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①

2018-01-04 00:59:17黄桂桂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雾化气管气道

何 芳,黄桂桂

(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 新余 336000)

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①

何 芳,黄桂桂

(新余市人民医院,江西 新余 336000)

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均为我院2016-04~2017-04期间收治,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能够显著减少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症状,缩短切开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综合气道管理;气管切开;康复;护理效果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抢救技能,通过气管切开术解除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难、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机能失常引起的呼吸困难的治疗手段。在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操作过程中及手术后都必须加强气道护理管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呼吸道感染,提高拔管成功率[1]。本研究对84例实施气管切开术后康复的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其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6-04~2017-04期间收治7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26~67岁,平均(46.5±13.0)岁;GCS评分8.5~12分,平均(10.3±4.3)分;疾病类型:颅脑外伤13例,脑出血15例,脑梗死7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45.0±12.0)岁;GCS评分8~13分,平均(10.5±4.0)分;疾病类型:颅脑外伤16例,脑出血16例,脑梗死3例;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均衡性高(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后,采用常规起到护理管理办法进行护理。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后,采用综合气道管理放哪进行护理,护理内容包括5个方面:(1)采用氧气雾化法帮助患者湿化气道,应用医用型气切面罩雾化器连接氧气,然后通过输送雾化氧气,促使氧气吸入气道。(2)选择适宜的湿化溶液,按照相关标准调节湿化操作频率,湿化溶液按照5~10mL蒸馏水联合4000U稀释糜蛋白酶及30mg氨溴索的比例进行配置,充分摇匀后,使用雾化器进行氧气雾化,根据患者痰液黏稠程度确定湿化频率,4~6次/d。(3)定时拍背,协助吸痰。根据患者的痰液性质、痰液量、病情进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排痰方案,排痰前替患者翻身,并均匀,适度的拍打背部,并使用气管内壁上的痰液震动后脱离,以规范化的手法吸取痰液。痰液吸取完毕后,帮助患者清理口腔和鼻部的分泌物,替换吸痰导管,并将气管中的痰液完全抽吸出来,当患者吸气快要结束时放置吸痰导管,实施无负压送管,插入导管成功后打开负压,提起导管的同时并将导管左右旋转,操作过程中注意动作轻柔、规范。(4)强化站立和功能性机体锻炼,若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站立训练,30min/次,2次/d,指导患者学习一呼一吸式咳嗽练习。(5)气管切开术后勤换药,3~4次/d,定时对套管进行消毒和清理,保持病房境界,维持良好的病房温度和湿度,病房内每日实施负离子消毒8h。

1.3 观察指标

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呼吸道刺激性咳嗽、痰液黏稠、肺部感染、痰培养阳性、呼吸道粘膜出血。并发症:包括呼吸困难、器官塌陷、中心置管、血氧饱和度不达标、重新置管。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气管切开置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n=35,%)

2.2 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n=35,%)

2.3 住院时间及切开置管时间

观察组患者气管置管时间为(11.39±2.47)d,住院时间为(25.67±2.64)d,与对照组的(23.48±3.90)d和(38.48±3.8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呼吸道不畅的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治疗手段,高效、严格、细致的气道管理是提高拔管成功率,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关键。使用氧气雾化湿化气道能够显著减少腹部感染率。研究表明,行气管切开术后,干燥的空气不会经过上呼吸道,而是直接进入下呼吸道,从而损伤气管黏膜,在气管内壁的分泌物会结痂,从而堵塞呼吸道,影响呼吸[2,3]。而气道湿化的目的就是稀释分泌物,并促进分泌物的排出,从而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落入肺部,引起肺部感染。氧化雾化能够避免传统间断滴药的弊端,通过Venturi效应在周围产生的负压,携带雾化罐内液体,将液体卷进气流并粉碎成2~4μm的小雾滴,然后随氧气进入气道深部,使气道得到充分湿化,包子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4,5]。选择合理的湿化液,能够显著减少呼吸道黏膜出血症状。以往常采用圣地盐水作为气管切开患者常规护理操作,但实际工作中发现,由于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的蒸发快,盐水沉积在肺泡中,使支气管处于高渗状态,不利于气体交换,从而引起支气管阻塞和感染。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都是呼吸道祛痰药能够显著降低痰液黏稠度,促使痰液咳出。随气体被吸收到细支气管、肺泡中,保持呼吸道黏膜用药浓度,能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及痰阻形成[6]。定时对患者进行拍背和吸痰,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气管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证实了综合气道护理管理的疗效。综上所述,综合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给予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吸痰和拍背,进行站立及呼吸功能训练,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提高拔管成功率。

[1]李艳,李诚君,张秀梅,等.1例气管切开并发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38(2):95

[2]余春玲,吴世玲.经皮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59

[3]温春娣,刘向力,温馨,等.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6):8-10

[4]于思筠.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0):229-230

[5]史有惠.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26(5):31

[6]唐芳.综合气道护理管理方案在气管切开术后康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52(14):160-161

何芳(1979~)女,江西新余人,本科,主管护师。

黄桂桂(1965~)女,江西新余人,本科,主任医师。E-mail:syhl6512@163.com。

R473.6

B

1008-0104(2017)06-0157-02

2017-03-19)

猜你喜欢
雾化气管气道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妈妈宝宝(2017年2期)2017-02-21 01:21:04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