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张新+王小斌
[摘 要] 基于大数据技术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山东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为契机,进行分方向(开设财经大数据分析方向)培养,并在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模块化、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强化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109
[中图分类号] G40-051;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3- 0218- 03
0 引 言
目前,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已经成为信息管理领域中的热点。从信息技术层面看,复杂性度量、数据计算新范式、新兴的IT基础架构、数据的安全与隐私将成为研究大数据的核心问题;从商务管理层面看,由社会化的价值创造、网络化的企业运作以及实时化的市场洞察等多个视角出发考虑如何研究社會化网络环境中的行为机制与社会资本结构、企业网络生态系统及其协同共生机制、大数据环境下顾客洞察与市场营销策略,并由此生发出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
因此,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已经在社会计算、商务智能、新媒体传播、信息系统架构等信息管理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给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人才需求状况
大数据时代,需要处理的数据集合,不但在规模上急剧增长,数据类型也更趋复杂,对信息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DWI(The Data Warehousing Institute)对大数据的分析报告指出,对现有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测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在日趋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未来的信息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以适应深度分析数据的需要,比如技术能力 (工具、流程、专业知识)、管理能力(领导艺术、项目管理)、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团队协作、解决问题) 和系统能力(系统开发、企业规划) 等。另外,对信息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在激增,据 2011年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的一份报告预测,美国到2018年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经理人才的需求量大约在150万,此外,还需要 14万~19万数据分析方面的资深专家。我国相关部门预计3到5年内,来自政府、媒体、企业等方面的数据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的需求将达100万人左右,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水平,都远远达不到要求。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满足人才需求,美国政府率先行动,实施了一系列促进计划,以鼓励研究型大学设立跨学科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培养新一代数据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例如向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开发项目投资 1 000万美元,该项目旨在集成3种数据转化信息方法(机器学习、云计算和众包),为“EarthCube”项目(旨在允许地球学家获取、分析和共享与地球相关的信息)提供第一阶段的资金支持; 向一个研究培训小组(支持一项教授大学生如何利用图形和可视化工具解析复杂数据的培训计划)提供200万美元的资助;为一个由统计学家和生物学家组成的专业研究团体提供 140万美元的研发资金;召集各个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转变教育与学习模式等。美国已将发展大数据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以求继续保持在国际上的科技领先地位。
国内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首都经贸大学5所高校组建了一个协同创新平台,以“应用统计专业硕士”为载体培养大数据分析方面的人才,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大数据分析硕士培养协同创新平台的第一期实验班已于2014年秋季学期开班。2016 年 2 月,教育部公布新增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南大学成为首家获批高校。时隔一年,2017 年 3 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获批的 32 所高校。到此为止,我国已有 35 所高校获批该专业。
3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挑战
在大数据环境中,作为交叉学科的信息系统学科领域在应对大数据的过程中衍生出非常多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催生了很多创新产业,重构甚至颠覆了某些行业的传统产业链。复旦大学黄丽华教授在“第二届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论坛(2013.11)”上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很多新的有待解决的问题和需求:
第一,大数据概念,凸显出了当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一种显着的社会性特征和应用需求,传统的信息获取、处理、实现方式将完全改变,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对一般数据规律和模型的把握,而且还应具备系统思维和全面把握的综合深入能力。
第二,大数据概念的产生,是人们对信息价值认知的巨大飞跃。获取数据已非难事,对这些富媒体化的数据处理尚待研究,处理方法、管理方法、科学范式将完全改变。
第三,大数据突破了过去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的领域、技术和科学范式,必然重塑信息系统学科和专业。因此,信息系统学科发展更应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不仅指一般的程序员和数据库工程师,更需要一大批包括数据分析师、首席信息官、社会网络学家等高端人才,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基础。
4 大数据背景下山东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
4.1 专业概况
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沿自1990年原山东经济学院开始招生的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目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4个班200余人,在全国600余所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中属于招生规模比较靠前。该专业在“九五”期间(1996年,“经济信息管理”)及“十五”期间均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山东省重点学科布局调整,该专业所在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又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1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为第一研究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团队2008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2009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2016年被遴选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16年所在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被遴选为“山东省一流学科”。如图1所示。
4.2 培养目标
山东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定量分析理论及方法、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党政机关、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管理咨询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承担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信息和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3 课程体系改革
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挑战和我校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招生规模相对较大的情况,我校信管专业在制定2017版培養方案时进行了大胆改革,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尝试进行分方向培养:企业信息化、信息系统开发以及财经大数据分析三个方向。
在设置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时,坚持“通识性、大平台与分类培养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三个方向的通识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平台中课程设置没有差别,只是在专业选修模块和专业实践模块进行了分方向培养。
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4.4 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首先要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因此,学院与浪潮集团、中创软件以及齐鲁软件园驻园IT企业建立良好的师资培养合作关系,一方面每年委派3~5名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3~5人作为专业建设合作带头人,专业技能课程聘用企业或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25%以上。
4.5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4.5.1 巩固和强化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巩固、提升、适当调整已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与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层次和水平,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企业实习、见习机会。根据需要,继续开辟新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更多的实践环境。
拓展和深化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采取联合项目立项的形式,加速已有和正在进行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4.5.2 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依托济南市历下区与我校合作共建的“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制定本专业本科生创业计划,实行学分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鼓励学生尝试在校进行创业实践,扶持已具备运营条件的创业项目在园区进行孵化,直至推向市场转为产业化应用。
4.5.3 加强专业实验室环境建设
学院近年来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累计投资880余万元,组建了教学实验中心,目前已经拥有7个专业实验室,可使用的实验室面积1 200平方米,实验教学及科研用设备及计算机500多台(套)。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实验室包括:信息系统工程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电子商务与供应链实验室、企业管理模拟实验中心。另外,在建研究用大数据与商务分析实验室、物联网与智慧养老实验室各一个,共300平方米。
5 总 结
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组织运营和社会活动中的不断应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山东财经大学以“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为契机,考虑本专业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打通课程界限,实行分方向培养,进行模块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林金娇,樊铭渠,蒲海涛,等.基于社会需求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1).
[2]冯芷艳,郭迅华,曾大军,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1).
[3]徐宗本,郭迅华,曾大军,等.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前沿课题[J].管理世界,2014(11).
[4]刘伟.新兴IT技术背景下的信息管理与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J].图书馆学研究,2016(3).
[5]刘婷婷,李长仪,张立涛.大数据时代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6]查先进,杨海娟.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影响因素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