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摘 要】赣南采茶戏是在当地民间采茶歌舞的基础上集歌舞、戏曲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本文将对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与表演形式进行分析阐述,探索赣南采茶戏在弘扬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赣南采茶戏这一民族民间艺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音乐特征;表演;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0-0016-02
一、赣南采茶戏的源远
(一)赣南采茶戏的起源。采茶戏是流行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的一种戏曲类别。赣南是江西省南部地区的地理简称,赣南与闽西、粤东为中国三大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所以称之为赣南采茶戏。赣南采茶戏的形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赣南采茶戏属于江西省赣南地区的地方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在当地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形成的。采茶戏源于客家风俗,运用的是客家方言,并具有民间特色。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于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流传于赣南地区的信丰县以及安远县,这两个地方是赣南采茶戏的发源地。由于这两个地方在赣南地区盛产茶叶,所以与采茶戏息息相关。当地人民也以种茶叶谋生,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大多数农民会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来陶冶情操,鼓舞劳动热情,“采茶歌”也因此而得名。由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发展而来,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事情节的民间小戏,一般只有三人的表演,要么是两旦一丑,要么是生、旦、丑这三种角色的三人表演,所以采茶戏也称之为“三角班”。
(二)赣南采茶戏的发展。在明朝时期,赣南安远县九龙山茶区,茶农为了接待粤商茶客,常常用采茶灯的形式以采茶内容的节目即兴表演。从采茶歌到采茶戏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采茶戏并不是直接以戏进入大众视野的,最早只是哼唱一些小调,而在这些小调当中都是一些很顺口的唱词,如“春天里春光照,茶花白白站路旁;小弟传讯家中娘,茶香万里早晚忙”。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唱词,每句唱词只有四句,这种小曲活泼生动、委婉动听,到后来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进入元宵灯彩的行列,也就有了“采茶灯”,这种“采茶灯”的形式非常简单,就是简单的采茶歌舞的集体表演,为后来的“采茶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采茶戏的形成不仅限于采茶歌与采茶舞,还借鉴了花鼓戏以及花灯戏的部分元素。
二、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
(一)民歌小调入戏腔。赣南地区,上山采茶的劳动人民都有唱山歌的习惯,以烘托出劳动人民的内心情感,表达出劳动人民的热情。“十二月采茶歌”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山歌了,分为“顺采茶”和“倒采茶”;正月唱到十二月的为“顺采茶”。十二月唱到正月的为“倒采茶”。有些采茶歌是以情绪命名的例如《哭调》《还魂调》《劝郎调》等等;而有些采茶歌又是以劳动种类或者是地域名称来命名的,例如《打鞋底》《上山调》《割韭菜》《挖笋》等等。后来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具备着民间特色,在经过资深艺人的加工、研究将这种戏曲化转为地方化之后就形成了赣南采茶戏的独有唱腔音樂。
