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旷继勋的军事实践与理论

2018-01-03 11:22赵岩任燕
科教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红四军

赵岩 任燕

摘 要 旷继勋早年投身革命运动,直接参与和领导了湘鄂西、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为红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旷继勋的军事理论建树主要体现在军队建设理论和军队作战理论两个方面。

关键词 旷继勋 红六军 红四军

中图分类号:E0-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72

On Kuang Jixun's Military Practice and Theory

ZHAO Yan[1], REN Yan[2]

([1]Anshun Party Institute of CPC, Anshun, Guizhou 561000;

[2]Baisha Primary School in Shiqian County, Shiqian, Guizhou 555100)

Abstract Kuang Jixun joined the revolutionary movement in his early years and directly participated in and led the?Soviet Zone of Western Hubei, E-Yu-Wan and Sichuan-Shaanxi, and made indeli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Red Army. Kuang Jixun's military theory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rmy building theory and the military combat theory.

Keywords Kuang Jixun; Sixth Red Army; Fourth Red Army

旷继勋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军的军长,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鄂豫皖军事总指挥,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他丰富的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旷继勋的军事实践

1.1 投身革命,建立了四川第一个红色政权

1897年6月,旷继勋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旷继勋19岁参军,在川军中从一名普遍士兵逐级提拔为第七混成旅旅长。旷继勋追求进步,得知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中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之后,就主动在部队中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四川分会”,并派营长钟克戎到广州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出了秦径川等人来到旷继勋的部队中开展工作,很快将旷继勋指挥的川军第七混成旅发展成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1926年,旷继勋经秦径川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之后,旷继勋顶住川军高层和国民党的“清党”压力以及改编为中央军的诱惑,在1929年6月率部发动蓬溪起义,将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四川第一路军”,全旅改编为三个师,即一师(师长傅介藩,党代表刘曼) , 二师(师长马之骥,党代表廖宗泽)和先遣师(师长石光楷)。旷继勋亲自担任总指挥,在成立大会上,旷继勋宣布红军是工农的队伍,任务是解放工农,提出“ 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为工农的利益而革命,为工农解除痛苦而牺牲。”[1]部署就绪之后,旷继勋率领红军乘夜急进,一举攻下了蓬溪县城,建立了蓬溪苏维埃政府,这是四川省第一个红色政权。

1.2 参与领导指挥湘鄂西红军的建设和作战

1930年春,红六军在湖北监利成立,军长孙德清,政治委员周逸群,孙德清因病去上海治疗后,党中央改派旷继勋为红六军军长。“红六军建立伊始,在军长邝继勋、政委周逸群领導下,以迅猛的攻势,横扫了苏区内敌军据点,军威大振。”[2] 1930年2月7日,红六军在新观誓师出征,攻占了龙湾、老新口、潜江、郝穴等地。由于红六军节节胜利,中共鄂西特委在1930年4月成立了鄂西联县政府,周逸群任主席。

为贯彻党中央要求红四军(军长贺龙,政治委员恽代英)与红六军合编成立红二军团的指示,旷继勋率红六军南下,先后攻下了华容、石首、南县等七座县城,开辟了大片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红六军和红四军在湖北公安胜利会师,成立了红二军团(军团长贺龙、政治委员周逸群),下辖红二军(原红四军改编而来)和红六军,红二军军长由贺龙兼任,旷继勋仍任红六军军长。红二军团成立之后,旷继勋率红六军渡江东进,又攻下了岳口、仙桃、天门等城镇,1930年9月,旷继勋率红六军攻下敌军重兵把守的监利县城, “监利城的解放,在红二军团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此,荆江南北,赤旗飞舞,鄂西湘西,连成一体,互为犄角,湘鄂西的革命斗争进入到一个新阶段。”[3]

在旷继勋“担任红六军军长的7个月的时间里,红六军“从最初的5000多人发展到了12000多人”。[4]之后旷继勋根据党中央安排,离开红六军,到中央军委工作,刘伯承称赞旷继勋的胸怀和献身精神说:“他能够急流勇退,在荆州、洪湖做艰苦的士兵工作,并且把队伍交给贺龙同志指挥,一切为党而干,表现了他有良好的品质和坚强的党性。”[5]

1.3 参与领导指挥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作战,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30年11月,旷继勋受党中央派遣,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即将成立的红四军军长。1931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商南长竹园成立,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全军12500余人。

