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我们班有位男孩小楼,最近交了位微信好友小树。小树是来自吉安坡下古村的。最近他们常聊自己的家乡。我们来看下他们的聊天记录。
小楼:嗨,我是小楼。我的家乡很美。发个我家乡的视频给你看下吧!请猜猜,我的家乡在哪里?(此处下划线文字为PPT中的视频超链接,介绍南昌特有的城市建筑。小楼完成台词后,点击播放。播放前,老师提醒同学仔细观看两段视频,比较两者的不同。)
小树:嗨!你好,我叫小树,来自江西吉安坡下古村。《爸爸去哪儿》在我的家乡拍摄哦。(此处下划线文字为ppt中的视频超链接。小树完成台词后,点击播放。)
(设计意图)在此设计了个情景剧,在班上找了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小楼和小树,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微信聊天场景和感兴趣的亲子娱乐节目入手,提高学生的兴趣。再者,五组微信聊天记录,实为我们这堂课的主线。通过小树和小楼的对话层层深入,逐条引出我们这堂要讲的主要知识点。
师:看得出小楼的家是哪里吗?(南昌)我们把小树和小楼居住的地方,都称之为聚落。通过刚刚的两个视频,同学们知道,聚落包括哪两种吗?(乡村和城市)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揭题PPT《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板书】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一、乡村和城市
1.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师:(板书完后)城市和乡村有没有差别?(有)
师:我们来玩“是真的吗?”游戏,我点出来,你们抢答!
(1)乡村有很多池塘,空气清新宜人。
(2)城市人烟稀少,车流量也少。
(3)乡村有很多游乐场,小朋友们很喜欢玩。
(4)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耸入云霄。
(5)城市道路很窄,蜿蜒崎岖。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性认识了解乡村和城市表象的不同。
师:看来大家对城市和乡村都很了解,既然这么厉害,接着我们一起来完成学案——活动1。小楼亲友团完成城市的,小树亲友团完成乡村的。
师:乡村和城市的差异,同学们都很清楚了吧?那同学们再想想,除了上面表面上的差异外,还有哪些不同呢?接着看他们的聊天记录。
小楼:我的爸爸是银行职员,妈妈是公司白领。(小楼点击PPT,向小树发去了爸妈工作场景照)
小树: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农民。除了种地种菜,还养了鱼。不过自《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游客增多,变热闹了。(小树点击PPT,向小楼发去爸妈耕作图片)
(设计意图)模拟彼此通过微信传送图片,和前面的微信聊天情节相呼应,也能通过图片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乡村和城市从事的生产活动的差异。
师:小楼和小树的亲友团们,能看得出来,还有什么差异?
【板书】
2.乡村和城市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
(1)鄉村居民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第一产业——耕作、放牧、捕鱼等)
(2)城市居民主要从事什么生产活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服务业等)
师:聚落不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我们学习、工作、娱乐等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由于劳动方式的差异,聚落所呈现的景观也不同。乡村聚落不仅指农村,还包括渔村、林村、牧村。城市不仅包括像南昌这样的大城市,还包括地级市、县城等不同规模的城市。我们接着看他们的聊天记录:
小树:南昌市是我们江西省的省会。通过你发的视频和图片,感觉和我们村有很大的不同。你能在这么大的城市生活,真好!
小楼:虽然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家乡在哪里,但是我们可以做个游戏:假若我们都回到六千年前,让你选择,你会选择哪里安家?
【板书】
二、聚落和环境
1.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成的影响
师:翻到学案——活动2,和小楼小树他们一起来做这个活动:聪明的开拓者——安居乐业!图中甲乙丙三点(解释下这三点),你会选择哪里安家?同学们想下,等下老师会请位同学上讲台来指出你的选择,并回答选择的原因。
活动2:聪明的开拓者——安居乐业!
(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完后,如其他学生有不同的选择,可以补充。)
(设计意图)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通过读图,主动获得相关知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看出同学们在安家时,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到了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这些也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师:根据以上总结,两组亲友团可以小组讨论下,南昌怎么发展为江西省最大的聚落呢?
