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守望者

2018-01-03 12:33马金丽
牡丹 2018年31期
关键词:麦场脱粒机籽儿

马金丽

提起四十年前那场雨,父母至今依然心酸。场上的麦子生芽,他们的心上扎针。

那年土地刚承包,难得风调雨顺,风吹麦香,农人心里在开花。父亲说,今年可有白馍吃了!不等麦子焦头,父亲就忙着收拾碾场事宜。他挑来井水洒湿地面,套上滚框、榫头和铁钩,拴上绳子开始碾场——把长满荒草的麦场收拾得瓷顶顶,光溜溜,真正才是麦天的开始。我感觉,碾场让麦收有了神圣的仪式感。

麦子陆续割完后,就摊在场上,晒得焦干。父母的肩膀上勒着绳索,在大太阳下,一圈一圈拉着石滚碾场,然后就是起场,用木杈虚虚麦秸,目的是碾净碾匀实。我和哥哥们也会上阵,旧衣服虽然垫在肩膀上,可娇嫩的肩膀还扛不起粗重的活计,脖子也勒得生疼。脚底下,麦秸时不时打滑。几圈下来,汗珠子像泉涌一般,吧嗒吧嗒落了下来。

收麦天,急促而紧张。老天爷心意难测,雨说来就来。见势不妙,父亲吆喝一声:快!我们顿时慌了手脚,拢麦秆,扯塑料布,也挡不住风雨袭来。雨点子,噼里啪啦就砸了下来。一会儿功夫,麦场成了河滩,麦子一股一股被冲向场边的沟底,堵了这边又跑了那边。

雨呼呼啦啦下了一夜,天仍然没有放晴。这时候,最怕那些捂着塑料布、盖着麦秸的麦子遭水泡后会发胀发热,那可是要生芽儿的!父亲焦躁不堪,不停用木杈挑开散热,而母亲扒开麦子,一遍一遍念叨着:老天,晴了吧,老天,晴了吧。雨又下了一天才停,父亲扒拉着黏成一团的麦子,瘫坐在湿地上,麦子毫不留情地发芽了。七亩地的收成啊!父亲叹息着。

麦罢,父親攥着钱撵了几场牛马市后,买了一头牛犊回来。父亲百般将养,从不懈怠。这样过了一冬一春,父亲摸着滑溜溜的牛背说,咱今年打麦可落不到人后了。

麦头刚泛黄,父亲提前就给牛加料。青草、玉米杆加麦麸,洒水拌匀,再掺杂些黑豆面,父亲说,这样上膘快。碾场了,父亲给牛上套,可它蹭身歪脖就是不肯,捯饬了好半天才算妥当。这是小牛的“首秀”,它听不懂号令,该拐弯不拐,该转圈儿不转,总是拉偏套。父亲也不急,手抓着牛鼻儿,慢慢诱导它先转小圈,后转大圈……有了牛,打麦的效率就高了许多,我们手上的馍馍也越来越白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邻村有人用上了脱粒机,父亲和叔伯们一商量,也从县农机站买了一台脱粒机。脱粒机通上电,马达隆隆响起来,既不等天,也不等人。就这样起五更搭黄昏,三家人白天黑夜轮流打麦,时不时还有七姑子八大姨前来“加塞儿”。

我虽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可打麦如救火,打麦也少不了我。大哥那年刚满十六,初生牛犊不怕虎地挑战着父亲在农事上的“权威”。他站在凳子上面,在脱粒机入口处推送麦秆,吩咐我和二哥守在脱粒机两旁充当帮手。父亲用木杈把麦子一杈一杈挑到机器旁,母亲拿木锨守在出口处掏麦籽儿。大哥一句话不说,双臂像拧满劲儿的发条,一刻也不停手。麦秆这边刚推进去,麦籽儿就从脱粒机肚子底下呼啦啦流了下去。

麦垛越来越小,终于见底了,我们都松了口气。拉下电闸后,麦场安静下来。再看我们,头发上落满了麦糠,老的像是黑老包,小的变成了花脸猫。汗水、麦灰早在脸上混成一道道黑水,鼻子喉咙也干痒难受,胳膊腿儿划满一道道的血淋子,骨头更是散了架。看着饱满金黄、小山丘般的麦子,父母在笑,我却恨恨地想,长大说啥也不种庄稼!受死的罪啊。

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兄妹几个陆续在城里安了家,总算逃出了农门。我们还劝父母也丢了庄稼来城里住,可父亲说,现在过麦天,一眨眼就完了,因为有了全自动的收割机。麦子直接装进麻袋里不说,连秸秆也能粉碎还田。父亲还说,要是搁到现在,那年的麦籽儿咋着也不会发芽,而打麦场,木杈、石磙、脱粒机,这些早年的物事,渐渐成为了时代进步的符号,被陈列和淹没在了岁月的长河中……

猜你喜欢
麦场脱粒机籽儿
麦 场
麦场
籽儿找妈妈
从“悄吟”到“萧红”
脱粒机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椒籽儿大爷家的故事会
小型家用油菜脱粒机的设计
脱粒机安全使用与常见的故障排除
更 正
脱粒机保存六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