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日伪华北新民会的联合协议会制度

2018-01-03 10:41符静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符静

摘 要 侵华日军为了在华北沦陷区实现以华制华的目的,于1940-1944年操纵新民会召开了五届全体联合协议会。全联会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套完整的开会程序和议案处理方法,但通过深入考察却暴露了日伪操纵民意的野心和欺骗民众的虚伪性。

关键词 新民会 日伪 联合协议会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74

Abs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bjugating China with China in the occupied areas of North China, the Japanese invaders manipulated the Xinmin Association to hold five joint agreements in 1940-1944. On the surface, the Federation has a complete set of meeting procedures and bill handling methods, but through in-depth investigation has exposed the Japanese puppet's ambition to manipulate public opinion and deceive the hypocrisy of the people.

Keywords Xinmin Association; Japanese puppet; Joint agreement

新民會是侵华日军于1937.12在华北沦陷区成立的一个傀儡组织,也是华北规模最大的汉奸民众团体。 为了更好地以在野的形式“反映”民意、“上传下达”日伪政策,新民会在日军操纵下从1940-1944年每年组织基层分会在各自属地陆续召开“联合协议会”(以下简称联协会),并在此基础上筛选提案及地方代表于当年年底在北京举行更高等级的“全体联合协议会”(以下简称全联会,并特指华北全联会)。1940-1944年华北全联会共召开过五次正式大会和一次临时大会,联协会成为了侵华日军和华北傀儡政权对民众的传声筒。

1 联合协议会制度的由来

联合协议会制度并非华北日军首创。早在1934年,日本关东军就操纵伪满洲国协和会在东北地区召开了第一届“全国联合协议会”,此后数年间在选取参会人员、审核议案、改进基层联协会等方面不断完善,到1939年已经运作的比较成熟了。 正是有着东北经验的支持,华北新民会在1938年就已经制定了相关制度以及由基层而中央的层级开会模式, 并于1940年开始正式在华北地区举办全联会。

2 联合协议会的会议程序

为保障每年年底全联会的顺利召开,新民会各地分会或支会一般于上半年以日伪划分的县→道或市→省或特别市为单位先后逐级召开联协会,并形成各自的提案和代表名录上交,进而最终生成年底全联会的代表和提案内容。

2.1 地方基层举办的联协会

各县联协会一般比较简单,目前未见留存有完整的会议记录,至道一级的联协会则已经初具协议会的基层风格。以运作比较成熟、日伪也自称“已达普遍举行” 规模的1943年而言,新民会各县的联协会“均于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按期举行完竣”,在此基础上选派代表并提交筛选过的提案参加道联协会;道联协会“自六月中旬起开始举行,业于七月下旬全部竣事”,并将具有代表性的、或议而未决的提案上报给省;而各省市联协会则“于八月中下旬先后次第举行”。

日伪用了相当的人力物力来做培训以保证基层联协会能够按质按量完成,包括会前指导、会中监督和发行内部刊物等。首先是会前指导,新民会每年4、5月份在各地举办针对联协会的讲习会。如山东省在1943年的总结里谈到从当年四月就开始“遵照中央指示分别于省、道召集全省联协责任者次第举行讲习会”。 其次是会中监督,在地方联协会举行期间中央要派员视察及指导,上级派员名单在各分会的年度会议记录里都有详细展现。再次是发行内部刊物。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1943年随着联协会规模扩大开始创办的《联友》, 总结会务、介绍经验以便各级联协会之间互通信息并强化中央的管理监督力度。在上述关于联协会的培训中,会前的讲习会和会中监督都做得很到位,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发行内部刊物环节则相对较弱,只是起到会议总结和参考的作用,大部分地方因人力物力所限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内部交流刊物。

2.2 中央总会召开的全联会

历届全联会议程都是5天。议案数量以第一届为最,达到60件,第二届为20件,第三届为41件,第四届为42件。议案类型分为上提议案 和文书回答议案。 其中第一届全联会议案虽多,但相对而言参会代表较少,以致每项议案的讨论时间有限。议案最少的第二届全联,虽然讨论时间充裕,但部分环节却啰嗦冗长甚至跑偏了题。后两届全联会因基层联协会制度完善、参会人数多、议案精简提炼,运作相对成熟,会上临时动议数量多,会议记录也尤以第四届为最。各届全联会从提案数量和内容上来看,民生类较为集中,而本职定位所在的思想教育类却并不突出。这一情况越到后期越明显,民生类提案讨论时间越来越长,这与当时的中日战局以及华北沦陷区基层汉奸的生存状况分不开。