揭PPT——南昌地形、水系图和南昌历史、资源、地形、气候等相关文字材料。
师:把你认为的重点在学案的材料里划出来,等下请学生代表起来回答(其他同学可补充)……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南昌的地理位置特别优越,在著名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讲到“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南昌真的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好地方。在这里生活,我们感到骄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意识,认识和地理要素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以南昌本土为例,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绪,实现学生情感价值的升华。
师:自然环境不仅影响聚落的形成,还影响聚落的形态。什么叫聚落形态?就是聚落平面展示的方式。
【板书】
2.自然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揭PPT——平原团块状聚落和山区条带状聚落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总结特征:
(1)平原地区聚落形态特点:聚落多呈组团状,规模大,密度也大。
(2)山地、丘陵地区聚落形态特点:主要位于山谷地带,多呈条带状。
师:我们接着来看他们的聊天记录:
小楼:我觉得你家的房子很有特色。每年的暑假,我跟着爸妈出去旅游,去过很多地方。拍了很多地方的照片。我给你看看!
小树:好啊好啊!(小楼点击PPT,发送各个地方民居的图片)它们真是形态各异!但是,我很疑惑,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房子都不同呢?
小楼: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可以问问我的地理老师——李老师。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他们的疑问。
【板书】
3.自然环境对特色民居的影响
揭PPT——黄土高原和窑洞图片
师: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冬冷夏热;黄土深厚、直立性强。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利用黄土挖掘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效果。
(设计意图)老师先以黄土高原为例,做个分析示范,再逐步引出以下三个地区的民居。
揭PPT——热带雨林和极地地区的景观图
师:老师做了两个模型,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拿着一个模型,你认为你拿的模型是哪个地区的房子,就站到哪个地区图片的前面。
(设计意图)用纸盒和竹筷做了高脚楼模型,用白色黏土做了冰屋模型。让这堂课更立体形象。以自己为例,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让课堂更丰满生动。
(学生站队成功后,先让学生回答原因,后接过模型补充。)
师:a.热带雨林地区全年炎热多雨,蚊虫很多,但也有很多的树木。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建两层木楼或竹樓,下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防蚊虫。
b.寒带地区终年严寒,风大。当地居民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屋,很低矮,无窗户,墙体很厚,保温效果好。圆顶,可以抵挡极地寒风 。
揭PPT——热带沙漠景观图
师:这个地方的房子又应该是怎么样的?(停顿后,揭西亚民居图片)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手工,参照图片和老师的模型。单排同学向后转,四位同学一组,把西亚民居做出来。制作的同时,按照老师之前的分析思路,想想:为什么热带沙漠的房子是这样的呢?我要看看哪组的同学做得又快又准确。
(向各小组分发提前准备好的手工材料:土黄色纸壳,胶水、剪刀。约3分钟后,请做得最快的同学上讲台展示,并说说为什么房子长这个样子的?和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完后,老师分别对作品和发言作出评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的能力。
师: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所以房屋墙厚、窗小。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入屋内的太阳的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进来的热风。
师:来看小楼小树最后一段对话:
小树:自《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我们这突然来了很多游客。
小楼:这样不好吗?
小树:我爸爸想把老宅拆掉,做旅馆,接待游客,多赚钱。我爷爷不同意。所以家庭气氛不怎么好。
小楼:那你爷爷为什么不同意呢?多挣钱不好吗?
小树:爷爷说这些老宅子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独一无二,不能毁在自己的手上。
(设计意图)至此,所有的对话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此段对话引出接下来要讲的知识点。
【板书】
三、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师:如果你是小树,是支持爷爷还是支持爸爸?(学生简单讨论)
揭PPT——一组毫无特色的城市高楼大厦图片
师:知道是哪里吗?
生:不知道。只知道是大城市。具体哪个城市不知道。
揭PPT——江苏水城周庄、云南古城丽江、北京的四合院
师:知道是哪里的吗?
生:知道!
师:北京政府现在在着力保护四合院?为什么呢?
生:(学生畅所欲言)
师:四合院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四合院在内的这些传统民居,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印证。它们透露着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肆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播放《人类霸占地球》剪辑视频
师: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建筑物越来越多,现代的聚落为我们提供了更方便的居住环境,但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钢筋水泥的“森林”不断挤压霸占特色民居的空间,导致很多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师:当现代化建设和传统民居的保护相碰撞时,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聚落(结合板书总结)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江西是个好地方》为背景音乐)
作者简介:李曼(1987—)女,汉,江西九江,硕士,高中地理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和环境。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