红四军成立之后,旷继勋坚持“在有阵地的向外发展,有后方的向前进攻,肃清赤区反动武装,打通苏区联系”[6]的作战方针,积极出击,连续拔除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内的白军据点,1931年1月26日,旷继勋指挥红四军发动磨角楼战斗,一举攻克国民党军第十三师(师长夏斗寅)严密防守的坚固据点——磨角楼。1931年2月初,旷继勋召开全军动员大会,提出“打下新集过新年”的口号。新集(即今新县县城)位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央,将革命根据地分割成了两部分。旷继勋指挥红四军经过浴血奋战,最后用坑道爆破的战术终于攻克新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自此连成一片。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旷继勋开始采取“以飘忽战略乘着敌人的不备,突破敌人,使敌人将军事布置处于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7]1931年3月1日,旷继勋根据地下党提供的情报,抓住平汉线南段敌人兵力空虚的战机,主动出击,两次重创了国民党军新编第十二师(师长袁英),国民党当局在报告中称:“我袁师因寡不敌众经两次损失,可使用兵力不足一团”。[8]红四军两次出击,引起了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和武汉绥靖公署的惶恐和不安。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和武汉绥靖公署何成浚命令国民党军队分路出击,企图寻找红四军主力进行决战。旷继勋率领红四军利用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轻敌冒进,孤军进入双桥镇的有利战机,发动双桥镇战斗,歼灭了第三十四师主力,俘虏第三十四师副师长岳维俊(党史文献中普遍称此战全歼了第三十四师并俘虏了师长岳维俊,但经党史专家考证,此战第三十四师只有四个团参战,故“敌三十四师未被全歼”;[9]第三十四师此时的师长是何树藩,“岳维峻在双桥镇战斗中任敌三十四师副师长 , 战斗中行使师长指挥权”[10])。双桥镇大捷之后,红四军从成立之初的12500多人发展到15000多人。

蒋介石得知双桥镇失败后,限期命令郑州绥靖公署和武汉绥靖公署“剿灭”鄂豫皖红军。旷继勋率领红四军又开始第二次“反围剿”斗争。面对蒋介石13万重兵的围剿,旷继勋继续采用“飘忽战略”,先是避开进攻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敌重兵集团,率红四军主力东进皖西,攻击孤军进犯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师长岳盛宣)。4月25日,红四军在独山镇战斗中歼敌2000余人,缴获长短枪1800余支。国民党军此时发现红四军主力在皖西,急忙向皖西集结,而旷继勋则率领红四军主力四个团迅速西进杀回鄂豫边革命根据地,5月9日在浒湾击溃了孤军南下的国民党军第五十三师(师长李韫珩),毙伤俘虏敌人1400多人,缴获长短枪1000余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取得了胜利。

张国焘在1931年4月进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之后,“左”倾错误路线逐步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占据统治地位,旷继勋由于抵制“左”倾错误,被调任红十三师师长。旷继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皖西率领红军与反动武装周旋作战,保卫革命根据地,“从8月到9月,旷领导皖西地方武装和红军又消灭敌匪数千。”[11]1931年9月,旷继勋奉命在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安徽麻埠成立,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1931年11月7日,红二十五军到湖北黄安七里坪与红四军会师,按党中央的指示,在此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倪志亮),旷继勋仍任红二十五军军长。

红四方面军成立之后,旷继勋率领红二十五军参加了商璜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为粉碎蒋介石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做出了贡献。

1.4 参与领导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由于张国焘推行“左”倾错误路线,最终导致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向川北转移,途中旷继勋与曾中生、余笃山、张秋琴等人决定对张国焘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张国焘在1932年12月10日召开了小河口会议。在小河口会议上张国焘不得不暂时收敛自己的家长制作风,表面上接受了旷继勋等人的批评,暗中却伺机报复。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省通江县成立了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旷继勋担任主席。旷继勋在担任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主席之后,立即抽调红四方面军数千名干部在川北开土地革命运动,同时筹建了基层党组织各级与苏维埃政权。1933年6月,旷继勋率领红十二师参加了空山坝战役,为粉碎川军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三路围攻做出了贡献。

但是,一直对旷继勋怀恨在心的张国焘之后以“国民党改组派”的罪名逮捕了旷继勋,在1933 年6月将旷继勋秘密杀害于通江县洪口场。1937年春,毛主席为旷继勋平反说:“旷继勋是个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做烈士待遇。”[12] 2009年9月10日,旷继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旷继勋的一生,是为人民解放奋斗的一生。他丰富的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理论,为湘鄂西、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和红二军团、红四方面军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旷继勋的军事理论

旷继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在丰富的军事实践中仍总结出丰富的军事理论。他的军事理论建树主要有两个方面。

