相应的改革行动,水到渠成,中云和振华两所小学就这样实现了优势互补。”
为了留住姜秀山,胶州市教育局不仅任命他为教育集团的总校长,还给集团批了一块90亩的教育用地,用以建设新校区。
2016年,位于泰州路的新校区正式启用,中云振华教育集团“一校三区”的版图打造完成。
第一年招生,招了600多名学生,第二年达到了800多名,占整个胶州市当年适龄儿童的8%。“一个班大约有50名学生,本来想控制到40名,没控制住,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让老百姓的孩子能上学。”姜秀山说,对于一所新学校,办学前几年难免受到生源不足的困扰,但是集团化办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三个校区,去哪一个都是振华。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让更多老百姓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一定程度上给择校热降了温,让一个地区的教育更加均衡。”
姜秀山用12年的时间,带领学校通过“两次合并,一次搬迁”,实现了“三级跳”,也书写了胶州教育界的一段传奇。
他在泰州路新校区的建设中强调了四个“建设”:第一是体育场和体育馆,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二是国际交流中心,开拓学校国际化办学视野,承办国际会议和论坛,在加拿大埃德蒙顿设立孔子课堂;第三是图书馆,要让这里成为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关注读书,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将来是幸福的;第四是创客中心,让孩子们在创新中学习。他还鼓励老师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办公家具,把办公室打造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姜秀山在偌大的校园里找了一间最小的屋子,作为自己的办公室。
成立教育集团后,姜秀山带领全体老师着力打造公平、均衡教育,积极探索并建立扁平化现代管理模式,实现了平稳快速发展。同时,借助更广阔的平台,引进俱乐部制的管理模式,将校园足球特色做大做强。2017年,中云振华足球队历史性地获得青岛市“市长杯”小学男子组,并代表中国赴法国参加了比赛。
“现在我们提倡立德树人,关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及学生未来走向社会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说,要培养他们成为振华人,要通过什么来实现,我认为,要通过课程。”姜秀山说,这也是他现阶段着力打造课程体系的初衷,“包括我们的核心素养,也需要由课程体系来支撑。”
曾经,中云小学的老师到青岛的学校学习就算是出差了,而现在姜秀山鼓励大家多多走出去,去全国最好的学校了解最前沿的教育动态,“为了研究课程,我们一年五次走进清华附小,三次走进东北师大附小,包括重庆的谢家湾小学等课程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我们都去过。”
在充分尊重两所小学原有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姜秀山团队整合了原振华小学的“快乐教育”和中云小学的“和美教育”,确立了身心健康、乐学善思、善于创新、向善尚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和快乐足球、快乐阅读共同组成了“五维双翼”的教育架构,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振华教育”发展体系。
通过学习,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姜秀山和老师们以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特色发展为目标,给中云振华教育集团构建了具有鲜明的特色的“振华经纬”课程体系,打造出“振华教育”品牌。
在中云振华的经纬课程体系之下,“践行快乐之道,成就和美人生”的学校文化已经深入人心,并内化为全体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精神力量。
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中云振华教育集团的规模已经扩大到4500名学生、300名教师,而姜秀山因为多次把评奖的机会让给了老师,几次三番错过“晋级”机会,眼下已经46岁的他还是当初那个无级别、无头衔、无专著的“三无校长”。可是,在“80后”薛洁眼中,他却是全校教师的“男神”。
“她是全校唯一敢给校长起外号的老师。”在姜秀山看来,薛洁是一个“不好管”的下属,但组织、策划能力极强,“她策划的开学典礼、六一儿童节活动,至今仍引领着胶州市的潮流。”
用人之长,这是姜秀山在组建干部队伍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人才,不看资历,不看职务。”姜秀山说的是安霞。去年,安霞还是一名普通的数学老师、班主任,今年开学前被破格提拔为泰州路校区的执行副校长。“能管好一个班级,就能管好一个学校。”姜秀山给上任之初信心不足的安霞吃了一粒定心丸。
十余年时间,姜秀山破格提拔的干部只有两个,一个是王少华,另一个就是安霞,“我提拔干部很苛刻,但要提拔的时候又很干脆。”姜秀山想给老师们传递一个信号,只要有能力,普通老师也可以当校长。
作为青岛市数一数二的数学学科骨干,安霞没有辜负姜秀山的信任。她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话语,鼓励着老师、学生和家长。
她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向全体老师发问:“作为家长,我们都想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那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成为那样的好老师呢?”
她在家长学校的课堂上用学校的三棵树做了精彩的比喻:“两边的一棵梧桐树和一棵大杨树是爸爸妈妈,中间长歪了的小杨树是孩子。大树想给小树遮风挡雨,而小树却要寻求阳光,于是,向着阳光生长的小树就长歪了。这就好比我们的家庭教育,过多的溺爱,会让孩子的路走歪。”
她在开学典礼上告诉全体学生:“上帝写了一个剧本让你来演,你才是人生的主角,别人都是你的配角,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与其说姜秀山知人善任,不如说他能真正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孔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语文教师出身的姜秀山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忠是尽职尽责,恕是宽容博爱,多么先进的管理都要遵循这两条—第一,自己要尽全力;第二,要学会宽容他人。”
李志强当年正是看中了姜秀山的为人和能力,才跟着他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志强当年是振华小学的电教处主任,按理说,大校的主任去村小是可以当副校长甚至校长的,但他义无反顾地跟着我去干了教导处主任。”姜秀山说起这些,脸上透露着感动。
李志强的想法很简单:“就想跟他一起做点事,但我感觉自己不具备领导的潜质,可能更适合‘摇羽毛扇’的角色,把他的战略思想丰满起来,把他的方案变成学校的具体行动,把他的思想跟学校的各项工作对接。”作为胶州教育圈出了名的才子,李志强幽默地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看着他一步步成长的‘活化石’。他收获成功的时候,我是收获喜悦的。”
如姜秀山所说,如果当年留在振华小学,事业发展或许会更顺利,但一定没有如此精彩的12年。
“回过头来看,在一个地方办教育,特别是基层教育,就是为一个地方造福,给当地的教育解决一些问题。”姜秀山说,作为一个县级市的教育集团,三个校区几乎覆盖整个胶州西部,能做到让老百姓满意,这是他最满足的地方。
作为一个靠足球“起家”的校长,姜秀山现在每年都要参加大大小小的校园足球论坛,“很多学校的管理观念,都是借鉴了踢足球的经验。我们当年要人没人,要地没地,但是我们闯出一条路来,可以说我们成功了。”
他说,自己不具备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相比于创造那些新型的育人模式,他更相信传承。“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我们当前的教育,更应该扎扎实实地在基层做点实事,安安静静地办教育。”
姜秀山请东北师范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教育学原理专家柳海民教授给他推荐了三十几本书,都是中外教育大家的教育观。当他在工作中感到迷惑的时候,就会让自己停下来,读读书。
“杜威、洛克、陶行知这些教育家,在上百年前提出的教育思想,到现在仍然适用。社会背景可能有变化,有发展,但真正有见地的教育思想是不会过时的。”姜秀山说,“什么是教育规律?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像杜威所说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校舞台的主角,其他事情,即使你不知道对错,也会符合教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