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比较阅读,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2018-01-03 11:43黄燕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实词虚词比较法

黄燕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十分广阔,既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发展思维,提高自学能力,也能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丰富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的可感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运用比较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方式。尤其是面对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当的中职学生,比较法更是切实可行,能够更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拓思维空间,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一、同一题材或主题,不同作者作品比较分析

对于同一题材的写作,不同的作者因其立意不同、观点不同,文章表现的主题思想也会异彩纷呈。语文教师要归集同类主题的文章让学生比较着阅读,从内容、结构、写法上进行列表分析。

以《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为例,三篇文章都以战国时期的秦王朝为谈论对象,作者分别为贾谊、苏洵和杜牧。通过阅读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形式不同:贾文、苏文属于文言文论文,杜文是以赋的形式创作的;议论的角度也不同:《过秦论》以秦朝兴亡的史实作为立论依据,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的论点——“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旨在借此观点提醒汉文帝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六国论》从六国被秦所灭的角度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运用隐喻的手法批评北宋王朝苟安妥协,不思抗战的懦夫行为;《阿房宫赋》则以阿房宫为题材道出了秦之速亡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论点,借古喻今的目的是给唐王朝敲响警钟。学生通过三篇文章的阅读,顿悟了战国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和加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比较法阅读给学生带来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也可以同一形式的课文相比较来导入新课,如教苏轼的《石钟山记》时,教师可挑选学生已学过的同类型的课文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还记得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它的姊妹篇苏轼的《石钟山记》,比较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回想着《游褒禅山记》的内容和形式,它形似游记散文但并不侧重于山川景物的描写,而是落脚于议论,偏向于因事说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写法,采用的是叙议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具体的游记来阐述其中的哲理。学生通过教师的导语指引,不仅复习了上一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对新学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石钟山记》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同一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分析

对于同一作家的作品,因其创作道路上历经社会的变迁、个人境遇的变化,思想观念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只要细细阅读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就会发现文章的不同基调有着不同时代的色彩和烙印,让学生比较着阅读有利于他们全面了解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以李清照的词作为例,早期的作品《如梦令》是一首描写夏日泛舟郊游流连忘返情景的诗词,词中作者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现出因酒后迷路而误入荷花池的欢乐情形,阅读起来让人深深体会到李清照早期的幸福生活,字里行间反映出来的是她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情怀。而后来作者经历了社会的动乱和家庭的变故后,写作的词风大变。我们从她的后期作品《声声慢》中不难看出李清照国破家亡后凄惨的生活境遇,心境也由当初的幽闲闺情变为如今的情感痛苦。

又如,现代文中鲁迅的作品是最多的,我们学他前后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可以看到他的写作形式和表现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前期代表作《孔乙己》《阿Q正传》《藤野先生》以小说和散文的形式为主,精准地审视了国民的劣根性,看着乡土的败落展现出知识分子的彷徨和惆怅,“哀其不平,怒其不争”是这个时期鲁迅写作的主题思想,倾向于“冷嘲”为主。后期的代表作《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以杂文形式为主,鲁迅以笔为武器旨在唤醒人们沉睡和麻木的意识,让大家看到时政的昏聩而奋起反抗,在与各种学术观点的人的论战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的时弊,批驳得入木三分,充分展现了一个进步文学者不畏权势,敢于“热讽”的爱国情怀。

三、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等古汉语知识的比较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程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运用比较教学法,启发学生理解和记忆文言文基础知识,在温故知新中积累和运用文言知识。

1.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的比较

《鸿门宴》一文中,“谢”字共出现过三个不同义项,分别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b.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c.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这三个义项都是“谢”字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项。教师在对本文的教授过程中,只要引导学生对这三个例句所处的前后文意进行比较理解,就可以归纳总结出“谢”字在每句中的不同释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一实词的认识。

2.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现象的比较

古汉语中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中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大都会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进行对比分析,以突出二者的相异之处。《游褒禅山记》的“思考与练习三”通过认的比较,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字词的意义,而且深化了对原句的理解。

3.文言虚词的比较

文言文的虚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棘手难题,虚词的用法很多,可翻译成不同的词义,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于掌握,但不是说文言文虚词没有规律可循。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妨采用比较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同一个虚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帮助学生寻找各种句型的虚词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归纳整理,从而快速掌握其用词的规律性。以“而”为例,在文言文中,“而”字应用广泛,语文教师可以找出不同含义的“而”字句子来,如“蟹六跪而二螯”“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罔”等,与学生一起来探讨它的词义:分别表示“并且”“然后”“地”和“但是”在理解这些典型例句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自己归纳“而”字运用的规律。学生之间互动总结很是到位,把“而”字的用法分為四类:一是表示并列关系,二是表示承接关系,三是表示修饰关系,四是表示转折关系。比较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虚词,从句子结构入手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了词义和掌握其运用的方法。

总之,比较阅读是最佳的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方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比较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供比较的内容也甚多,只要运用得当,比较阅读就能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实词虚词比较法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比较法学习Co和Co2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