即便如前述有伪满经验的借鉴,华北的联协会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参与筹备早期全联会、并于后来担任北京特别市总会首席参事的佐佐木文哉曾谈到:1940年秋天新民会冀东道抚宁县率先召开了第一次县级基层联协会,但因各种因素当年的各个县级联协会进展的并不顺利,其他地区大部分基层组织最终是在日伪的大力推动下逐渐完善响应,才保证了年底能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联会。

3 联合协议会的议案处理

全联会在最后的议案审决上有一个重要的准则——“众议统裁制”。新民会自己解释为“并非以少数服从多数,乃是总和各代表之意见由议长裁决。换言之,即是重质不重量,所谓综合,亦是质的综合,而不是量的综合”。 所谓的“众议统裁”其实就是不以投票来确定议案的采纳或解决情况,而是由议长综合各方的意见来决定处理结果。

全联会的召开程序从形式上看起来很完美,但在议案处理方法上却充分暴露了日伪的虚伪性。一方面,无论会前怎样筛选议案、与会代表如何讨论议案、关系机构如何答复议案,最终关于议案是“解决”还是“撤回”、抑或上交总会再讨论,都要议长们揣摩日方的心意来决定。另一方面,在议案反馈上,不仅无法缓解诸如农村抓劳工、组织铁路愛护村等所带来的新民会基层工作矛盾,甚至对代表们要求的提高生活待遇等问题都打哈哈。基层代表关心的问题往往因为在会上有充分讨论或主管机构积极回答了,就被打上“解决”的标签。可以想象这种处理议案的方法必然会打击一部分代表的讨论积极性,甚至心生不满。这种现象在会议中普遍存在,前期较为隐蔽,后期则越来越突出每年大会审议的议案约有2/3通过“众议统裁”的方式被号称为已“解决”;在这些“解决”的议案里只有不到半数能在一年内被日伪当局宣称为“已实现”;而所谓的“已实现”议案还有相当一部分经不起推敲,很可能被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日伪设计的这套“民意”体系,只能是自欺欺人。

4 结语

在日军操纵下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组织起来的全联会,并未能有效解决华北沦陷区的各种问题,更遑论治理华北。会上“议而不决”、“决而难行”的情况屡屡发生,很多精心准备的提案流于无形,非但不能缓和各方矛盾,甚至变成了基层代表反映民意的诉苦大会。日方操纵召开华北全联会自有其野心,所谓协议政治不过是以华制华的又一模板。日军通过“民意协商”过程非但没能培养起殖民地自治的体系,反而让人看清了它欺骗的本质。

基金项目:本文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日伪北京新民会若干问题研究”(项目号:12LSC01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国内学界对日伪新民会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9 0年代,迄今为止学术专著仅有王强的《汉奸组织新民会》及专题论文二十余篇,其中关于全联会或联协会的研究只有刘洁《华北沦陷区基层社会控制的实态》、张玉莲《沦陷区新民会的民意协商》数篇。国外新民会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日本,目前所见书籍仅有【日】岡田春生编著的《新民会外史--黄土に挺身した人達の歴史》(1987年)论文主要有日本学者菊地俊介的《日本占領下华北における新民会の女性政策》等,讨论新民会的女性政策以及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欧美学界对新民会的关注较少,未见有关于新民会或全联会的专题研究。

关于东北协和会的运作情况,可参看邓玥硕士论文《伪满洲国协和会述略》、刘建华博士论文《伪满协和会研究》、车霁虹《试析协和会在伪满基层政治统治中的影响和作用》等前人已有论文成果。

新民会年报.1938:68-71.

新民会中央总会.中华民国新民会会务概况.1943:26.

新民会中央总会.中华民国新民会会务概况.1943:28.

《新民会各省市总会会务工作概况.1943:39.

目前并未见到《联友》刊物的原文,但根据各方记载来看,中央总会和部分地方分会曾经创办发行过。

上提议案是从下级议案里选出来的比较重要并且必须在大会上充分讨论的提案。

文书回答议案是由会议指定部分参会代表结成小组、在会议中分别撰写的以文字形式答复的议案。它们的重要程度低于上提议案,通常并不需要上会讨论,但答复内容最终要以书面形式通报全联代表。

译自【日】佐々木 文哉:《連協議案の取扱いについて》(岡田春生 编著《新民会外史--黄土に挺身した人達の歴史》后编,1987年,五稜出版社,第69页),文中简单提到了1940年华北县级基层联协会召开时曲折不顺的情况。

伪新民会中央总会.(第二届)全体联合协议会会议录.1941-10-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