2.1 军队建设理论

2.1.1 军队建设目标

旷继勋坚持把红四军建设成“一支中央要求的能进行大规模运动战的部队”。[13]1929年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就发现红军的游击队倾向已经严重制约了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红军的指战员根据地观念不深,缺乏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准备和决心。”[14]为了能够建立一支能承担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红军,旷继勋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旷继勋初到红四军,就发现红四军存在着严重问题,向中央报告称红四军存在“军事训练薄弱,不能攻坚,只能野战,野战两团人可打三团人,阵地战两团可打一团,除遭遇战外,其他战术,因军事技术的缺乏,军事常识的不够,弱点确实颇多”[15]的问题。同样,红四军中游击队出身的将领同样对正规军出身的旷继勋持怀疑态度,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许继慎就认为“中共中央派邝继勋任军长,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邝的军人资格虽老,可是游击经验却不如红军的老团长,现在由他担任红四军的最高领导,就失去了发展的前途。”[16]为了实现建设一支能进行大规模运动战的部队这一目标,旷继勋力排众议,指挥红四军多次出击,从攻打磨角楼,到攻打新集,再到攻打双桥镇,战斗的规模越来越大,正是旷继勋坚持“红军绝不能放弃那些有可能达到目的的大规模尝试性活动”,[17]红四军才在战斗中逐漸发展壮大。1931年3月的双桥镇大捷“标志着红四军已经成为一支能(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54页)进行较大规模运动战的坚强红军”。[18]

2.1.2 军队建设途径

旷继勋坚持红军“只有在战争中才能得到锻炼”。[19]为了让刚刚成立的红四军摆脱只能打游击战的既定格局,旷继勋上任红四军军长伊始就组织红四军攻打磨角楼。磨角楼一战,旷继勋本来定下围点打援的计划,但因为红军行动不一致而功败垂成,红四军虽然取得胜利,但是红军的作战意图并未得到完全实现。旷继勋对于有关磨角楼战斗的争论并不以为意,旷继勋关心的是如何让红四军在战斗中得到锤炼,“我们队伍目前最需的是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真正战争的锻炼。必须对敌人进行还击。这是真正的战争精神的培养”,[20]所以 “这支部队需要战斗,需要經验,需要不断扩大战争的规模”。[21]之后,旷继勋指挥红四军攻克新集,在双桥镇歼灭国民党军第三十四师主力,红四军逐步学会了打攻坚战、运动战,从战争中得到了锻炼,成为了“一支能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攻坚战与阵地战的红色军团”。[22]

2.2 军队作战理论

2.2.1 活用取得胜利的六个条件

旷继勋把红军能否取得胜利的条件总结为六个:会战所采取的战术形式;地形的性质;各兵种的比例;实战中敌我双方的对比;采取迁回会战或迫使对方改变正面会战;善于运用民众参加战争。旷继勋在实际作战就积极运用六个条件,将红军置于有利位置,将国民党军置于不利位置,旷继勋多次强调:“山脉、森林、人民,以及鄂豫皖极其复杂的土地,都是红军作战的保证。”[23]

2.2.2 人民战争理论

旷继勋是“善于运用人民战争的制胜者”。[24]早在担任红六军军长时期,旷继勋就积极发动当地人民参加革命斗争,在攻打监利县城的战斗,就有当地十余万农军协助攻城。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期,旷继勋的人民战争理论运用得更加成熟,“他用民众武装去蚕食敌人的外部与边缘,让所有的力量都聚集起来,他让民众燃烧起抗争之火。形成铺天盖地的力量,破坏敌人交通,堵塞敌人的支援,增加战士的斗志”。[25]正是由于革命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红四军才在1931年1月到5月取得一系列胜利。

2.2.3 游击战争原则

旷继勋在皖西指挥游击战争期间,总结出一套游击战争的经验和战术:“敌人坚壁清野,游击,我则发动地方武装,星罗布网设陷阱,不避攻坚,又声东击西,独立自主,又机动行事。”[26]在这一战术的指导下,旷继勋指挥红四军两个团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武装先后攻克了打银尖、大山寨等十余处反动武装盘踞的据点,打退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进犯。

参考文献

[1] 永向前,黄季康,温贤美.不屈的战士—旷继勋[J].贵州文史论丛,1980(00).

[2]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委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8:26.

[3] 李光达.论旷继勋与中国工农红军的缔造[J].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4(3).

[4][5][8][11][13][14][17][18][19][20][21][22][23][24][25][26] 李光达.旷继勋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134;140;155;187;151;136;154;162;143;144;151;166;193;193;193;187.

[6][7][15]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鄂豫皖时期(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117;117;118.

[9][10] 张少华,刘涛.关于双桥镇大捷两则史实的考证[J].中共党史研究,1991(3).

[12] 永向前,黄季康,温贤美.旷继勋同志传略(续完)[J].社会学研究,1980(3).

[16] 陈杰.鄂豫皖苏区干部群体研究[D].郑州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红四军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井冈山革命音乐生成语境
红四军的成立、发展壮大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进一步巩固
陈毅在古田会议前后
红四军在闽西的革命实践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发展
新泉整训对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贡献
试论朱德创建红四军的历史功绩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试论红四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方法及其启示意义
“分兵”与“集中”:中央与前委关于红四军早期斗争方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