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在莫斯科

2018-01-02 00:02吕薇
唯实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山大学俄语莫斯科

吕薇

乌兰夫(1906—1988),曾用名云泽,是我党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等要职。

1906年12月23日,乌兰夫出生在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村一个蒙古族农民家庭。12岁在私塾读完了四书五经。1919年考入了归绥土默特旗高等小学校,接触到了《向导》、《新青年》等革命进步刊物,积极投身反帝爱国运动,政治思想上得到了初步的锻炼,这是乌兰夫向革命征途迈开的第一步。1923年,乌兰夫考入北京蒙藏学习,在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影响下,乌兰夫参加了中共北京地区党组织举办的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年底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9月,乌兰夫经多松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被中共北方区委选派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从此,乌兰夫踏上了他长达四年的莫斯科之旅。

一、奔赴莫斯科的漫长旅途

1925年10月下旬,乌兰夫和多松年、云润、康根成、张丙三等从北京到上海,与张闻天、王稼祥、伍修权、孙冶方等300多人从上海港秘密登上运煤船,驶往苏联的海参崴。

1925年11月10日前后,煤船到达了海参崴。因为正值苏联十月革命节八周年纪念,乌兰夫一行一下船便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庆祝会,并且听了李立三在会上所做的报告。登岸后的乌兰夫精力十分充沛。进入海参崴市区时,他饶有兴趣地观赏街道风光。这里原属中国领土,街面上中国人很多,街上的建筑、市容、风情,仍保留着东方城镇的色彩。

他们在海参崴休息了三四天,便乘火车沿着横贯西伯利亚的铁路赴莫斯科。此时中国正是十月金秋,而这里已经是冰天雪地。那时,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刚刚结束不久,经济处于困难时期,煤炭很缺乏,火车上没有供暖设备,也没有餐车和开水炉,车厢内奇冷无比,要等火车开到沿途的大站时,自己下车去打水打饭。

他们乘坐的车厢是保密的,禁止外人进入。同学们轮流值班,日夜守卫车厢门。所以乌兰夫说,自己到苏俄学会的头一句俄国话就是“不许进来”(Нельзя входить)。在他看来,自己是来苏俄学习的,掌握俄语很重要,所以他在路上尽量找机会接触当地人。每到供应餐饮和开水的大站,乌兰夫便主动下车去替同学打水买饭。火车到贝加尔湖时是白天,站台上有做小买卖的人,他向一位老大娘买了熟鱼。没事时他就同自己这节车厢的列车员搭讪,问这问那,目的是趁机多学几句俄语。

路上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的情绪很高。年轻的学生们时而观赏着西伯利亚原始森林的晶莹雪景,时而高唱国际歌,时而讲故事……就这样愉快地度过了22个昼夜,行程7000多公里,他们在1925年11月末到达莫斯科。

二、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

火车进站停稳后,中山大学的负责人接乌兰夫一行来到坐落在沃尔洪卡大街16号的中山大学。在乌兰夫的印象中,这所大学的规模很大,正面是四层高的楼房,校园内有许多树木。操场上有篮球、排球、网球等场地,还有溜冰场。

莫斯科中山大学建立于1925年5月,与黄埔军校一样对中国革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黄埔军校侧重于军事人才的培养,莫斯科中山大学侧重于中国革命政治干部和理论人才的培养。乌兰夫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批入学的学员,这一批一共有200多人。同车到达莫斯科的300多人中,有一部分被派到了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或其他学校。

乌兰夫这批留学生进校后,首先被按个头高低排队编号。乌兰夫排在51号,因此他的学生证也是51号。接着领取生活用品,分配宿舍。安排完这些零碎事,乌兰夫便投入了紧张的学习。

中山大学的课程设置针对性很强。有语言课,主要是学俄语,选修英语或法语;有政治经济学、列宁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课开的是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东方革命运动史和西方革命运动史;此外还设有经济地理和军事学等课程。在学习方法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上大课、小组讨论和自学等形式。学校经常组织同学们参观工厂、农庄及革命历史遗迹(如冬宫、克里姆林宫、革命战士坐过的监狱)。校内还设有军事研究室,陈列着供学院实习用的各式武器,如步枪、手榴弹、机枪、大炮、坦克和作战指挥用的地形沙盘等。这些都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手段。

