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美意丰,“冷雨”不冷

2018-01-02 10:49严剑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冷雨乡愁

摘 要:教学《听听那冷雨》,要从“雨”的联想出发,理解“诗化散文”的独特之处,把握住叠词、长短句的修辞效果,最终理解乡愁滋味和家国情怀。

关键词:“诗化散文”;“冷雨”;乡愁

开展散文阅读教学,需紧紧盯住“形散神聚”的散文文体特征。余光中的“诗性”散文常常以不连续的点状事物和结构跳跃来着重表现主观感受、情绪和思考变化等。作为“诗性”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听听那冷雨》借“雨”抒写乡愁之思,倾诉文化之悲,全篇的情感、意境、文化,是在听雨、看雨、感受雨、描摹雨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一旦读者明确了“雨”的“联想源”角色,就易于把握意与境的关系,窥得本文内含。

教学本文时,笔者侧重探究“联想源”与“联想物”之间的联系通道(作者为什么由“雨”想到这一点),感受每个段落的联想方式与作者的身世、情感态度、审美意趣的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描写与表意模式。

因此,教学《听听那冷雨》时,笔者设计教学目标有三:一是抓关键词,感受“思念故乡”“思念母亲”,热爱传统文化的游子衷肠;二是品读有关段落,理解余光中“以诗为文”“中西结合”的创作特色;三是深入挖掘余光中有关“雨”的联想因子,结合作者生平,抵达乡愁所蕴含的文人忧思——无处找寻民族文化记忆的孤独、缺失感。具体的教学流程陈述如下。

环节一 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余光中曾深情地说过:“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2.简介余光中诗歌与散文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余光中的经历和创作主张,再来读他的作品,就容易领会它在散文的结构、意象运用、语言推敲等方面的特点。这是有目的的追求。

环节二 文本阅读,体会“言美”

第一,问题:板书课题“听听那 的冷雨”,留下思考;要求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明确:物是人非,便有乡愁。余光中曾说:“那时我21岁,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

示例:听听那为自己招魂的冷雨。

第二,美读,品味诗化的语言。

在这一场为先生“招魂”的冷雨中穿行,請赏析文中描写“雨”之特点的段落,自由朗读,分析特点。

一是体会叠词节奏反复、韵致独特的美。

学生活动一:找出本文中各处使用叠词的段落句子,诵读体会。与文本外资源,如余光中《乡愁》、戴望舒《老之将至》、流行歌曲《冰雨》等处的叠词现象加以比较分析。

学生活动二:以第7段“听雨”为例,注意“轻轻重重轻轻,潺潺泻下,敲击音和滑音密织成网”等关键词句,尝试划分节奏,变形为诗。

示例:雨暗了瓦的容颜/拨动了水的琴弦/轻轻重重轻轻/滴滴叮叮咚咚/晌午黄昏黄昏晌午/谁能分得清。

二是感受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构建出的意象魅力。

学生活动三:在原文“听雨”的部分中,找出综合运用多种修辞的段落句子,赏读分析。

示例:“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可追问,从意象的角度分析“黑键啊灰键”改成“黑键和灰键”的处理是否可行。

文本外资源:洛夫《等你轻声唤我》:“我就喜欢看你撑着一把碧油伞/从水中升起/我向池心/轻轻扔过去一拉石子/你的脸/便哗然红了起来。”

三是长短句的交错使用,以及与意象的对应处理。

示例:“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配乐朗读,感受江南雨的铺天盖地和纵横时空之特色,读出绵延情思。

文本外资源:洛夫诗歌《湖南大雪》:“君问归期/归期早已写在晚唐的雨中/巴山的雨中/而载我渡我的雨啊/奔腾了两千年才凝成这场大雪/落在洞庭湖上/落在岳麓山上/落在你未眠的窗前。”

第三、赏读,寻找关键词解文。

余光中的“雨”与历史相关,与文化相关,更与一腔情怀相关,文中有几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比如“瓦”“记忆”“古”等。一是对前尘往事的“回忆”,这是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一是对古典文化的缅怀、回味。“古中国”“太初有字”等,皆只是存留于历史当中。当古屋不再,势必只能留下迷惘沉痛的记忆。

环节三 推敲题目,体会“意丰”

第一,作者创设了一个意象密集的美的境界。那么题目“听听那冷雨”中的“那”能否换成“这”?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听听那冷雨”是沿着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辽阔漶漫而来的,以“那”字指引,串联了一幅幅画面。余光中将一生的情愫修养全部融进了那时那地那景那情之中。因雨而愁,这地理上的乡愁是人之常情,而因雨而悲,文化的乡愁方是更高层次的心理认同。

第二,探究“冷雨”真的只剩下“冷”吗?

明确:“冷雨”是一段引桥,彼岸才是温暖的故乡。我们必须翻越先生笔中的冰冷,“冷雨”其实是久逢的故乡的雨,虽寒犹暖,这便是先生之意。

设计意图:同文本对话,重点放在读,这有助于对文本的感知和审美;关键在品评,这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突破在探究,这有助于对文本理解的深入。

参考文献:

[1]史建筑.走过名师课堂高中语文[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明学圣.弹性·密度·质料: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析[J].中学语文教学,2013(8).

[4]徐曼依.《听听那冷雨》研究综述及教学建议[J].课外语文·下,2015(11).

作者简介:严剑(1983.6—),男,硕士学位,高中语文教师,中学一级。

猜你喜欢
冷雨乡愁
乡愁
乡愁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卜算子·清明
卜算子·清明
乡愁
立冬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