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三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学生成长中德育的黄金阶段,此时他们的“三观”尚未完全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于是,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德育渗透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仍然摘不掉应试教育的帽子,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分数看得很重。这是因为学校、教师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没有深刻认识到德育渗透的意义,这为高中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就显得迫在眉睫。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多元的道德选择标准,人们的思想道德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人们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如何正视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辩证统一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有助于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反之,缺乏科学文化修养,就容易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德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于是,加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非常有必要。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教育环境方面。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期对德育不够重视,应试教育在唯分数论的指导下,容易导致当前教育只看中分数和成绩的提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德育培养更是处于边缘化。同时,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是基本都被高考必考科目占用,偶尔在班会课上涉及,也只是蜻蜓点水。
2.任课教师方面。任课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淡薄,任课教师普遍认为做好学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班主任的事情,与自己无关。不兼任班主任的科任教师居多,他们教的班级多、教学任务重,除了必需的教学计划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工作量大的任务,如把精力用于期中和期末大大小小的抽查,都会让教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工作。
3.学科课程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德育内容相对枯燥,偏意识形态化,经常被社会或学生说成“洗脑”课程,接受对象在接受过程中比较排斥。我在教材开发中,长期以来一直站在成人的角度来选取与德育渗透相关的材料,这未必就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而有些内容缺乏现实基础,太过空泛,反而不能使学生自觉地内化成行动,这会造成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中难以发挥德育渗透的作用。[1]
三、有效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1.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意识。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学,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所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是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者不仅仅是班主任。同时,学校的主管部门尤其是德育部门,应该加强对教师德育渗透意识的培训,是教师建立或提高德育渗透的意识。
2.提高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能力。教师德育渗透的意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德育渗透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地将智育和德育很好地衔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运用通俗易懂、抑扬顿挫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开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学科课程是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载体,学科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德育渗透的实效[2]。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从课程资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开发德育课程资源需要抓住学生这个关键点,开发德育课程资源时要了解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4.重建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中有哪些标准,教学中就侧重学生哪几个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本该发展的方面[3]。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侧重于书本知识的考查,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我们应该重建教学评价体系,立足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晶金.对中学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7).
[2]胡田庚.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刘鸿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与德育渗透[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1(6).
作者简介:余作雄(1989—)男,江西武宁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樟树市滨江中学高中政治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新课程·教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