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内容摘要: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小说家格外重视“人”的发现与塑造。在现代文学中,很多小说人物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精神病态”,并最终走向毁灭,比如老舍笔下的祥子。本文将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分析祥子的堕落,并由此深化对人的认识,期待这心理疾病多发的时代里健全人格的建构。
关键词:《骆驼祥子》 精神分析 堕落 健全人格的建构
自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问世以来,关于祥子的研究就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认为祥子的悲剧是病态的城市文明造成的人性悲剧,由此进行人性与城市文明对立关系的思考(王大江《病态的城市文明造成的人性悲剧——从〈骆驼祥子〉谈起》,《作家》2008年24期);
二、认为祥子的悲剧是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陈思和《〈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三、从黑暗社会的巧取豪夺、小农意识的束缚和婚姻感情生活的惨败等方面分析祥子的毁灭(孟宪华《浅析骆驼祥子的毁灭之路》,《小说评论》2013年S1期)。
这些研究多从社会角度分析祥子的悲剧,并未从精神层面分析其堕落的根源。本文就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分析祥子的堕落。
一、堕落的本质——本我的放纵,两类本能的体现
从堕落的本质来看,祥子的堕落是本我的放纵和生死两类本能的体现。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努力用现实原则代替在本我中不受限制地占据主导地位的快乐原则”“自我代表我们所谓的理性和常识的东西,它和含有情欲的本我形成对照”“从本能控制观和道德观来看,或许可以说本我完全是非道德的”。由此可见,本我是情欲化的、毫无理性的、非道德的、依照快乐原则行事的。
弗洛伊德又提出两类本能,“我们不得不区分出两类本能,其中之一就是爱欲或性本能……它包括自我保存本能……我们假定存在著一个死的本能,它的任务是把有机的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状态……”,“死的本能,作为一个指向外部世界和其他有机体的破坏性本能……”,这两种本能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而后者是一种破坏性、毁灭性的本能。
祥子堕落之后,吃喝嫖赌懒,骗吃骗喝,逛“白房子”等都是按照生物本能、本我行事的。“眼前的舒服驱逐走了高尚的志愿,他愿意快乐一会儿,而后混天地黑的睡个大觉”,在快乐原则的驱使下,他只顾自身的快乐和满足,不顾社会的律法和道德标准,正是他放纵本我的表现。而且,他逛“白房子”,是性本能的放纵,也是生存本能的体现;“他也很会掏坏,什么横切别的车……什么抽冷子搡前面的车一把,他都会……现在,他故意的耍坏;摔死谁也没大关系,人都该死!”,体现了他毁灭他人的倾向,是死的本能的体现。综上所述,祥子的堕落实为本我的放纵和生死两类本能的体现。
二、堕落的根本原因:“三我”失调,自我畸形发展
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看,祥子和“他”堕落的根本原因都是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调,导致自我在本我、超我的激烈斗争下畸形发展,进一步导致畸形人格的形成:自卑、敏感、悲观、有强烈的复仇心理和毁灭冲动……时时处于孤独、压抑、焦虑等种种折磨中。长期处于此种境况中的人,走向毁灭是必然的。
在祥子身上,本我、超我一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前期,超我占据主导地位,不断压抑本我吃喝玩乐和性的需求,“有时候,他看别人喝酒吃烟逛土窑子,几乎感到一点羡慕……可是,他还是不敢去动它们。他必须能多剩一个就去多剩一个,非这样不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8),超我、本我失调,而此时自我绝对服从于超我,无力调节超我与本我的矛盾,本我只能“忍气吞声”。
在超我的绝对控制地位下,祥子(自我)表现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自居为体面要强的人,几乎不允许自己犯一点儿错、买车理想出一点儿差池。这就使得一旦买车的愿望落空,或遇到一点挫折,祥子(自我)就会表现出极度的悲观、失望、自卑,甚至萌生抛弃超我、自甘堕落的念头。
总之,祥子的堕落是因为本我、自我、超我关系的失调,由此造成自我的畸形发展及病态人格的产生,进一步使其陷入悲观、绝望的境地,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毁灭。可见,建构一种健全的人格是何等的重要,何等的必要。
在现代这样一个精神疾病频发的时代里,我们更应关注人格的发展。个人应努力调节好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使三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不应过分压抑本我,也不应过分放纵本我,由此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结语:本文主要从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分析了祥子的堕落,并据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三我”人格的失调、病态人格的产生,引出健全人格的建构。本文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针对“三我”人格的分析,可能不够深入;引用的权威资料也相对较少。下次研究时会努力避免这些问题。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