在第一学期,乌兰夫把学习重点放在了俄语上。每天晚上12点钟睡觉,凌晨3点就起床,到校园的小树林里练习发音,连上饭堂的路上都在拼命地背单词。学校为学俄语的同学举办了俄语辅导班,由校内最好的老师上课。乌兰夫是每课必到,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向老师请教。经过几个月的苦学,到第一学期结束时乌兰夫就能听懂俄语授课,并且能在课堂上用俄语准确地回答老师的提问了。假期他还用俄语给教务处写了一封长信,要求转入俄语授课班学习,校领导批准了他的请求,从第二学期开始,他就转进俄语班学习了。

在中山大学的学习虽然很紧张,生活却是很愉快的。在乌兰夫印象中,学校对他们的照顾非常好。规定留学生是供给制,衣服、鞋、袜子,都由学校发给,甚至连洗衣服都由学校包。那时他们的学生证是宝贝。凭学生证能领到应领的一切东西,在大街上迷了路,只要出示学生证,警察就会自动地将其送回学校。

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各种球类活动都有,每周举办电影晚会或舞会,每年盛夏季节还能到海滨去疗养度假。由于从小热爱运动,身体棒,个头也长得高,乌兰夫参加了中山大学排球队,大家封他为队长,还是主力队员,场场比赛保持不败的记录。

三、中山大学听讲演,

革命情绪受鼓舞

联共、第三国际领导人和当时中国的一些名人对中山大学非常重视和关心,因为这里所进行的工作关系到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进程。中国革命成功了,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就解放了。所以,斯大林、周恩来、瞿秋白、宋庆龄、冯玉祥等都来中山大学做过讲演。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先后来中山大学三次。她第一次来中山大学是1927年2月初,应共产国际之邀做报告。她当时是苏俄教育委员会的高等教育委员,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她演講的题目是“共产主义教育”。在3个多小时的演讲中,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革命、爱情、文学、家庭的几个关系问题。她的出色演讲,博得了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乌兰夫听得很认真,印象非常深刻。endprint

1927年3月下旬,正当乌兰夫这些留学生集中精力读书的时候,上海工人在周恩来领导下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上海。消息传到中山大学时,同学们一跃而起,纵情欢呼,热烈地互相拥抱欢庆胜利。顷刻间,全校同学从各个教室里跑出来,涌进学校的大礼堂,举行庆祝大会,会上还通过了给上海工人发去的热情洋溢的致敬电。散会后,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有成千上万的莫斯科的工人、机关干部、市民参加到他们的游行队伍中来,与他们同享胜利的欢乐。游行队伍来到共产国际大厦门前的广场上,举行了群众大会,有许多同志在会上发表讲演,其中中山大学校长拉狄克的讲话让乌兰夫印象最为深刻,觉得是最有鼓动力,最打动人心的。在乌兰夫的印象里,拉狄克挥舞着拳头说:“……上海现在已经在中国人民手里了。……莫斯科的工人,向上海革命的无产阶级表示祝賀并致以兄弟情义。”他警告帝国主义说:“必要的时候,苏俄无产阶级将毫不犹豫地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集会结束,游行队伍继续前进,最后到达联共中央大楼前的广场。联共中央委员安德烈耶夫接见了他们,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至当日傍晚,这些留学生们才返回学校。

四、噩耗传来,反蒋斗争叠起

1927年4月中旬,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生还沉浸在上海工人武装占领上海的胜利气氛中,突然传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肆意屠杀共产党人,使中国革命形势发生逆转的消息。这对乌兰夫这些留学生而言,简直是当头一棒。全校的师生连夜在学校的大礼堂集会,大家纷纷登台谴责蒋介石的暴行。乌兰夫记得自己是第四个跑上讲台的,没有准备,也没有发言稿,只靠满腔的怒火声讨蒋介石倒行逆施的罪行。蒋介石的长子蒋经国也登台发表演讲,谴责其父叛变革命的行为,其情绪之愤慨,语言之尖锐,超过所有讲话的人,并且严正地声明与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以表示一个中国共产党后补党员坚决革命的立场。入学初期,乌兰夫与蒋经国同班同桌读书,但乌兰夫并不知道他是蒋介石的儿子。由于语言隔阂,蒋经国一口江浙口音,他们之间除了一块儿上课,没有任何个人交往。从蒋经国这次演讲之后,乌兰夫才了解他的身份。他发言的分量很重,给了蒋介石一记重重的耳光,把声讨蒋介石叛变革命的大会推向了高潮。当时在乌兰夫看来,蒋介石已经成为众矢之的,连儿子都起来声讨他,并与之划清界限,可见蒋介石众叛亲离,孤立到了何种地步!这次集会一致通过了中山大学全体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致武汉国民政府电文。一连十多天,整个莫斯科都处在愤怒之中。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亚非拉的留学生,都纷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声援留学生反对蒋介石的斗争。

