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形势下,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突发事件日益增多,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部分。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入手,探讨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防范对策,以期减少对学生的伤害维护师生安全,构建和谐校园,这是今后一定时期内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防范对策
目前我国正处在新形势下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协调难度加大,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而且在很长时期里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各种严峻考验。转型时期突发事件管理机制的不足,使得最应受到保护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反而成为社会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力量,这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引发突发事件的主要问题
1、危机忧患意识不强,很难有效达到预防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也没有真正纳入议事日程,导致相应的日常预警预防、教育培训、突发事件演练等工作就会十分缺少,有的学校甚至就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相应具体工作。现阶段,从整个社会的教育和社会文化来看,偏重于学生对知识地学习和智力的幵发,忽视了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人格美德教育、安全防范教育等,没有对其进行危机防范和应对知识的系统培训,更不用提进行危机实战演练等。
2、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防范联动机制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没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制定切实有效的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更也没能够建立一套由政府、学校、社区、家长、新闻媒体共同组成的联动机制。事实上,高校作为社会的有机细胞,本身也是动态组织系统,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获得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及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使组织的内外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以实现高校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尽力减少与避免不良互动带来的危机,处理好大学公共关系危机。
3、高校周边环境复杂诱发的不安定因素,导致学生行为上的失衡
现在高校都主张幵放性办学,与社会联系日益紧密,这虽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如:社会人员随便进出,学校门卫很难去识别,诸如这几年校内偷窃事件频繁发生,有数据表明很多是来自外来人员。另外随着“大学城”、高教园区的兴起,众多高校新校区出于扩大规模的需要,都搬迁到城市郊区,而那里也往往是流动人口复杂,治安形势相对来说比较严峻,如果对这些治安问题处理不当或不及时,极易酿成校园突发事件。
4、缺乏社会认知性,法制法规观念淡薄导突发事件的主观因素
虽然突发事件的动因是由于多种因素,但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在对一些重大事情的判断上,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自我的价值判断作为衡量事物是非的标准,造成偏激的行为后果。也有的为别人所鼓惑,因一时冲动,将法律道德观念、学校纪律都置于脑后,成为突发事件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的导致的主要危害
随着人民群众的法律和民主意识增强,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社会上出现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诱发高校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多数突发事件的参与者采取不合法的方式,提出合理要求,但常常合理要求与不合法行动、无理要求与非法行动相互交织。高职院校突发事件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危机事件,其凸现高职院校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发生主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加之网络和媒体信息传播快捷,事件传播速度很快,需要紧急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危害会漫延扩大,高职院校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并形成连锁效应,极易被社会上别有用心者和闲杂人员所利用,对社会和学校自身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且,突发事件发生后造成的很大危害,事件的处理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防范对策
1、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实行隐患排查和动态监控机制
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最重要的预防制度,是实现群防群治、源头治理的有效途径。一要加强校园突发事件风险评估。对校园及周边地区易引发突发事件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和评估,建立风险综合数据库,实行风险动态监控机制。二要加大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要掌控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人员可能爆发突发事件的预判,在全校上下营造全员参与、全过程防控的机制。同时,高职院校在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更要强调责任制度和长效机制,使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新媒体引导的覆盖率
学校要着眼于整个“平安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安排来确定各个阶段的宣传重点,紧紧相随、密切配合、鼓舞推动、提供服务的特征和作用,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载体,采取多种形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方位、多渠道,坚持以重大政治历史事件为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开展各类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使这些网络阵地成为有影响力以及青年团员关注、信任和喜爱的新媒体平台,形成可以让他们为之信任的“精神家园”,提高他们的归属感。
2、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危机意识和应急能力
首先,采取平等对话方式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安全意识实况。总体上说,现阶段我国高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不高,危机意识不强,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知道如何应对或者应对不当。因此,高校要加强宣传,深入开展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公寓活动;积极幵展师生危机演练,培养危机意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增强教职员工第一时间应对危机的技能;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形式,如各类讲座、宣传教育片、网上新闻、公告栏等全面普及安全教育
的常识。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完善应急处置机制,细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时开展演练。
4、强化教育和管理,着力解决学校周边突出治安问题,完善防控体系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师生的法制、安全、心理健康等教育。加强学生法制和思想道德教育,认真排查整治校园安全隐患,杜绝打架斗殴事件和严重伤害案件发生。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和完善预防、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完善信息保障、物资保障、人员保障,定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四位一体的应急安全防范体系,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学校应急处理能力。第二,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防范制度、值班制度、报告制度、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制度等各项制度。学工处、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与公安、消防等单位形成了联动处理机制,定期牵头开展校园清除火患行动。
参考文献:
[1]孙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5)
[2]梁庆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思想法制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3]于钦华突发事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5,07.
作者简介:
李光茂(1982— ),男,湖南邵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高教管理。
*注:此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高校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平安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15F0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