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照民 杨红旗
【摘 要】金钱板的传播形态是指金钱板在传播活动中所呈现出的组织形态、媒介形态、艺术形态等,这三种形态在传播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把握金钱板的传播形态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金钱板”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金钱板。
【关键词】金钱板;传播形态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08-02
金钱板是一种形成于清道光年间的四川民间传统方言说唱艺术,其道具简单,表演精彩,篇目众多,深受群众喜爱,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2008年,金钱板被列入第二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①虽然金钱板成为国家级非遗已经十年了,但是其受到的关注依然非常有限,关于金钱板的学术研究数量极少,对金钱板的保护依然只停留在简单保护的层面,对金钱板作品、唱段和传承人的保护依然不够。金钱板作为四川说唱中的杰出代表,保留了传统方言的韵味,也延续着老成都、老四川的文化魅力。金钱板在近两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其独特的形式在娱乐功能、文化功能、政治功能和宣传功能等方面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价值,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间艺术,不仅能及时保存流传在民间的历史记忆,还能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传播形态的研究能更好地洞悉金钱板在近两百年传播活动中呈现出的组织形态、媒介形态和艺术形态,了解金钱板的传播规律,为金钱板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撑。
一、组织形态
组织形态主要是指金钱板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金钱板艺人不同的存在形式。四川金钱板的形成和大部分民间曲艺的形成相似,清道光年间,四川曲艺相互借鉴,曲艺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金钱板的形成。在这个时期,金钱板艺人开始走南闯北,以演唱金钱板为生。“到同治末年,四川金钱板成为流行曲种之一。”②金钱板形成初期,艺人们多在乡野和场坝卖唱献艺,表演的内容也简单粗俗,尚属于“路岐人”之列。“最初唱劝世文之类,以后曲目逐渐丰富,至清末已形成‘三打‘五配等看家曲目。由于打法、唱腔和演出技巧不同,又形成了清派、花派和杂派等流派。”③不同表演风格和流派的形成标志着金钱板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清末至民国初年时期,金钱板艺人中已出现德艺双馨的大家,当时四川名山县百丈场的杨永昌④就是金钱板清派中的代表人物。据《曲苑金荷邹忠新》一书中记载,约在1932年左右,邹忠新⑤到百丈场找杨永昌拜师时,杨永昌夫妇就住在“青云客栈”,以演唱金钱板为生。⑥此时金钱板艺人已经从走街串巷要饭讨口的路岐人变成了在客栈、茶馆说书演唱的艺人。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入川,建立了‘川陕苏维埃政权,为四川曲艺的发展开垦了一片新鲜的土壤。”⑦此时的金钱板艺人积极投身革命和抗日宣传,创作和时事、革命、抗日救国等相关的唱段,深入苏区和群众中表演。他们是普通群众,也是抗日革命的宣传员,这样的身份使金钱板艺人们的组织形态再次发生变化,他们兼具双重身份,既是书场茶馆里的卖艺人,也是投身革命的宣传员。金钱板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艺人们还成立了金钱板组织“‘金音乐贤会⑧,每年农历十月一日聚会,祭‘百寿图。”⑨由金錢板艺人成立的“金音乐贤会”是金钱板早期组织传播中的代表,行业组织的成立和金钱板艺人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不懈努力使金钱板得到良性发展并迅速壮大,一时间成为巴蜀大地上民间曲艺的新秀,深得群众喜爱。在抗日战争时期,金钱板艺人们到部队进行慰问演出,鼓舞士气、宣传抗日思想,此时的金钱板艺人不再简单代表自己,而是代表部队形象,作为部队思想宣传的组织代表。
后来,到1942年,“由王德成、余跃渊、邹忠新、吴国樑、王炎荣、杨青云、汪松庭、陈孝、石青云、严松元等十人发起,成立‘成都市金钱板通俗讲演宣传职业公会”。⑩可见,此时的金钱板在巴蜀大地上已经逐渐成长起来,成了群众喜欢的一种民间曲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金钱板艺人们的组织形态也经历了多次变化和发展。由于金钱板艺人在这一时期的存在形式比较简单,从一开始的个人到师徒的“路岐人”形式的演唱,再到成为书场茶馆的艺人形式演唱,这样的组织形态限制了金钱板的发展和传播,使金钱板只能在小范围内演出,限制了金钱板唱段的形成和发展。
二、媒介形态
媒介形态是指金钱板在传播活动中所依托的各种媒介。金钱板的表演道具是三块约三十厘米的楠竹板,其中两块嵌有小铜钱或金属片,三块竹板不仅是作为击打节拍的音乐道具,还是艺人演唱时作为辅助表演的道具。金钱板的传播活动中,三块竹板使金钱板表演魅力大增,是金钱板表演中重要的非语言媒介。初期的金钱板表演主要是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在政治清明的时期还兼有印刷媒介的传播。
