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芳
摘要:物理是的许多规律和结论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教材上的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由于条件的限制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但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既丰富了实验内容,又使学生有足够的感性素材,从而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关键词:中学物理;小实验;简单易做;实用性强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189-01
高效的利用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关键,除了教材上安排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外,教师如果能巧妙的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有趣的小实验,不仅有利于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物理环境,把学生引入特定的物理场景之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素材,而且还可以使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精确而生动地再现出来。因此虽说是小实验,却在教学中发挥它的大作用。
1.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增进学生与物理的感情
因为小实验的实验器材都是取材于我们生活中的物品,有的是废旧的物品,如矿泉水瓶子、纸杯、泡沫塑料、硬纸板等,就在学生身边,随手可取,让他们看到利用这些物品做的小实验有一种亲切感,认为物理实验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那么神秘,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拉近了他们与物理学科的距离。高尔基曾说过"惊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自然的途径",对于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起始学科他们对物理充满着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组织好起始学科的教学,精心设计实验,制造惊奇,使他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保持强烈的好奇,投入到以后的学习中。如在学习"摩擦起电"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塑料尺和碎纸屑做实验,也可以用梳子和头发做实验,还可以用一束塑料绳做;学习"流体的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时,用纸、硬币、直尺、水、饮料吸管等都可以设计出许多实验现象明显,易于操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经历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运用趣味小实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求知的动力。而在平时教学中,注意应用趣味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曾强,迫切地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从而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像"这一节时,一上课就先做了"用火浇不灭的蜡烛"的实验:将一块平板玻璃竖直立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前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后放两只与玻璃前完全一样的蜡烛,使其中一只与玻璃前蜡烛对称,并点燃玻璃板后另一只蜡烛,然后用水分别去浇玻璃板后两只蜡烛,让学生看到:玻璃板后的的一只蜡烛很容易被水浇灭,而另一只却不能被水浇灭,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这节课,以解开心中的疑团,这样有小实验引入的课堂教学,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代替视听式教学的引入,真正做到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3.小实验简单易做、实用性强
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理论性很强,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差,分析原因:一是认为做实验是老师的事,挺神秘,我能做吗?我会做吗?有畏惧心理,不相信自己,也不知如何动手去做;二是认为实验仪器那么娇气,别由于自己不小心再损坏了,不敢碰触。看到这些瓶瓶罐罐制作的仪器时,这种神秘感畏惧感消除了,因为那些都是他们经常接触的东西,敢动手去做,当他们通过这些小实验发现他们揭示的规律时,又对它肃然起敬,由衷的对它们产生好感,也对实验产生好感。如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在杯的底部放一个乒乓球,要求学生不用手直接从瓶底接触球,也不容许把杯倒置,把乒乓球取出,学生苦思冥想,终于有学生向瓶中倒水,立刻看到乒乓球浮出水面,取出,再要求学生向水中压乒乓球,感受浮力的存在。用针筒和大试管模拟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把原来看不见的东西通过小实验搬到课堂中来,解决了黑板上讲实验而学生不理解的难题。
4.做好课外小实验,巩固教学内容
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即要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的一些小实验,如"测自己步行的速度"、"真空不能传声"、"纸锅烧水"、"利用电能表测功率"等;又要设计一些学生易于操作,便于验证所学物理知识的课外小实验,如自制"万花筒"、不倒翁"、"水果电池"、"照相机"、"潜望镜"、"橡皮筋测力计"布置学生完成各种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使学生在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能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堂教学所不及深思的奥秘。通过课外小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動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充分运用小实验,克服了学生轻视实验、不爱动手的毛病,使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习惯养成: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一些小实验来探究问题或验证自己的猜想,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原则,在物理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