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环环
摘 要: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从实验准备、学生分组、课堂管理与评价、实验总结四个方面谈提高分组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组;实验
实验教学分为播放实验视频、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三种,前两种实验形式简单可控,学生合作、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合作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切入点之一。在此背景下,学生的分组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化学教学中逐渐被广泛运用。但分组实验教学实施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大挑战,要在45分钟内完成实验指导、过程监控、信息收集反馈等教学任务,难度很大,容易顾此失彼。下面谈谈自己在分组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精心准备
实验前教师要亲自逐一检查实验器材和药品。如酒精灯是否可以点燃、天平关键部位是否生锈、药品是否变质等等。易碎的试管、烧杯等玻璃器皿,过滤纸、盐酸等易耗物品,要多准备,留有余量。
做好安全教育,重视应急处理药品的准备,如一般烫伤用的烫伤药膏、灭火用品等,尽量将意外事故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样既保证实验安全开展,也避免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畏惧心理。
在备好实验器材、药品的基础上,教师务必要提前试做实验。
要求学生预习,初步完成实验报告的框架,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基本原理、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
二、构建学生分组框架
探究小组的划分,一般要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实现合理分组的前提。全班48人分为12小组,每组4人,由组长、组员1、组员2、组员3构成。选学习能力较强、自律性高的学生担任组长,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明确职责和工作任务,同时建立奖励机制,激励组长保持工作的积极性。组长的任务是在实验过程中对组员进行纪律约束,指导同伴开展实验,协调整个团队,争取获得更高的评分。组员1、2选择能力中等的学生,组员3选择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生采取自由组合和协调组合的形式进行分组。
小组成员在实验室座位安排如:两人一组,共用一套器材和药品;邻近两位组长坐在相邻位置,便于组长间交流协助;各个小组长位置都靠近主过道,方便和老师交流反馈。
三、实验课堂管理与评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从学生第一次进入化学实验室就以评价为手段来促使他们形成规范的实验行为习惯,包括四个字:“静”“洁”“节”“思”。“静”,实验时不谈论与实验无关的话题;“洁”,要随时随地注意实验环境的清洁,不带吃食饮料进入实验室,每种试剂、每种仪器用过之后都要放回原处,摆放有序,用过的滤纸、废液等要立即放入废液缸里;“节”,试剂的用量尽可能节省,爱护仪器,避免破损;“思”,实验时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规范,注意观察和记录。
(二)分组实验管理权下放给组长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及自我约束能力。故教师负责对组长进行指导,宏观控制课堂,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督促组员遵守纪律、实验分工、检查实验后是否收拾整洁等等。分组实验时老师主要在组长所在主过道巡视,以评价作为手段监控场面,对个别存在小问题的小组简单予以口头提示,在组长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给予解答或援助。
(三)分组实验的评价机制
每次分组实验均进行实时评分,且同组同分(即一人出错全组扣分),这样就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积极配合,优等生更关注小组其他成员的实验行为,学困生基于小组其他成员的压力也不敢怠慢,且因为有了优等生的指导而不会茫然不知所为,从而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
教师制定评价表要注意主要评价指标与课堂管理目标紧密结合,课前将评分标准投影展示给学生,提醒学生相互监督。
四、实验总结
一堂课结束后,用简短的时间做好小结。督促学生整理实验报告,报告应写在专用实验记录本上,且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实验报告中还要写出实验者有哪些收获以及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着手学习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學态度和科学品质。
教师当堂点评表现较为优秀的小组及表现相对不佳的小组,并将闪光点与不足公开描述,好让学生明白哪些方面要继续保持,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综上所述,在教师自身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运用评价手段对分组实验课堂进行管理,课堂纪律明显改善,容易控制,最为明显的是实验时开小差、袖手旁观的现象大为减少,实验规范大有改进。在组长的带领下不少小组为了争取得到更高的评价而努力完成实验任务,学生参与度高,更好地培养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叶漫,杨青山,朱芳仕.开展探究性实验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化学教与学,2014(5).
[2]邹海龙.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03:125.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