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汶蔚
【摘要】由于中考的压力,目前初中数学学业的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短视化,“做”题多、“问”题少;学得苦、忘得快;与教育是要提高人的素质这一宗旨越行越远.这些问题如不及时予以解决,那么师生将面临繁重而低效的教与学,初中数学教育对人的素质养成功效更无从显现.本文将从构建“反思”型课堂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反思型课堂;教学效益;兴趣
随着新课标的深化,大多数教师已认识到教与学之间的重要制约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上还需要改进的有:首先,有些教师教学形式的设计出发点没有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愿望出发,导致教与学脱节;其次,教师的教法没有充分体现启发式的指导思想,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次,还没有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相互转化,用教法引导学法,用学法促进教法,加强施教过程中学法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到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创新和优化教学形式,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益.高效数学教学=进行高立意的教学设计+组织高认知的思维活动+营造高情意的学习氛围.以“反思”型课堂为例,所谓“反思”型课堂就是基于要求使学生對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提高而设置的课型.“反思”型课堂能充分发挥教师组织引导、激发思维、有效评价的作用,也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个体和群体资源,引导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目前很多数学中考题都来源于教材的改编或拓展,这样一来比较公平,公正,不会受经济,地区等因素影响,因为教材对于人人来讲都是熟知的;同时也是为了鼓励教师多研究教材,让数学教学回归本源、本质.那可以以有关正多边形的折纸为例进行讨论如何构建“反思”型课堂.
问题1 只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能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学生都觉得很简单,分别拿起手中的长方形纸片,想都不想折出图形把多余的纸片撕掉,就得到正方形ABCD.
问题2 你能用你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折出正三角形吗?
很多学生此时茫然不知所措,大家不约而同地看起了教材,想在教材上查找相关的资料,仿照教材的做法进行了折叠.
师:为什么这样折出来的三角形ABO是个等边三角形呢?
生1:因为OA由AD折叠而来,OA=AD,同理OB=CB,ABCD是正方形,AB=AD=CB,所以OA=AB=OB.即三角形OAB是个正三角形.
生2:因为EF垂直平分AB,OA=OB,AO=2AF,所以∠AOF=30°(利用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所以∠OAF=60°,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师:这名同学巧妙地应用了“30°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的逆定理”,在解题中经常用到,回答得非常好!
点评:折纸问题是数学中典型的实验操作型问题,这样的题材有利于学生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符合新教材的理念.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自由、民主,学生乐于回答.正因为这些想法来自于学生,所以也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一题多解,开拓了学生思维.
师:此时出现了很多角,你都能求吗?请求出∠DAG,∠EGO的度数.
生3:由刚才可以知道∠OAB=60°,所以∠DAO=30°,因为AG是折痕,所以∠DAG=12∠DAO=15°
师总结:折叠图三大关键词: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平分线(折痕所在直线是对应点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在解决折叠问题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隐含的信息.
只有创新和优化复习形式,才能提升数学复习的效益.在这节课中,教师从一个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层次低,切入口大,似乎人人都能做,但又做不全,已经激发了一部分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渴望,此后又陈题“新”做,“拓宽基础”,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模型给出后提供一个变式让其继续思考,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理解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没有“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更重要的是没有教师包讲,也没有成为他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是注重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教师的点拨下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喜悦.
总之,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新课程追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在平常备课时就有意识地渗透有效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作为我们人生最高的教育理想与我们终生相伴,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常态教学的基于有效教学的反思,逐渐使有效教学深入骨髓,也正因为如此,加速了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曹茂泰.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问题[J].教育管理,1997(1):21-22.
[2]卢康.努力增加课堂有效教学时间[N].教育导报,2001-07-11.
[3]王培德.专题复习课的模式建构初探[J].中国数学教育,2014(4):38.endprint