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伏波山公园造园艺术之初探

2018-01-02 20:18秦俊晖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历史文化

秦俊晖

摘 要:桂林的山很奇特,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它的秀、它的青、它的美,还在于这些山本身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有的文物云集,有的国魂永存;有的见证历史,有的富于传奇。故而清代陈元龙说:“看山如观画,游山如读史。” 桂林伏波山公园正是这句诗句的完美诠释,伏波山公园采用岭南园林造园艺术的手法及其独有的文化底蕴,诠释着岭南中独具广西特色的园林造园技艺。

关键词:伏波山;历史文化;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中图分类号:TU98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175-02

伏波山公园位于桂林市中心偏北部、漓江西岸,山势陡峭,其造园艺术独树一帜,运用岭南文化的造景手法和规划方式,面积不大,但将古今文化、自然与人文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伏波山公园概述

(一)地理位置

伏波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东北,滨江路北端与风北路交界处,东经110度31分,北纬25度28分。孤峰突起,西枕陆地,东临漓江,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伏波山位于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唐代时山上曾建有伏波将军庭。伏波山又因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遏阻洄澜,有“伏波胜景”之美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二)筑园历程

伏波山景区开发可追溯至唐代。据史料记载,唐代后期,伏波山是桂林佛教圣地,乾符年间(874~879年)在山南建伏波庙。抗日战争期间,在山南麓又开凿还珠洞南口入洞通道。民国36年(1947年)辟为河滨公园,并将叠彩山定粤寺大铁钟、千人铁锅移至山麓,别成一景。至解放前夕,伏波山风景建筑大多废圮,或仅存遗址。解放后,对伏波山进行了整理,重建新建了山门、癸水亭、听涛阁、临江阁、钟亭、聚味楼等。1979年建立伏波山公园,集山、水、洞、石、庭园、文物于一体,成为桂林山水又一缩影。

二、伏波山的筑园元素

伏波山公园由多级山地庭园组成,有还珠洞、千佛岩、钟亭、米芾自画像、癸水亭、珊瑚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重1000余公斤的千人锅及重2700多公斤的大铁钟等景点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园、文物于不足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成为独特的桂林山水的缩影。

(一)公主钟亭

位于伏波山南麓,还珠洞南口西侧,为单层翘檐攒尖顶4角方亭。高4.7米、,宽4.5米。长4.4米,面积19.8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钟而得名。钟亭方正古朴,与文物协调和谐。古铁钟用以宣扬孔有德封藩建旗之功。钟顶部有《多心经》一卷;四周各栏用“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作铭文的引首;钟体为“本旗功德主金名”,实则是当年军事头目的名录,以宗教掩盖政治目的。这口钟,过去作为寺门的法器,成了历史发展的见证。

(二)千人锅

与大铁钟一起遗留下来的是一口锅,人称千人锅,位于江边的回廊上。古时定粤寺的僧人用它来熬粥施舍给穷人,积点功德。现今锅底已破,这同样是日军侵华时留下的罪证。打破的锅底也象征着我们打破大锅饭,勇于前进的精神面貌。

(三)还珠洞

位于伏波山的山腹,主洞南北贯穿,曲折幽邃。南洞口高2米,洞内总长127米,高4米~6米,宽6米~8米。唐宋时称东岩,以当时唯有泛舟抵岩东口方可入洞游览而名。洞内石壁有石纹如紫白二蛟蜿蜒相向,中间有圆晕似珠,如二龙戏珠,故旧名玩珠岩。

洞中最显弥足珍贵的遗迹,当属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刻于石壁上的自画像,像高1.2米,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值得一提的是,米芾还是最早画桂林山水的人,他于公元1074年来桂林,作画《阳朔山图》。

(四)试剑石

试剑石位于洞中临江的东口,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与作乱犯境者在还珠洞中谈判,谈至僵局,马将军拔剑而起,剑光一闪,竟将巨大的石柱贴地削去寸余,对方为之色变,立刻答应退兵。“退多远?”“退一箭之地!”马援轿钉截铁地回答。对方自以为得计,二话没说便表示同意,并亲笔在箭杆上写下“箭落为界”的字样,伏波将军登上伏波山,只见他弓如满月,箭似流星,一箭射穿了三座山,直飞到作乱犯境者出发的地界才落下,对方见将军如此神勇,只好悻悻地退回了他们的老巢。其实,那条所谓的剑痕缝隙原来是石灰岩的岩层,水流沿着这个层面的裂隙冲刷溶蚀出一条缝隙,整个试剑石只是一根溶蚀残柱,如今它已无水的溶蚀作用,无法分解碳酸盐而产生新的沉淀,失去了继续生长的条件和环境,所以它将永远都是一块离地悬空的奇石。

(五)摩崖石刻

还珠洞有38龛共239尊摩崖造像,基本上是唐代所刻。佛教造像无论是在雕刻艺术上,还是在佛教历史研究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千佛岩中的宋伯康造像(一龛一尊观音像)、毗卢遮那佛龛以及还珠洞主洞右壁上的三龛释迦牟尼与一龛阿弥陀佛造像。