(二)“三腔一调”民歌曲牌。三腔指的是“茶腔”“灯腔”“路腔”,而一调则指的是“杂调”。其中以茶腔和灯腔为主,路腔与杂调为辅。“茶腔”在赣南采茶戏声腔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声腔当中的核心。“茶腔”的节奏较为活泼轻快,其旋律也比较的抒情,带有着一股乡土气息的田园风味。例如全国很有名的《斑鸠调》《牡丹调》《上山调》等等。它的曲牌调式一般为徵调紧接着是商调和羽调,还有少数的双重调式以及调式交替的唱段。而“灯腔”是赣南采茶戏当中最重要的声腔,其旋律偏戏曲化,跌宕起伏,时高时低,再加之锣鼓和唢呐这两种乐器的融入,表达出的情感是让人很振奋的,犹如劳动人民的劳作精神一样。“灯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唢呐再加上一套锣鼓,它的调式大部分都是徵调与宫调,少有羽调和商调。“路腔”部分曲牌来自于湖南,有些老艺人也把“路腔”称之为“湖南腔”。“路腔”当中的一些曲牌与广西彩调有许多相同之处。“路腔”的打击乐点子是赣南采茶戏当中特有的锣鼓经。“杂调”由于它的曲牌在这个腔戏当中比较特别的风格,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声腔运用,所以叫做“杂调”。在赣南采茶戏的声腔中仅仅只是穿插使用,有点缀的作用,偶尔也能在艺术当中起到一种特别的效果。
(三)“勾筒”正反弦的伴奏形式。所谓勾筒就是在早期戏曲舞台上所运用的一种民间乐器。在传统的赣南采茶戏当中,以勾筒为主要的演奏乐器,外表与二胡相似,勾筒的音色要比二胡的音色更为粗犷,音量也比二胡的音量要更大一些,是因为勾筒是用全竹子所做成的,然后在筒的一端用蛤蟆皮蒙上的,并且琴筒也比二胡的要更大一些,所以具有独特的乡土气息。用正反弦顺腔伴奏,正弦就是即随唱腔,而反弦则是其他助奏的,是用客家方言或者是赣州话来念唱,具有它独特的风格。也反映出了当地人民坚强的性格特征。
(四)创腔手法。赣南采茶戏当中大多采用的都是主调的一个选择以及主题的贯穿为主要的创腔手法。主题贯穿的主线是从头到尾反反复复的利用基本腔调;而主调的一个选择就是为某一个角色选择一个人物性格以及表达思想相符合的一个基本腔调。在使用这种创腔手法时体现了赣南采茶戏当中传统曲牌的民间特色以及民俗文化,既保留了传统的民间文化,又赋予了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三、赣南采茶戏的表演
(一)表演形式。赣南采茶戏的表演中,以喜剧风格为代表,运用诙谐富有情趣的创作手法。它的表演特征为“三奇三绝”三奇则指的是一奇为没有宫廷舞和才子佳人舞;二奇为以动物动作命名,大部分表演的动作都是在模仿动物的动作;三奇则是音乐与舞蹈和戏剧相融合,把它视为地方歌舞剧。而三绝则指的是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在矮子步当中分为矮桩、中桩、高桩,而矮子步的基本步法可分为矮步、高步、矮步交叉步、摇磋步、惊步、滑步以及铲步。矮子步在所有的戏曲当中是独树一帜的,其他戏曲都没有的。单水袖在赣南采茶戏当中只有一个左袖筒,同时创造了很多的舞蹈术语。三奇三绝的特征反映了赣南地区客家人民的现实生活,体现了客家人民的坚强意志。赣南采茶戏与传统戏曲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演员的基本功,不断完善,把地域文化、民间艺术特色更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二)角色特征。赣南采茶戏当中的角色一般要么是两旦一丑,要么是生、旦丑这三种角色的三人表演,所以采茶戏也称之为“三角班”。小丑分为正丑与反丑,正丑的表演以“矮子步”、“扇子花”为主,它的节奏鲜明轻快又活泼,独具特色,正丑一般指的就是劳动人民当中的青壮年男子,丑行俊扮,体现出一种淳朴、善良、大方、幽默的一个性格角色特征。而反丑则是丑行丑扮,它的表演的动作与“正丑”差不多,但在性格特征上多指的是一个风流倜傥、花花公子、酒鬼、赌鬼之类的。常常用一些动物形象的动作来体现角色人物性格特征。小旦的表演动作比小丑的更为复杂多样,要双手与单手都会打扇子花,它的基本步法会有碎步、八字步、磨子步等等,其体现出的是一种勤劳、聪明的农村女孩或者是少妇,身姿矫健而优美。采茶小戏的表演,来自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表现出了人物的鲜明的特征以及真实的细节,南方人的细腻、热情、乐观是南方小戏的成长孕育的土壤,成为祖国戏剧百花园当中的山茶花。
综上所述,本文对赣南采茶戏的源远、音乐特征以及表演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论述,探究了赣南采茶戏的音乐特征和表演形式,以及赣南采茶戏的剧目内容等,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艺术,使赣南采茶戏在民族民间文化领域里蓬勃发展,我们要保护好民间文化、戏曲文化。
参考文献:
[1]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2.
[2]龚国光.江西采茶戏的当代品格与演剧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2.
[3]何唏.赣台客家一家亲[J].两岸关注,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