由于金钱板表演本身的限制和清末至民国初年时期国内大众传播媒介的不发达的限制,金钱板在形成初期只能依赖简单的人际传播模式进行传播,而人际传播的媒介是空气,但人际传播中也有大量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媒介,比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服饰道具等等来传达的。人际传播的信息交流性强,信息的反馈更加直接、快速和集中,因此传者和受者都可以及时地把握信息,感受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印刷媒介并不发达的清末民国时期,金钱板唱段的传播停留在手抄本阶段。清末宣统元年至宣统二年,简阳人傅崇矩编撰了一本《成都通览》,该书被誉为清末成都地区的“百科全书”,由成都通俗报社陆续印出,书中刊载了一幅名为“打连三”?的人物画像?。至1939年3月,“‘内江孩子剧团巡回宣传队铅印《抗日宣传小丛书》五千册,书中有四川金钱板、四川莲花落、四川花鼓、莲箫、抗战小调等曲艺唱词。”?这些刊物的出版使金钱板的传播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人际传播,也使金钱板的唱段不再仅仅局限在艺人群体中传播,为金钱板在四川及周边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播媒介的不发达限制了金钱板艺人和金钱板唱段的发展,也就限制了金钱板的进一步传播,使金钱板依然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民间说唱这一阶段,其艺术性难以得到更大发展。
三、艺术形态
金钱板的艺术形态是指金钱板在传播活动中所呈现出的不同作品形态、流派、作品特色、美学特征等。四川曲艺的大融合为金钱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金钱板表演中渗透着川剧高腔、莲花落、四川清音、荷叶、花鼓等当时已经成熟的四川地方曲艺的精华。最初的金钱板演唱《劝世文》之类,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文的情况下,将其改编成适合金钱板演唱节奏的唱段。《劝世文》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既有乡土气息,也有文墨色彩。《劝世文》内容丰富,涉及生活的多个方面,唱词劝人向善、行孝,劝人兄弟和睦、互相帮衬,劝人读书学习、勤奋刻苦等。随着金钱板的逐渐发展,至清末已形成“三打”“五配”等成熟曲目,这些唱段多改编自传统故事、小说等,比如“三打”中的“鲍超赶营、西瓜宝打毗垆当(乾隆下访江南)、武松打董家庙”。?至民国时期,金钱板艺人的增多和创新使金钱板的曲目得到更大发展,邹忠新从老师孙洪云处出师之时,已经“记下了金钱板的传统段子120个,又向其他曲种评书、荷叶、清音、花鼓、扬琴中学习移植段子200个有余”。?
金钱板在近两百年的历史变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流派,主要是清派、花派和杂派。清派“重视咬词吐字,字正腔圆,细腻准确,行腔中不能有‘啦、‘哈、‘呀等虚字尾音出现,表演动作不大。”?花派讲究“板式打得花,打得热闹,且打且耍,眉眼身法灵活自如。”?杂派“唱词长短运用自如,不受节奏约束,唱一段说一段,说中带唱。”?根据金钱板表演曲目的唱词风格可以将其分为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传统曲目多为经典文学作品、名著等改编而来,篇幅较长,情节丰富;改革开放后的现代曲目多为民间生活写实或讴歌时代主旋律,宣传新思想和科学普及。当然,金钱板表演曲目中也有部分低俗色情的选段,但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和代代艺人的淘汰,这类曲目目前已经逐渐退出舞台,不再演出。金钱板在美学特征上也发生着变化,从开始的下里巴人逐渐转为雅俗共赏,不断在追求形式美、内容美和主题美。
四、结语
金钱板在清道光年间始于形成,经历近两百年的发展变化已经从一门简单的养家糊口的民间说唱变成一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最开始难以进入书场茶馆的窘境到献艺国家领导人、走进人民大会堂,金钱板的传播形态的变化也是时代变化的缩影。
注释:
①参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http://www.ihchina.cn/54/50559.html,金钱板项目编号:Ⅴ-91
②③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10.
④杨永昌(1864-1946),涪陵人,清派金钱板泰斗,在改进金钱板的唱腔、打法和表演等方面多有建树。
⑤邹忠新(1925-2013),四川安岳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员,四川金钱板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
⑥段传琛:曲苑金荷邹忠新[M].澳门:国际港澳出版社,2005,1-26.
⑦⑨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14.
⑧1917年在成都成立。
⑩ ? 编辑委员会.中国曲艺志·四川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3,31.
?“打连三”是金钱板形成初期的别名。
?傅崇矩.成都通览(上册)[M].成都:巴蜀出版社,1987,283.
?段传琛:曲苑金荷邹忠新[M].澳门:国际港澳出版社,2005,67.
?段传琛:曲苑金荷邹忠新[M].澳门:国际港澳出版社,2005,64.
???高宇飞.曲苑音坛[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