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中国传统四大经济强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在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亦是“四大天王”。不过,各个省的情况不同,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规模、活力都不相同。有的早已傲视群雄,有的还在奋起直追,有的轻装上阵,有的尾大不掉……
民营经济哪家强,中国南方找浙江
2018年7月18日,纪念经叔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1918年出生的经叔平系浙江上虞人,头顶连串光环——“破冰者”“中国民营经济的形象代言人”“当代中国商业精神教父”“民生银行创始人”……
而在去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振鹤称,目前浙江民营经济占全省GDP总量的65%,贡献了全省54%的税收和80%的就业岗位。“平均每11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位老板,每33个浙江人中就拥有一家企业。”另,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6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上榜数(134家)连续18年蝉联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可谓“九万里风鹏正举,四十年云鹤长鸣”,亦是浙江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华丽转身的最大动力和依靠。
马云说过:“特别感谢浙江特殊的水土养分,没有这种水土的养育,我们是不可能到今天的。”
在阿里巴巴什么都没有的时候,马云就敢当着老领导的面“放卫星”:“我希望它是一家市值五亿到五十亿美元的公司。”尔后,阿里巴巴与杭州“同呼吸,共命运”,2005年的那届西湖论剑,马云邀请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参会,还获得了雅虎的10亿美元投资;同年,他第一次被评为“十大风云浙商”。五年后,阿里巴巴成立小贷公司,向淘宝卖家提供“完全互联网金融服务”。2013年西溪园区建成,阿里巴巴还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融资超过200亿美元的IPO。过了三年,集团的各个分支,支付宝新大楼,菜鸟物流新总部,以及各种政府主导的产业小镇,已经在西溪周边,余杭区和西湖区四处开花。
当你在纽约肯尼迪机场看到巨大的义乌小商品广告,会是什么感受?美国大部分小商品来自浙江,来自义乌。全球小商品看义乌,全球电子商务看杭州,这是浙江可以为之骄傲的地方。
有网友发言称:“杭州如果没有阿里巴巴,至少不会这么快打入一线城市。很多人才被北上广深的高房价逼走,撤到了杭州,因为杭州能保证他们的收入不低于北上广深,特别是互联网从业者,杭州有阿里巴巴、网易杭州公司等知名民营企业可以选择。而山东呢?我们回去找不到工作的……”
他继续说:“GDP不代表民生,全国GDP排名第四的浙江,全面秒杀排名第三的山东,藏富于民的浙江省更是让我齐鲁子民羡慕不已。”
现实如此残酷,非常让人感慨。
杭州,这座让人羡慕的新一线城市,“搜刮”了近几年国人的太多眼球。我们眼睁睁看着一座新的国际大都市的崛起,放眼四周,却依旧生活在大明湖畔的这座“县城”里。同样是湖,大明湖落败于西湖,夏雨荷不及白娘子。
其实,浙江对山东的影响一直存在。比如温州模式影响下的临沂。与温州一样,临沂也是山东的另类,它的另类在于,与典型的山东经济发展特色迥然不同。
继广东、浙江、江苏之后,山东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崛起,在城市的典型特征是政府扶持起一批品牌响当當的国有企业,在农村,则崛起了一大批乡镇集体企业。但在临沂,则完全是靠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临沂这个经济的后发者,是一个发展中的“山东版温州”。在中国经济整体上“国进民退”迹象显著的今天,临沂国民经济增加值中,民营经济成分占据了3/4的比重,不能不说有着自己强烈的特色。
1982年,一位名叫陈巨荣的温州商人第一次来到临沂,他带着几个经营小商品的客商,在自己居住的旅社院内、门口自发形成了交易场地。
同一年,工商部门投资27万元,在临沂长途汽车站以北建起了全市第一处钢筋大棚结构的批发市场,800多个摊位经营着种类繁多的布匹、服装和日常小工业品,全省首个小商品市场红红火火地开张了。这就是在临沂家喻户晓的“西郊大棚底”。
如今,“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商贸格局早已形成,浙江人以其敢闯敢干的拼搏作风,送给了山东一份大礼。
广东与江苏,伯仲之间难分高下
资料显示,在中国各省市中,民营企业比重最大的是浙江,其次是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号称民营经济之都也是名符其实,占比高达65%。其他三个省都只占半壁江山。
可浙江毕竟人口小省,跟粤苏鲁三省总量上还有差距,广东、江苏还是排在第一第二,山东、浙江还是排在三四位置。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广东不仅是全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也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镇。全国8300万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广东一省就占了1000万家,全国28家世界500强民营企业,广东一省就贡献了7家。这些数字不仅奠定了广东民营经济的地位,也表明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完全可以反哺全国。
上世纪70年代末,当全国依然沉浸在争论“个体户雇工超过7个人算不算剥削”的迷思中,浸润岭南开放务实之风的广东率先解放思想,用全新的“私营经济”概念为个体户雇工撑腰;80年代一度流行的“姓资姓社”大辩论中,占据地缘优势的广东乡镇企业就在观察模仿港澳台资企业的“前店后厂”产业分工,率先打造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而90年代更是广东的高光时刻,邓小平用一场南巡终结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争论,开启了全国长达30多年的黄金发展期;在2000年之后,全球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从萌芽到势如破竹,广东新一代粤商再次敢为人先,牢牢占据了创新经济的最前沿。
江苏并不比广东差多少,几十年来,这个省曾一次次领国内风气之先,很多模式化的印象也深深地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张家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我们上小学时就进入了思想政治课本;后来以乡镇企业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以及后来苏州令人咋舌的超过老大哥上海、成为全国吸引外资的冠军,更是在国内引起过全民的大讨论。
