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信进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之中,复习课属于一类非常重要并且也是基础性的课程类型。本文在分析以及探究优化初三阶段数学课程复习教学策略的基础上,以图形相似为例,对初三时期数学科目复习课的案例展开分析,进而对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帮助。
【关键词】初三数学 复习课教学 教学优化
前言
数学教师在实施初三年段的复习课之时,需要对初中生当前认识水平以及心理特征加以充分考虑,帮助学生对已学知识加以巩固以及掌握,进而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数学知识,把提升学生借助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的综合能力当作教学目标。如今,初三年段的数学科目的复习教学仍旧存在不少难问题,而本文则是深入分析以及研究初三阶段的数学复习教学。
一、优化初三阶段数学课程复习教学策略
1.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在对课堂教学加以优化期间,预习属于教学基础,而且教学效果和预习效果存在直接关系。数学教师在对“学案”加以精心设计之时,预习部分需按照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目标加以制定,初中生则需根据学案之中具体预习内容展开学习,这样可以提升其主动学习这一意识。而且,教师设计出来的学案最终质量会直接影响初中生预习质量。所以,教师需以学生真实认知能力及教学大纲为依据来对学案加以设计,除了要对层次不同的初中生加以考虑之外,同时还要使得预习内容具有一定梯度,可以层层递进。针对初三年级的数学科目复习课程有关学案设计而言,数学教师需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对预习活动加以安排,并且对预习实践以及预习难度加以严格控制,通常以十分钟为宜。
2.实施互动讨论,逐渐让学生养成质疑精神
复习课上交流环节可以对学生课前预习具体效果加以检验,并且及时对问题加以发现以及解决。而在初三年级数学科目的复习课上,教师可让学生将自身预习结果加以展示,而展示交流则可分组实施,让成绩好的学生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之后再把难以解决的数学题进行集中讨论,让成绩中等的初中生参加组间讨论,从而集中所有学生智慧使得问题最终得以解决。在对初三数学加以复习期间,展示交流属于重点环节,当学生在进行分组讨论以及互相帮助期间,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增强其学习效果。而且,此环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活动内容也较多,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回顾以及深化[1]。
3.进行分组合作,让初中生逐渐养成团队精神
复习课上,教师可实施恰当分组,把各小组当作独立团队。同时,确保每组含有8名学生,即成绩较差、普通、中上以及较强的学生各2名。组内所有成员都需承担不同分工角色,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帮助、交流以及促进,进而对小组任务一同进行完成。组内成绩好的初中生可帮助以及指导学困生,而成绩中上以及一般的学生想法同样可对优等生加以启发,进而实现思维互补。教师在对学习任务加以布置之时,需对组内所有学生真实学习需求加以考虑,促使学生能够对合作学习产生较大兴趣,积极参与,进而对其团队精神加以培养,让所有学生可以进行全面发展,并且实现个性化的提升。
4.开展课堂反馈,对教学效果加以检验
复习课上,课堂反馈乃是对教学目标最终是否实现的重要检测方法,同时也能促进教师当前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通常情况下,教师可把检测时间设定为5分钟,并且借助检测结果来对学案加以修改以及补充,进而促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当对复习课进行拓展延伸之时,教师可用考试方式来提升学生成绩[2]。数学教师可按照中考数学具体考试大纲以及命题原则来对试卷加以设计,而且试卷内容需对课程标准之中知识内容加以体现,同时教师不可随意提升试题难度,也不要出难题、怪题以及偏题。所以,教师需对考试大纲以及课标内容不断加以研究,并且结合考生成绩,尽可能的减轻学生学业压力,让其能够对数学知识加以高效学习。
二、初三时期数学科目复习课的优秀案例分析——图形相似
1.课堂内容
图形相似主要是对图形形状加以研究的内容,要求学生在对全等知识加以深化理解的同时,还能借助图形相似有关知识来对数学问题加以解决的方法。复习课上,教师需引导学生借助全等及相似的三角形具体判定方法,对预习期间具体解题过程加以讲述,进而提升学生现有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这些能力。
2.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
对比例性质以及线段的比加以理解;对图形相似进行认识;同时对图形相似有关性质加以掌握。
(2)方法和过程
复习课上,借助相似的三角形具体图形来让初中生回忆相似的三角形定义以及判定方法,之后对常见相似图形加以归纳,之后引导学生对解题期间相似图形具体作用加以体会。
(3)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
借助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判定方法对基础问题加以解决,让初中生对解题乐趣以及成就感加以体验,帮助学生逐渐树立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其逻辑思维加以培养。
3.教学过程
第一,对相似三角形定义以及判定方法进行复习。
第二,进行师生以及生生交流沟通。
第三,进行基础类型的习题训练。
第四,进行拓展习题的训练。
第五,进行评价反思。
第六,对课后作业进行布置。
例如,在对三角形之中计算边长有关内容加以考查时,通常会涉及到中位线以及垂直平分线等内容。如图所示:△ABC之中,高为CD,中线为CE,并且有CB=CE,点A和D关于F点对称,并过F点做GF∥CD,且交AC与G点,之后连接EG。假设BC=12,AC=18,求△CEG周长?
解析过程:现已知BC=EC=12,由于F点位AD中点,因此G是AC的重点。因此,AG=CG=9。由于E点为AB重点,因此GE为△ABC中位线,因此GE=1/2BC=6,而△CEG周长是:CG+GE+CE=9+6+12=27.
本节复习课主要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知识,对已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并且整合图形有关知识,之后结合基础类型习题展开训练,并且通过拓展训练对学生解三角形有关问题综合能力加以考查。
4.教学评价
实施复习教学需对学生掌握知识真实情况加以明确,在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加以提升的同时,对其数学技能加以拓展。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数学水平较低,教师需对这些学生具有的恐惧心理加以考虑,并且直接借助数据结论,对基础题具体解题过程加以重视。
5.教学反思
实施本节课之前,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准备,并且在黑板上對相似三角形不同出现情况进行展示,并且一直对课堂活动进行跟踪观察,进而取得不错教学效果。教学期间,把学生当作教学主线,逐渐对深层内容加以拓展,及时对学生所遇困难加以指导,进而实现了预期目标。在对图形相似有关知识加以复习之后,学生能够对相似题型加以独立总结。由此可见,本节课整体效果较[3]。
结论
综上可知,在初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之中,复习课程属于重点内容,其对数学教师开展实践教学具体策略提出不少要求。因为初中生处于初三时期普遍面临着较大升学压力,所以,数学教师在对知识加以传授期间,需要帮初中生找到与其相适合的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思维,为其可以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合奠定基础。复习课上,教师需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在课上实施互动讨论,逐渐让学生养成质疑精神,并且进行分组合作,让初中生逐渐养成团队精神,开展课堂反馈,对教学效果加以检验,进而提升复习教学现有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景英.数学解题再探——初三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案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5):105-106.
[2]张云清.基于掌握学习教学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12):114.
[3]孙国芹.初三数学复习课多种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风,2014(23):224.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