“四·一二”政变一个月后的5月13日下午,斯大林亲临中山大学做报告。斯大林在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形势,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最后指出:“如果以为在中国只用军事力量就可以打倒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那是愚蠢的。没有土地革命、没有千百万工农群众对武汉军队的积极支援,要打倒这些势力是不可能的。”斯大林的报告不时被台下的掌声打断。斯大林在百忙之中,抽身到中山大学来报告中国革命的局势,对中国学生是很大的安慰和鼓舞。

五、学习军事,报效革命

1927年暑假,乌兰夫提前半年从中山大学毕业了。据说毕业的同学都被安排回国做地下工作。一天夜晚,乌兰夫和几个同学奉命打起行李,在莫斯科站上了火车。他们以为这是要回国了。因为那个时候有不少同学都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秘密回国去工作的。火车一开动,他们才感到方向不对。只走了三四站地,就在离莫斯科不远的贝考瓦车站停下,他们下了火车。原来“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共中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为了纠正陈独秀不抓军事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共产国际东方部发来专电,要求在莫斯科学习的中国青年中的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都要学习军事。中山大学党组织据此安排乌兰夫等几位同学在八月份到这里来参加军训。

军训时间大约两周,主要科目有徒手操练、投弹射击、行军、野营等。指挥训练的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时值仲夏,气候炎热,大家在烈日下进行各种训练,累得大汗淋漓,然而每个同学都是精神百倍,情绪高涨。在这次军训中,乌兰夫一边参加训练,一边担任俄文翻译工作。每天给大家读《真理报》上的新闻,还负责出墙报《中国消息》,将苏俄各大报纸上登载的有关中国国内的革命动态文章,翻译成中文,贴在墙上,供大家学习参考。这次军训结束后,乌兰夫进入了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排、连、营、团、师的作战指挥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由苏俄教官专门指导学习。一共学习了两个月。从这年夏天开始,到1929年夏乌兰夫离开苏俄为止,每年夏天都要集中参加一次这样的军训。这些学习使他掌握了部队思想建设方法和作战指挥的一些基本知识,为他回国后组建抗日军队,指挥部队与日寇作战,以及后来领导军队工作打下了重要基础。

六、六大秘密召开,

云泽接受重任

军训全部结束后,有一批提前毕业的学生回国去了。留下小部分人在莫斯科安排了工作。乌兰夫被留下分配在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即东方大学)军事班的中国班当俄文教学翻译。在东方大学工作了两个月,乌兰夫和罗世文、孙冶方、陈昌浩、甘泗淇等五人,又被调到东方大学政治班做教学翻译。

1928年6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会议选调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东方大学的部分同学参加大会秘书工作,乌兰夫被选调去参加做大会翻译工作。

会议的准备工作是秘密进行的。5月下旬的一天,乌兰夫接到校领导通知,让他将一份20多页的俄文手稿翻译成中文。时间很急,必须在一个星期内交卷,并且必须保密。为了保守秘密,乌兰夫不能将文稿带回宿舍,只有利用下班后同志们都休息的时候,一个人留在教研室里加夜班。连着突击五个晚上,终于把文稿译完了。为了准确起见,他还检查校正了两遍。然而,直到六大开幕,乌兰夫才知道自己翻译的文稿是六大的会议文件。9月,周恩来来到中山大学,这是乌兰夫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并且与他谈话。60多年后,乌兰夫想起此事还仍然历历在目。

1929年5月底,共产国际保密处的同志秘密将乌兰夫送上了开往西伯利亚的火车。行前,乌兰夫只把一部俄文版《资本论》及路上必需的生活用品装进了柳条包。这个破旧的柳条包还是他4年前出国时带来的。

列车徐徐开动,乌兰夫四年的莫斯科生活结束了。从此,他将踏上另一段恢弘壮阔的征途。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山大学俄语莫斯科
莫斯科第一届宠物狗节
大雪袭击莫斯科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车“游”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The Progress of Self—Redemption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于幼军 回归“书生”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