两省经济的崛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民营经济的崛起。尤其是广东省,在1978年之前,由于地处一线地区,来自国家的投资并不多。1978年,广东省的工农业产值排名大陆地区第五名,远低于当时排名第一的上海,和排名第二的江苏。但到了1989年,广东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经济省份,至今持续29年之久。能够让广东长期牢牢坐在中国第一大经济省份宝座的位置,民营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2017年广东省GDP89879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比重约为10.5%,排名全国34省份之首。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48339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3.8%。
同年江苏省GDP85900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10%,排名全国第二。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约为47589亿元,占GDP比重达55.4%。
从民营经济的总量看,广东稍微强于江苏。但江苏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比广东略高一筹。应该说,两省民营经济的实力非常接近。
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江苏省已有82家企业入围排名全国第二,广东省有60家企业入围排名第三,仅次于浙江和江苏。从数量看,江苏强于广东。
但从民营企业,尤其是超大型的民营企业经营情况来看,广东并不输于江苏省。在2017年排名前12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来自广东的华为拔得头筹,其营收比排名第二的江苏苏宁集团,高出1000亿元以上。
在这12强企业中,广东省有四家企业入围:华为、正威、万科、恒大,数量最多。江苏省有两家企业入围,分别是苏宁和恒力集团。因此,从民营企业经营的情况来看,广东领先于江苏。
在知名度上,江苏省的民营企业也确实不如广东。广东省诞生了诸如华为、中兴、腾讯、大疆、格力、美的、碧桂园等全国著名的民营企业。而江苏省的全国著名民营企业则少得多,较为有名气的是苏宁、沙钢和海澜。
整体上来说,广东和江苏的民营企业各有千秋。非要比个高低的话,江苏省略逊一筹。
羞愧与追赶,山东的压力山大
相较于以上三省,山东的地位显得很尴尬。
论整体规模,山东民营经济总量排名第三,被广东和江苏碾压,和GDP排名类似。在民营经济活力和比重上,又被排名第四的浙江碾压。
以富豪榜为例。
福布斯今年6月14日的数据显示,中国前十大富豪中,有6位来自于广东省(马化腾、许家印、杨惠妍、何享健、王卫、张志东),3位来自于浙江(马云、李书福、丁磊),1位来自于北京(王健林)。可以看出,广东的顶级富豪数量最多,占了全国的六成。
山东首富张士平家族的财富在全国只能排到第40位。这个排名和山东省经济实力在全国的排位并不相称。
魏桥集团的营业收入不算低。2017年,魏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90亿元、利润131.5亿元。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列前茅,远远高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等企业。但魏桥的主要业务是纺织、铝业、热电,属于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增长空间有限,利润率不高。
魏桥旗下有两家在港上市企業——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最新市值分别是717亿港元和44亿港元。同时控股A股上市企业宏创控股,最新市值36亿元人民币。这几家企业市值加起来,还不如阿里巴巴的一个零头。
阿里巴巴最新市值5300亿美元。
山东省虽然是中国经济总量第三大的省份,但并没有像广东、江苏、浙江等省诞生众多富豪。主要原因是山东民营经济不算发达,且经济结构侧重在重工业。
近年来,山东民营经济整体发展势头良好,总量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加。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8%;民间投资达到4.2万亿元,是广东省的1.8倍、江苏省的1.2倍,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8%,较全国高1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广东省和江苏省16和7个百分点。
但与此同时,山东民营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市场主体中私营企业占比不高,且平均规模较小。以2016年为例,山东私营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71.3%,分别比浙江、江苏低16.2和11.6个百分点;市场主体户均注册资本(金)仅相当于广东的56.9%、江苏的60.2%和浙江的67.8%。二是民营经济传统产业比重仍然偏高。“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山东入围57家,浙江、江苏和广东分别入围119家、82家和60家,其中山东入围企业属于六大传统产业(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的占到了40家,营业收入和利润占比分别占到78.1%和71.9%,比重偏高。三是民营企业组织制度和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山东个体工商户实有户数在市场主体中的占比超过70%,同时绝大部分小型民营企业依然采用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创新观念不强,品牌意识落后。
2018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新浪、搜狐、美团、三六零、小米位列前十名。东部地区互联网百强企业数量达到87家,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安徽、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湖北、湖南、重庆、四川9个中西部地区省份共13家企业上榜。山东和这些省份处于同一档次,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在这一新兴产业面前,山东全面失语。
默默发展起来的山东民营企业,在阿里巴巴、华为、腾讯、网易、娃哈哈、碧桂园等一系列响当当的名字面前,好像集体失语。山东在GDP、民营经济总量等的数据上都是排名第三,却为什么总给人以“穷”的印象?
四省民营经济PK结果,显而易见。
知耻而后勇,山东还需要在破除官本位思想,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下大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