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
摘 要:美的事物在我们内心中能激发出一种为自身所提供的幸福感。在某种程度上讲,艺术作品既本身致力于追求美,也会传达创作者自我的观念感受。有人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不需要先认可它所有的观念和技巧后才能欣赏它的真正成就,但就书法艺术而言,自古以來的书法大家都必须要经过技法的锤炼与修养的提升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的书作,本文便通过《小草千字文》来探讨书法的艺术表现与自身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技巧;表现;小草千字文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22-01
一、书法艺术本质探讨
“一切视觉艺术都是模仿”。从汉字起源来看,起初确实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而产生的象形字,正如诗人瓦尔特·惠特曼有一首诗中写到:
有一个每天都要出外游荡到小孩,
他看到的第一个东西,就变作了那东西,
那个东西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
在那一天的一段时间中,
或在很多年里
在年复一年绵延的循回里。
艺术从局部的积累转化成质变的生发,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亦如诗中的小孩一样,从开始到模仿到变得更加的多样、复杂、乃至抽象。
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直到魏晋时期才开始将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来对待,称这个时期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笔者认为,书法开始成为特殊的审美活动亦是此时,之前的书法“技艺”是为“应用”所服务,直到魏晋,书法开始侧重“纯”的艺术性,作为一门特殊单独的艺术审美活动被人们所重视。
书法在成为“纯”艺术表现之前也必须通过学习(模仿)才能掌握其基本技法,待熟练之后才能以自我的审美要求来创作出新的艺术表现。《千字文》是历代所重视学习的教学模板,其简单规范的书写规律能方便后世学习掌握。例如隋代和尚智永,其艺术活动的目的在于确立王羲之“遒劲婉媚,实具晋法”的书法规范,《真草千字文》笔力绞转,线条连接迅捷顺畅,转折收笔处理的轻盈利索,皆沿用了王羲之《兰亭序》中规范性的用笔方法。
二、表现与技巧的结合
从敦煌出土的《千字文》教材可以看出,学书者的点画线条平庸单调,章法行列随意紊乱,并没有“书法艺术”中的美感。可见,以识别、书写为目的“书技”满足不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表现。因此,《千字》的目的开始从技巧转向技巧与表现的综合要求,其中,草书的加入对《千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草书是最具代表的抽象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这种抽象的单色线条艺术已经与传统的“模仿说”具有分歧,而更符合西方“表现说”的部分观点,克罗齐在他的《美学原理》中主张:“造型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造型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以张旭怀素为圭臬的书家通过审美认知和情感宣泄使狂草艺术成为了“纯艺术”,杜甫《八仙歌》中的:“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怀素《自叙帖》里的“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样的艺术正是狂草书独特的魅力表现。当然,狂草艺术观念也与西方“表现说”的核心观点具有分歧,克罗齐的理论核心是“直觉”;英国科林伍德更是否认技巧与目的。这与书法艺术的内核是相悖的,从古至今每一位书法家都是以刻苦勤奋的打好基础为前提,之后才有能力随心畅然的书写,智永“笔冢堆山”,怀素“笔穿木板”,书法大家的成功必然要踩泥、吃苦、流汗,将书法基本法则熟记于心之后才能开出散发着“出淤泥而不染”的纯净花朵。
草书的书写要求极高,看似随意,笔力的控制、提按的变化、章法的排布都需娴熟精准的掌握,因此需要《千字文》这类规范性的教材打好基础;同时,草书又具有“达其情性,性其哀乐”的艺术表现而令书家心向往之。综合二者,草书体的《千字文》便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机会,怀素《小草千字文》就是一例。
三、《小草千字文》技巧与表现之关系
《小草千字文》是怀素晚年作品。其自然平淡的艺术表现为后世学习草法确立了规范、准确的模版。另一目的则是展现自我个性的书法魅力,赢得了后世的欣赏与礼赞,成为了时代中的标榜。《小草千字文》正是艺术与技术紧密联系的书法艺术作品,其精准规范的用笔章法使草书艺术更加的技术化,从而保证后世对其草书的传承与完善;其自然纯雅的表现使此作在娴熟技法之上更具艺术化,致使此作的艺术价值在书法世界中独具魅力。
通过《小草千字文》能够说明,艺术与技术关系之密切,二者难以分离,书法艺术活动的展现对技法的依赖是必须的,而书法精妙的技法也通过书法艺术——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井然有序的传承发扬,技术从来就不缺乏今人所谓“艺术”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艺术让人成为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高迎刚.艺术、美及审美之间的关系辨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