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环境下的五台山文化品牌传播研究

2018-01-02 09:51郝茹茜
戏剧之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品牌五台山

郝茹茜

【摘 要】当下,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媒体和大数据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因此,五台山文化品牌应当迎合大众传播环境,主动利用自媒体、大数据等技术,对受众需求进行精确的分析,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渠道,进行文化品牌的传播。

【关键词】大众传播环境;五台山;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238-01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市五台境内,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现存可见的文物证明最晚在北魏时已有寺庙建筑。自然风光秀丽奇特,夏季气候凉爽宜人,革命斗争遗址和遗物颇为丰富,是融佛教圣地、避署胜地、革命圣地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五台山是山西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最靓丽的一张名片。

一、五台山文化品牌的构建

(一)佛教文化是其文化品牌的核心。与其他佛教圣地,五台山具有文殊道场、汉藏同归、兼容并包和寺庙历史悠久等特色。其原因包括以下幾个方面:其一,五台山位于汉藏佛教徒共同确认的文殊菩萨的道场[1];其二,五台山是唯一的汉藏佛教共居一山的地方;其三,五台山拥有很多教派,魔法宗更为独有;其四,建寺早规模大历史久。

(二)艺术文化使其文化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一,五台山的佛教建筑数量多、朝代跨度大、保存良好,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宝库。其二,五台山的佛教音乐源远流长,此外,五台山的佛教舞蹈也极具魅力,与佛教音乐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其三,五台山周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如佛教泥塑技艺、舞台戏等。

总而言之,五台山文化品牌的关键在于其蕴含的佛教文化,这是其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支撑五台山文化品牌的关键,因此应当对其佛教文化进行充分的挖掘,使消费者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得到更深层次的享受。[2]其周围环绕的众多艺术文化也是五台山文化品牌的重要构成,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二、大众传播环境下的五台山文化品牌传播现状以及有效途径

(一)现状。以往,在对五台山文化品牌进行宣传时,包括利用传统的媒介,例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因此宣传推广效应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换代,一些新的传媒媒介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宠儿,五台山对这些新媒介也十分重视,充分的利用它们对五台山文化品牌进行传播,具体包括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以及官方微信公众号,这些新媒体虽然具有巨大的传播效力,但是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媒体的传播效果。此外,还通过交通广告、相关活动、大型情境体验剧、影视剧等进行宣传,但整体效果都不是十分理想。

(二)大众传播环境下五台山文化品牌传播的有效途径。通讯技术的发达,已经将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同网络、自媒体等新媒体的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在很多程度上促进了影像、知识、信息传播的便捷和及时,因此在进行文化品牌传播时,应当充分考虑新媒体的作用,通过对新媒体的有效应用推动文化品牌的大范围传播。就五台山文化品牌来说,

其一,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作用。五台山文化品牌传播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年轻人,而微博、微信在其日常的生活中至关重要。[3]但在利用微博、微信进行相关内容推送时,应当注意更新的及时性,内容的新颖性和原创性,在进行图文编排时,应当尽量追求艺术美,充分利用评论区与观众进行互动,解答其疑惑。应当避免将其作为新闻稿件进行制作,生硬死板,在进行文字设计时,应当尽量诙谐有趣,接地气,注重实效性,而插入相关图片时,要保证图片的清晰度,提高图片质量。

其二,充分利用微视频等新兴媒介。新媒体的更新换代十分快,进行五台山文化传播时,应当紧跟时代潮流,通过最流行的媒体宣传。如当前比较盛行的抖音小视频、火山小视频等,都深受年轻人喜爱,很多旅游景区都因为这些软件大火,五台山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些软件,拍摄一些精致的视频进行相关的传播,同时也可以鼓励广大的游客进行拍摄,以增强其传播效果。

其三,通过微电影、网剧等长视频形式进行宣传。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十分快,因此进行影视剧制作不仅成本高,而且很难吸引观众的兴趣。而通过微电影、网剧等形式,可以使人们在吃饭、等车等零散时间就可以进行了解,因此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与长篇大论的影视剧相比,其传播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人们对于事物的持续注意远远降低,人们很难坐下来静心的看电视、看报纸、听收音机等,而更多是抱着手机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就为我们进行五台山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思路,应当根据现代人的这一特征,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进行相关的传播,以增强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玉丹.新媒体视角下闽学文化品牌形象的塑造与传播[J].大众文艺,2017(10).

[2]李江.浅析晋中社火节民俗文化品牌在自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J].大众文艺,2017(21).

[3]王丹丹,郑庆荣,侯艳军等.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与保护对策[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33(4):20-23.

猜你喜欢
文化品牌五台山
五台山
五台山掠影
往五台山(外一首)
“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策略研究
五台山的冬
应征联切题再议——“翼彩五台山”征联评选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