(六)宋刻道教造像

洞中还有惟一的一龛道教造像,为宋刻。龛中两位道士在争辩,胜的喜笑颜开,负的嘟腮生气,极为生动。下有石刻《戏题》:“日日青菜羹,夜夜黄粱梦。若问卫生术,只此是珍重。”这可是长生不老的秘诀。还珠洞内石刻,最珍贵的是北宋书画家米芾自画像及米芾题名。米芾,号称书画双绝,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轼、蔡襄、黄庭坚并称),他滚动式地用笔,写出的字显得圆润、独特。可惜他的作品基本都失传了,能在这里一睹米芾墨宝,实在是珍贵!米芾像的上方有南宋高宗赵构御笔墨宝,称赞米芾的字:“襄陽米芾,得名能书……骨与气劲,妙逐神俱。”

(七)癸水亭endprint

癸水亭在伏波山北临水之处。金《广西通志》载:“宋范成大以古记‘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因作亭水上。”范成大职兼数十州,重任而与人民同心,建亭、赋诗,癸水就是漓江,象征“和平与发展”的癸水亭以及诗人善良、崇高的品德,则长驻游人心中。

三、伏波山公园的整体规划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园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硬脊斜坡,黄琉璃瓦盖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第二级平台上“u”形的临江游廊与平台北边的档土墙自然形成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曲折有致,步移景换,妙趣横生。廊前置亭,亭内存放着一口“千人锅”,它与还珠洞入口处左侧的古钟同为定粤寺的法器。

伏波山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则枕于陆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

四、伏波山与中国园林筑园艺术

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是“和谐”,注重自然,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园林作为一首诗或一幅画它巧妙地将绘画艺术和景观融入在一起。因此,竹影花影、风、雨、、茶的香味,能唤起人们的情感想象,形成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独特的风格。

(一)借景

借景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园外的景观借入到园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景手法之一。伏波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可以欣赏漓江美景,过往的船只,清澈的湖水,为伏波山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二)融景于自然

伏波山整个公园依附伏波山而建,将自然之山和人造之景相融合,增加了不少天然之感。公主钟亭建在伏波山脚下,与其融为一体,为山增添一处有趣看点。

(三)绿林幽影

种植了各种岭南特有的奇花异草,种类十分丰富,遍布整园。这些植物赋予了伏波山不同的景致。不同时令季节的花卉种类,使园内风景变化万千,吸引目光,种类的花草使园内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朝气蓬勃。

(四)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根据历史记载,桂林处于荆楚之地与百越之地的交汇处,成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儒家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交融之地。园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山水水相结合,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也与山水桂林相呼应。

五、植物配置

伏波山公园内植物众多,多为岭南特有植物,但数量多且比较闻名的当属桂花树和榕树,桂林之所以名为桂林也是因为在这里一年四季都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满城的桂花树也是桂林的城市品牌。而“独木不成林”的俗语因为榕树的存在而打破,榕树也因能够“独木成林”成为闻名遐迩的乔木。由植物修成的具备各种动物形态的植被景观,例如进入园内就可以看到由红花继木和金叶女贞经过精心种植和修剪而成的大大的“福”字,旁边是用小叶黄杨裁成的一只昂首挺胸的开孔雀。灌木可以和乔木混栽,可以自然造景也可以密植。目前流行的是小灌木密植造景,常见的应用有代替草坪成为地被覆盖植物,对密植的小灌木进行修剪,使其平整划一,也可随地形起伏跌宕或者是代替草花组合成色块和各种图案,利用各种小灌木叶、花、枝、果的不同色彩,将其密植成寓意不同的曲线、色块、花形等图案。本文前面提到的“福”字和孔雀就是运用灌木栽植和修剪而成的。

六、建筑小品

景观环境需要雕塑、建筑小品的点缀,作为一种有形的情感语言,雕塑等可以对景观环境的气氛进行渲染,使环境品位得到大大提升。在伏波山公园过了平安榕,可以看到一个个典型的雕塑,即一个的红铜色大壶,壶的两侧写着“福在伏波,人在壶中”。这个大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挑起了游客的兴趣,增加了公园的神秘感,同时壶上的对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伏波山公园里,到处可以看到各种建筑小品,在樱花园,可以看到粉嫩可爱的日本娃娃在赏樱花,在还珠洞的阶梯处和出口,会看到代表长寿的石刻乌龟。

雕塑、建筑小品与景观的和谐,可以恰如其分体现了公园特色与主题。雕塑、建筑小品对环境有选择,环境对建筑小品同样有要求,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选择与促进的关系。因此景观设计应结合环境与实际,力求和谐,而不能随心所欲。

七、总结

伏波山公园是桂林山水文化的缩影,它以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则枕于陆地,使整个公园独树一帜,是其他公园不能比拟的,它是桂林景致的縮影。

伏波山依据历史文化建造,是典型的文化园。它总的面积不大,但是进入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历史气息,造园者在伏波山公园的布局和设计上将其相关的历史、名人和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其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线索,这既增加了伏波山公园文化景观的感染力,又使其与景观更加完美地结合,从而较好地展现出城市风光中古老生态园林的魅力。

伏波山公园是古代文化与现实的结合,它是现代城市景观建设汇总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契合、城市文化景观建设与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它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的建设理念对其他园林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它传承了中国园林“天人合一”的思想,顺从了、尊重了自然,是桂林民族文化的和风景的典型代表。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3]马军山.现代园林种植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4]冯厉.岭南古典园林建筑布局与空间表现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城市化下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共存模式研究
浅谈园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