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林佚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达州 635006)
MOOC背景下高校传统课堂的重构与实践
——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
邹林佚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达州 635006)
MOOC因其资源丰富、互动性强、富媒体化、学习方式碎片化、评价多元化、课程免费等特征,受到学习者的欢迎。但受制于课程参与的自由度和课程的完成率间的张力,MOOC作为一种学习资源,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和限度。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开发多种MOOC的应用方式,提高MOOC的利用率。高校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单一也一直被诟病。鉴于此,高校教师可利用MOOC资源对高校传统课堂翻转,构建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校传统课堂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路径。
MOOC;翻转课堂;传统课堂
MOOC即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自2012年提出以来,各大平台推出了数千门MOOC,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为了平衡优质资源和学习效果的关系,笔者有意将爱课程平台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法》MOOC课程资源融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环节,通过设置相应教学活动,以期达到改善学习者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效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隶属于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以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设计及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本课程未纳入教师资格证考试范畴,学生学习热情低迷,以考试过关为最终目的,教学和学习效果堪忧。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理论2学时/周+实践2学时/周。
MOOC《翻转课堂教学法》是由北京大学汪琼博导团队开发的教师教育系列课程,在爱课程网已经开课7次,累计注册人数 122984人,获得结业证书者:13050人,其中优秀证书获得者8371人[1],可见该课程很受学习者欢迎。该课程每期授课7周,每周3~8学时,课程资源以视频、文档、富文本、讨论为主,定期交作业的方式进行。该课程资源包括视频120个,文档86个,富文本13个,讨论39次,测验7次,单元测验10个。学生可自由参与学习和讨论,也可与辅导教师、助教等在线交流。课程开设期间,随到随学。学习者学完课程,可获得结业证书。由于MOOC课程学习的随意性大,本课程的退学率高达89.4%,10.6%的课程通过率远远低于传统课堂。本研究将MO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介入传统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习者在此环境中产生领悟,更好的促进线上线下课程的融合。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颠倒课堂”,是一种学生课前学习课程相关资源材料,课中参与师生互动、合作学习进而吸收内化知识,课后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复习巩固的一种现代化教学形态[2]。翻转课堂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通过互动、合作等方式发生学习行为,产生学习效果。教学过程变更为学习者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教学环境从教室拓展为网络等一切发生学习行为的场所和虚拟空间(网络);教师的角色从施教者转化为促进者、帮助者。翻转课堂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和学习观,翻转教学过程,翻转教学环境,翻转师生角色。
本研究将MOOC课程用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优质资源的优势,另一方面,结合传统课堂的监控和评价,更好的促进学习者的学习。MO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共7周,整合后,占用传统课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5周(20学时)时间。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
图1模式由四部分组成:(1)基于MOOC平台的自主学习。基于MOOC平台的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训练内化的基础知识准备阶段。资源的主要来源为MOOC平台。首先,任课教师筛选可供学习者使用的资源,并根据学习资源设计学习任务。学习者注册MOOC课程,观看课程视频及其他资源,自主学习。学习的场所主要是MOOC学习平台,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2)任意地点的小组协作学习。学习者有了自主学习的基础知识后,可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深入学习研究,学习方式以讨论,辩论,协作为主。在此阶段,学习地点不限。学习的交流方式亦不限,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平台QQ、微信、微博等进行,方式各异,目的明确。(3)教室里的教师讨论答疑。小组协作学习期间无法解决的问题,留着在课堂上跟授课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进而激发解决问题的思路、协商解决问题的措施。由于学习者对课程内容已经做了部分研究,教师在此阶段主要作用为引导拓宽思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引导和解决学习者的困惑。(4)作品提交、发表。学习者修改、完善、提交作品,部分优秀作品可发表。通过作品的发表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此环节在课后完成。
图1 基于MOOC课程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历经5周的教学实践,MOOC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传统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环节基本结束,学习效果明显,学生反馈良好。(1)丰富了传统课堂的学习资源。MOOC以其优良的制作、质量的上乘成为授课教师的不二选择。诸如本研究中的MOOC《翻转课堂教学法》,师资雄厚、制作精良、富媒体化等,正好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2)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成就感。本研究中,学习者均有较高的学习成就感体验。MOOC课程为所有通过学院提供免费的电子版课程结业证书和收费的纸质版证书。本研究中的学习者均成功取得电子版课程结业证书,学习成就感极强。(3)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浓厚,部分学习者还一发不可收拾的开启了MOOC课程学习之路。学习兴趣的提高一方面有赖于对MOOC学习体验的新鲜感,另一方面则是学业成就感的驱动使然。(4)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MOOC学习平台供学习者随时随地参与学习,等友人、坐公交等的空当都可参与学习和课程互动,乐趣横生。 “中国大学MOOC”APP以锐不可当之势荣登中国AppStore2015年度精选榜单[3]。美好的用户体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学习者。参与本研究的学习者经常浏览和使用MOOC、网络公开课等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5)增强了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意识。终身学习是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为适应其社会发展及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4]。MOOC等网络课程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即使不再是学生,即使不在校园里,MOOC依然在身边。本研究在教师教育模块课程中引入专题MOOC,引导高校师范生的终身学习行为,增强其终身学习意识。(6)提升了学习者的合作意识。建构主义提倡知识的建构需要学习者的协作,发挥团队作用,既能避免个体认知的片面性,也能克服个体学习的孤独感。在同伴的前拉后推下保持前行姿态。MOOC的线上讨论和传统课堂的线下合作,能给学习者提供合作的机会。本研究中学习者反馈合作学习效率均高于个人学习,提交作业的质量也远高于非合作方式下的作业。
此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明显,要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实现其价值,还需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认知负荷过载。一方面,原本7周,每周3~8小时的课程,被浓缩在5周完成,学习任务繁重,学习进度较快;另一方面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将呈现的信息靠近学习者的“偏见”导致学习者的认知负荷过载[5]。这将对研究效果有部分负面影响。若在时间周期上延长至7周或者更多,便可降低教学过程的认知负荷。
(2)未观照学习资源的选择。本轮研究中的MOOC课程,仅视频资源高达120个,学习者课前自主学习时的资源选择,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导致学习者很难在资源的一致性上得到统一。学习者均带着已有生活经验进入学习发生场域,对知识和技能学习有自身的期待。同时,课堂中的讨论题目,均以教师的主观选择为准,遮蔽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资源的选取上,可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尽量保持师生的一致性。
(3)部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大多以小组讨论和共同完成作品等形式进行。课堂内的合作进行顺利,但课堂外的合作均被学习者以“分工”的形式替代。在合作学习上可减少合作次数,提高合作质量。
[1]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2):72-77.
[2]李化树.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EHEA)[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吴南中.理解课-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J].电化教育研究,2015(3):29-33.
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7)05(a)-0056-02
四川文理学院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MOOC在高校传统课堂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3J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